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運鐸同志(1917年――1991),江西萍鄉人。1937年走上革命道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與同志們一起創辦兵工廠,多次負傷,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保爾”。他在病床上所寫的《把一切獻給黨》印刷數十次,發行五百餘萬冊,成為共和國幾代人共同的精神食糧。
內容簡介
碎裂井是個富於革命鬥爭的地方,生於斯亦長於斯,在吳運鐸苦難的童年裡就已留下了革命的血的記憶。北伐戰爭後國民黨叛變革命,工人武裝被鎮壓,父親培養子女念書的夢想破滅了。失學的吳運鐸“當工人”的夢想也破滅了,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挑煤、撿炭渣,但沒能養活家人。一家人逃難到了湖北,仍在礦上,卻是暗無天日的學徒生涯,當工人卻沒有機會和條件學習與機器相關的知識,一切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
抗日戰爭的爆發給了吳運鐸一個全新的生活理想。工人們覺醒了,吳運鐸更進一步認清了處於被壓迫境地的原因。革命是惟一的出路。吳運鐸毅然參加了新四軍。從此,他開始了與槍炮製造緊密相連的一生。這是一個戰士成長史,也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思想發展史,“把一切獻給黨”是一個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共產黨員的心聲。把一切獻給黨,不管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代,都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心聲!
目錄
童年
勞動的開端
在礦井裡
覺悟
我們的工廠
入黨
轉移
反“掃蕩”
第二次負傷
新任務
製造槍榴彈
拆定時炸彈
我們的平射炮
第三次負傷
永遠前進
全書引導
在建立和建設現代中國的過程中,無數的中華兒女奉獻了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我們不應忘記方誌敏面對敵人的視死如歸,不應忘記歐陽梅生和他的妻子兒女一家在大革命期間的巨大犧牲,不應忘記年輕漂亮、能文能武的女英雄趙一曼在抗日戰爭時期躍馬橫槍的英姿颯爽、富於傳奇性的革命人生,也不應該忘記一個普通煤礦工人出身的“中國的保爾”吳運鐸不顧生命危險地忘我工作和從他身上所進發出來的堅強意志。本書《紅色經典系列》之一,講述了吳運鐸同志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書中摘要
上班的哨聲響了,車間裡沸騰起來。我檢查了發動機的油箱,添進了煤油,握著搖柄開動了發動機。不提防搖柄一滑,落下來,把左腳踝骨碰破一個小傷口。在廠里,手腳破點皮算不了什麼,像往日一樣,我也沒在意。過了半個月,傷口還不停地流黃水,時刻隱隱作痛。一天早晨,我去山後鎮上採購材料,翻山越嶺,來回跑了五十里。當晚趕回來,同志們又拉我去麻嶺坑參加晚會演出。化裝時解開腿上的綁帶,小傷口已經腫了,身上也發燒,我忍著痛演完了歌劇《一根扁擔換枝槍》,不料散會後就站不起來了。同志們把我抬上擔架,送到留守處門診所,一試體溫,燒到40℃。醫生用小刀劃開傷口,烏黑的膿血涌了出來,原來傷口內部全爛了。第二天,我被送到軍司令部後方醫院,醫生給我挖去腐爛了的肌肉,沿著踝骨挖了一個月牙形的大洞,足有半個菜碗口大。
我在醫院裡住了一個多月,傷口老不見好,心裡惦記工廠,一閉眼睛,就好像聽見發動機嗡嗡轉動著。整天躺在病床上,心裡又煩又悶。我實在忍不住了,請求醫生髮給我一些藥膏繃帶,腋下夾兩根拐杖,一隻腳跳回工廠去。正好半路碰見工廠派擔架來接我。一回廠,我馬上投入了緊張愉快的勞動。
書的結尾
親愛的同志們!我們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是些生龍活虎、精力充沛、站在建設前列的戰士,隨時準備到最艱苦、最需要、最困難的地方去。讓我們把一切,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生命,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吧!從人民和黨那裡,我們將獲得無限的力量,去移山倒海,開發礦藏,修建水閘,征服沙漠,把我們祖國建設成美麗的花園!在敵人還沒有投降的時候,不要放下你的武器!在為實現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的鬥爭中,做一個無限忠誠的戰士,永遠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