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念闖天下》

《新觀念闖天下》

《新觀念闖天下》從嶄新的角度對胡雪岩、諸葛亮的智慧進行了反思,對魯迅等偉人的名言予以新的詮釋,給王蒙提意見;作者主張向李開復學習,跟北大學習“以理博法”,提出從趙本山小品中學習壞人的某些素質。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一爾,大學物理系畢業,從小愛好文科,用雙向思維研究社會科學。
作為國家稅務幹部,零距離研究納稅人的成功經驗和財富觀念。
既創新思維,又身體力行進行商業策劃和稅務文化、政府文化市場策劃。
暫居內陸省份,采寫並拓展沿海先進觀念,也使國際觀念本土化.得到台灣著名作家劉塘的賞識。
著而優則講.生存發展新思維從南方講到北方。
格言:“珍惜生命.又不浪費生命。”目標: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做個思維英雄、理念大師。
處女作《生存新概念》在多家報紙連載,明年期待著與讀者共同品嘗《觀念咖啡》(暫名)。

媒體評論

一爾的作品觀念新穎,睿智深邃,坦率真誠,生氣勃勃,在山西青年作
家中獨樹一幟,卓爾不群。為此,也使他成為山西文壇最前沿最具潛質的優
秀青年作家之一。我們真誠地期盼他再一次地成功,也相信他會闖出一片完
全屬於他自己的天地。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張平
角度獨特,頗具時代感。一爾的書我帶到美國的家中讀。
——台灣著名旅美作家劉墉
新觀念配以漫畫這種形象語言,更耐人尋味。
——著名漫畫家方成
堅守落後錯誤的舊觀念,還是吸納先進正確的新觀念,將直接決定著你
的前途未來。這本書的很多觀念讓人耳目一新。
——暢銷書作家王小平

目錄

一 顛覆醒世恆言
多一些創造歷史,少一些記住歷史
無權者的力量
不必在乎身份
一人得道,雞犬不升天;一人之才,四海眾智者頂天
“道不同,就不相與謀”嗎
觀念超前可以“無中生有”
有仇不報方為君子
將君子與小人界定取消從利益和規則看待人事
眼高手低求發展不適者方生存
無路處本來就是創新的路,人走的多了便沒有了路
對俗語的不俗反思
讀厚黑經聽老者言有時啟蒙十足蒙昧
死守某些傳統美德害人又害己
創新時代:幼稚者最成熟,成熟者最幼稚
拋自己的磚,引自己的玉
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還不夠
這個時代要的就是呆若木雞
偉大是熬出來的,剩者為真王
二 質疑細分名人名言
選擇才是真理
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
只看諸葛亮、胡雪岩、曾國藩、卡耐基……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同胞
關於“諸葛亮與臭皮匠”的最新演繹
眾力更生、消費奮鬥,超力更生、享受奮鬥
新破萬卷=破百卷×百種學習新方式
“一分為三”的圓融觀念與第三種生存
幸福主義與新困難論
三 刨新就業指導金言
少與同行人吃飯少與同地方人交往
準備周到,不如直接上場
流動中的重複才是成功之母
21世紀我秀故我在
水往高處流,人已往“妖”處走
21世紀世界由單純構成,做人做事要學習單純
橫向感情和忠誠開始重於縱向感情和忠誠
閉門思過不如開門思過
數風流人物:沒有戶口,讀吧、跑吧、泡吧
彎彎的月亮與藍色意識
辦公室工作概念的顛覆性變化趨勢
不知天高地厚,你就能
並非沒有免費的午餐
有了轉折點,才會生存好;找到結合點,才能大發展
找到一個創業點要學會縱橫馳騁
事無大小的創新發展才是民生需求
以財為本是實現以人為本的基礎
小飯館教你打破帕金森定律
寒門不一定出貴子,富人的孩子早當家
經驗的一半是失誤,經典也有兩面性
行業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大小之別
逃稅就是逃避人生
巴掌大的體驗,悟出天大的觀念
觀念大於知識,知識大於金錢
四 高科技對應高素質諍言
現代老實人:不敢講真話不敢張揚個性
性格也要與時俱進
拿出自嘲自虐的勇氣
臉一丟,個人就會成功;法治就會實現,中國就會自強
人生難得幾回錯 一失不成千古恨
活在不尋求理解的狀態中真好
e時代幹群關係新趨勢
經營生意和人生“本”、“利”的嶄新理念
突破潛規則好
從趙本山小品看我們向壞人學什麼
讓“情敵”的概念消失吧
一波三十折、好事成十雙,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死亡都能面對,還有什麼困難不能面對
沒有衝動,就沒有事業
我們已開始進入非接觸時代
向李開復學習“建立高素質的人際網”
在北大聽講座收穫“以理博法”
五科技思維文化建設感言
不必固守“不結盟”從此抱團打天下
好觀念還需敢落實
需要突然 需要非邏輯
讓文化高峰論壇帶動普通公民的思維
文化人邁向求人經濟如何
人家富了別眼紅,看你是否“病”在舊文化
人不成外才不富,地區無外才不活
不做博覽群書的可憐人和文化的醉漢
由交際保身、官場文化向科技發明、娛樂文化轉變
有時獨木可成林,個人大於集體
文化人要進行市場觀念大革命
商人相親,文化人相惜
文化、財富和政治權力三者的相互需要
政治家都在借用專家解決問題,不甘平凡的你呢
向平庸文化宣戰的時刻來到了
僅有錢沒文化沒理想,還是沒錢
附錄:讀者簡訊、來信摘錄

精彩書摘

而在文化社會領域,我們則面臨著一個不斷加速與混雜的世界。加速度
與短暫性是阿爾文·托夫勒1970年代的著作中的中心命題。這兩種特性使時
間的概念變得模糊,傳統與現代、僵化的歷史與剛剛呈現的未來都混合在一
起。(而這混合就需要我們文化^對其做好分解辯明的工作)對於開發中國家
來說,這種特徵更加明顯。走在1990年代的北京,你可以輕易地從19世紀穿
越到21世紀,在同—個街道上,同時目睹過去的生活和與世界同步的高科技

在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學習的比重問題上以及空間時間的擺布問題上,
很多青年發生了嚴重偏差,不看重未來的信息,卻躺在康熙皇帝的懷舊片子
中。一天上午10點,我來到西部某市的團委辦公室,書記與幹事們正在一起
看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我問及原因,回答昨晚看得不過癮。要補歷史課
嗎?而與他們交流現代社會的新名詞,他們卻好像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對此
一無所知。因為有關未來的書籍,他們從不沾邊。到他們家中走一走,書櫃
中也是古色古香的書籍,那可是考古專家和從事歷史教育的人士的專寵啊。
大眾文化尤其是青年人的學習到了這個地步,不落後才怪呢!
五千年文明值得驕傲而自豪,但自豪和驕傲必須在新生活和新理念的刺
激下才更現實更透明更理性。毋庸置疑,英語和計算機比唐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