作者: 孫立平 著
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10-1
字數: 199000
版次: 1
頁數: 284
印刷時間: 2003-10-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190027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文化 >> 文化理論
編輯推薦
十大問題困擾著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地區發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學者在探索、決策層在思考、人民在期盼。
作者以創新的思路,借鑑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結合中國的國情,科學的指出:發展經濟、合理分配、以法治國、以德育人、體制創新、結構創新、彌合斷裂、有機結合,定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內容簡介
《斷裂》一書從社會學的獨特視角出發,對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生活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斷裂”是一個很有穿透力和學術潛力的概念。作者用這個要領來表明目前中國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種種不和諧的現象及其背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一個命題:90年代以來,一個與80年代有著很大不同的新的社會正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並開始逐步定型化。認識到這一點, 對於我們明確我們社會的歷史方位是非常有意義的。
作者簡介
孫立平,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並留校任教於社會學系。現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社會現代化、社會結構變遷、社會轉型學的研究。學術成果頗豐,出版專著10餘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10篇。其要著作有:《社會現代化》、《走向現代之路》、《發展的反省與探索》、《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等等。
目錄
一、斷裂的社會
社會的斷裂
再談社會的斷裂
多元社會與斷裂社會
“入世”與中國社會的斷裂
二、增長與發展的新邏輯
三、耐用消費品時代的挑戰
四、資源重新積聚與底層社會
五、快速城市化的前夜
六、“城鄉二元結構”與勞動力流動
七、從單位制到社區制
八、信任危機與社會秩序
九、政府職能轉變與社會秩序
十、其他
十一、訪談錄
媒體評論
書摘插圖
第一,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勞動就業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按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2000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已經至少連續三年都是這個數字),2002年的目標是控制在3.5%。3%顯然是一個大大縮小了的數字。實際上,目前中國的失業人數,是一個很難確定的數字。人們一般認為,實際的失業人員應該是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正式登記的失業人員,二是未進行失業登記的下崗人員,三是只領取部分工資而“放假在家”的人員。而這三個部分加在一起,會大大高於政府正式公布的失業率(有專家估計在10%左右)。而這三部分
數字,實際上還不包括農村中潛在的失業人口以及已經流入城市的農民工中的失業人口。在失業狀況不斷嚴重的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成長和勞動就業之間的關係改變了。以最
近幾年的情況看,1997年我國GDP增長8.8%,從業人員只增加1.1%;1998年GDP增長7.8%,從業人員只增加了0.5%;1999年GDP增長7.1%,從業人員增加0.89%;2000年GDP
增長8%,從業人員增加0.79%。也就是說,經濟成長已經不能增加就業機會,有人將其稱之為沒有就業機會增加的經濟成長。“沒有就業機會增加的經濟成長”意味著,對於得不到就業
機會的人來說,經濟成長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經濟成長伴隨著通貨膨脹的話,這種經濟成長對他們甚至有一種負面的影響。
第二,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貧富懸殊的狀況不僅沒有改變,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世界銀行1997年發布的一份題為《共享不斷提高的收入》的報告中指出,中國20世紀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數據——基尼係數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為0.458。此外幾個科研機構研究的結果也都與之大體相似。按照世界銀行的看法,這二數據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國家、拉丁美洲國家稍好外,貧富懸殊要比已開發國家、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以及前蘇聯東歐國家都大。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在短短15年內收入差距變化如此之大。進入21世紀後,儘管我們沒有這幾年系統而又可信的數字,但也能大體判斷出這個趨勢是在強化而不是減弱。從糧食價格的下降中,人們可以判斷出農民的收入實際上是在下降的;從城市中失業人員的增加和城市貧困階層的形成可以判斷出在城市中開始有更多的人掉人貧困群體之中。也就是說,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貧富懸殊的狀況不僅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在惡化的。而貧富懸殊的擴大,會釀成種種的社會問題。
第三,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社會治安的情況在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