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2》

《打眼2》

《打眼2》講述了10個“打眼”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稱將收藏趣聞娓娓道來,再揭古玩做局迷霧,細數古玩造假的種種伎倆。

(圖)《打眼2》打眼2

作者: 白明
出 版 社: 北京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版次: 1
頁數: 235
印刷時間: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200073522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收藏/鑑賞 >> 收藏百科

編輯推薦

“片兒白”再揭古玩做局迷霧,十個“打眼”故事,講收藏界“十面埋伏”,一句“戒貪”箴言,品人世間,“百味事態”。有滋有味讀京味兒詼諧語言,驚心動魄品文玩兒山高水深。
收古玩不如收“退燒藥”!
——崔永元
我喜歡這樣的文字,比較真實、自然、痛快,有趣兒、有味兒。同時感到了作者的高明、良知、表現、真誠、善意、膽量。是個有樣兒的北京人兒,我感謝您讓我和很多我這樣的主兒,及時地看到這些文字,這能讓我們省錢、省心,更重要的是省得到外面去現眼。
——新浪讀書網友

內容簡介

十個“打眼”故事 講收藏界“十面埋伏”
一句“戒貪”箴言 品人世間“百味事態”
長期以來,古玩收藏的書籍多為“品鑑”之類,鮮有關於因“打眼”而買假上當的“反面教材”。出身於古玩世家,浸淫古瓷文化近30年的收藏家白明卻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專把自己和身邊人收藏經歷中打眼的遭遇收集成系列。
本書依然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將作者收藏經歷中的秘聞趣事娓娓道來,如講述製販假三彩馬的“秦瓊賣馬”、介紹假黃花梨騙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揭示設套騙人的“再說掏老宅子:張學良秘書的收藏等,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正如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的評價:“防止打眼,戒貪極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認真地學習各類知識。”從這點上講,《打眼2》與其前著一樣,其重要性超過了任何一本指導收藏的專業書籍,它們在講述上當的故事的同時,也揭示出一個又一個人生的道理。從這點看,此書的內涵、哲理,已經超越了文物收藏本身,而直指人性、道德等深刻的層面,無疑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白明:人稱“片兒白”,骨灰級陶瓷愛好者,北京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館長,已出版著作《白門三代》、《打眼》、《霧裡看花》、《片面之瓷》

目錄

引子 續寫“打眼”再說“心魔”
一、夢碎有痕 痛我半生
二、玉碎
三、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巧的瓷器會“唱歌”
四、“秦瓊賣馬”
五、我用青春“賭”翡翠
六、“綠色造假”再話汝窯
七、“古畫兒”惹來的一段“風花雪月”
八、老票老票,尋死上吊
九、W大姐摔匾
十、“不朽”的青花瓷
後話 “薛平貴情結”——我用“打眼”看“撿漏兒
網友熱評

書摘插圖

一、夢碎有痕 痛我半生
打上國小的時候起我就清楚地記得,大抵在學校所有教室的後牆上都貼著個醒目的標語:“知識就是力量!”這原本應該是所有莘莘學子都要作為安身立命之準則的至理箴言,卻長久以來被我忽略著。因為從小我就認為“力量”應該來自於肌肉而並不見得非得是“知識”,有了肌肉就有勁兒,就不至於因為給某個漂亮女生“遞條兒”而被別的男生追打著滿大街地亂跑。於是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是下了狠勁,一天能做六百多個伏地挺身,還買來了一副啞鈴“做操”。功夫不負有心人呀,我愣把自己——一個“麻稈兒”樣的身材練出了一身的“疙瘩肉”!當時我是看著美國電視劇《洛奇》,奔著史泰龍的身段兒就“去”啦。結果高考三年,連續名落孫山,我爹數落我說我“有辱門風,對不起祖宗”!這話當然我特不愛聽,因為正處於“反叛期”,一聽到老家兒的“閒言碎語”,我就把耳朵給堵上,於是就從“史泰龍”變成了“屎太聾”了。
其實我乾的那些對不起祖宗、有辱門風的事情多了,祖宗若是真的有靈,應該在半夜三更踏著一股子白煙兒飄到我的床頭,趁我憋不住尿起夜的時候,冷不丁地給我個陰森森的慘笑,我敢保證,如果當時沒被嚇死的話,日後一準兒改過!
說起來我們家也曾是個收藏很是“殷實”的老宅門人家兒,得說是祖宗留下的基業“豐厚”。但是由於沒把“知識”當成“力量”,早在八十年代初期,為了給鄧麗君當“冬粉”,我就攛掇我爹把祖宗留下的那些,今天看來無疑是價值不菲的古玩賣給了一位八桿子都打不著的、遠房的香港親戚。如今反思一下,這似乎也不能全怪我。我從小是看著這些文玩長大的,對它們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而大批的古玩還在“文革”當中被“破四舊”了,砸的時候也覺著“挺痛快”的。至於“劫後餘生”的那一小部分,長期以來又被我爹稱作是“坷垃玩”(即不甚值錢的古物)。所以,我除了對以前我們家黃花梨木條案上擺著的一隻清代康熙朝青花大將軍罐上邊那個叫“四妃十六子”的圖案記憶頗深之外,其餘的玩意兒都沒往眼睛裡“夾”。因為從小聽我姥姥說過:古時候,一個男人能養得起四房太太,能繁衍出十六個兒子,那才是“成功人士”的標準!於是長大後我就經常幻想著,並暗地裡在我們班或者年級里偷眼觀察,尋摸看哪幾位將來能陸續地給我當這“四妃”。其實這不是扯臊嗎?現如今,即便真把我給“變”成個億萬富翁,有這等財力;即便婚姻法給我個“破例”,那我也不乾呀!——“四妃”?要是真把她們丫四位都給娶回家來,除了能湊一桌麻將牌之外,就剩下“掐架”啦,估計這四位美人兒是一天的踏實日子都不會讓我過,要不怎么古代男人的“壽數”都不太長呢?至於“十六子”更別指望,現在就養活這么一個“小祖宗”,我還被折騰得比三孫子還要“三孫子”。
唉!也別說,通過我們家康熙瓷罐子上的這幅“吉祥畫兒”,倒是讓我由此“深刻”地理解了古人的幾句至理訓示:“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您瞧見沒有——成功人士的“生命軌跡”大抵如是。然而想不到其中“齊家”竟是那么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的“環節”。因為那時候的“家”和今天的“家”可是不大一樣的。現在一般就是三口之家,更有些愛玩兒“丁克”的,不要孩子,就願意倆人每天“大眼兒瞪小眼兒”地過日子,家的人口就更少了。可古的時候不成,咱爺們兒“撐”的這個家可就“累”啦。按照“四妃十六子”的算法,再加上您還得有個親媽不是?至少在這一個屋檐下就得有五個以上毫無血緣關係的女人,並帶著一幫各自生的(跟別人沒關係,但跟你有關係)孩子在你眼巴前兒折騰。要想把他們都給擺平了,沒兩下子成嗎?真跟治國差不多少。喔——原來康熙爺是這么“教育”人的!只是對我這樣的人來講,想起來便“遺憾”無窮,只恨生我晚矣,咋我就不能是“那會兒”的男人呢?要不然何至於今天跟老婆出趟門,好不容易跟個美人兒擦肩,卻連眼珠兒都不敢斜一下!
還是回過頭來“說古”吧。想起來那件畫著“四妃十六子”的康熙朝青花罐子當時賣給“親戚”的時候,也就百十塊錢,如今同等品相的物件,保守的說不下二十萬!看來當時我們一家子都沒什麼文化,沒把知識當力量,而是把祖宗當成“冤大頭”了。但要較起真兒來,它還是不能全怪我們家,那會兒是真沒錢呀!別說個人,國家都沒錢。當時但凡大城市的飯店或者賓館裡都有所謂“外匯商店”,幹嗎呢?不就是拿著古玩換外匯嘛!我爹號稱是個“縣團級”幹部,月薪六十八元,已然不算少了。而我爺爺留下的這一堆“坷垃玩”能賣一萬多塊。這一萬塊錢呀,差不多是我“爹的”小二十年的薪水了,您說說當時能不讓人動心嗎?但真正讓我“動心”的事情還在後頭。
上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偶然得到一本香港雜誌,是專門講古玩的,翻開一看,我們家那位“倒霉親戚”正笑微微地把玩收藏呢,東西瞧著眼熟,嘿——!都是我們家的玩意兒,標明的價錢能嚇死人!尤其是原來放在八仙桌上的一隻插著雞毛撣子的“破花瓶”,那價錢一眼都看不出來數字後面是多少個“零”。至此我才知道,這個寶貝的學名叫“青花玉壺春瓶”(具體年代不忍細說)。我的汗就下來了,祖宗哎——如果我有點常識、有點“好古”之心的話,別的都暫且不算,光是您老人家留下的這“一壺春色”就夠我受用的啦!我還真不惦記養“十六子”,但眼下交她四個漂亮的女朋友,應該沒太大問題!
在宿舍里我睡的是上鋪,那破雜誌就放在我的枕頭底下,每每夜半時分翻看一回,也每每是悵然悲嘆。於是就渾身燥熱、輾轉反側不能成寐。下鋪的同學罵:不他媽好好睡覺,瞎折騰什麼呢?或許是我曾經喃喃自語著:“哎喲喂……玉壺春喲……玉壺春……”的睡著了,幾天后班裡就有了傳言,說姓白的半夜三更偷看黃色畫報,聽見他做夢的時候——叫“春”來著。
我這人臉皮挺厚,不嫌寒磣,誰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吧。說我是“叫春”也好,說我是“叫床”也罷,反正從那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的不眠之夜以後,一個曾經的敗家子兒就在“叫春”的囈語中“涅槃”啦,就以一個“復仇天使”的姿態朝著我心目中所有的“古玩”去了,同時將那本的確有幾張令人目眩的美人兒寫真和印記著我們家名貴文玩的雜誌,一頁一頁地撕碎、燒掉。想起早先看見教室後牆上“知識就是力量”的標語,剛好“折合”了我十年的玩兒鬧,便在沒有任何藝術造詣的條件下,買了塊極便宜的壽山石章料,發著狠的、歪歪扭扭的給自己篆刻了一枚圖章,鈐文很有些勵志的悲壯,曰“恨不十年讀書”!
說起來那個年月想讀書,好像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關於古玩瓷器收藏方面的書籍,市場上著實少得可憐。不像現在,關於收藏的“知識”,甭說紙介媒體,連電視節目都要“臭了街”了。為這事兒,日後曾有幸討教過幾位在收藏界“過得著”的朋友,然朋友們亦有同感,說八十年代中後期能孜孜不倦地學習的不過就是當時的文玩泰斗馮先銘、耿寶昌等大師的那幾本專著,但人家是把別人看瓊瑤而“窮聊”的工夫,都下在了腳踏實地的研究上。所以人家這幾位都是讀過大書的人,學養頗深,這是他們的可貴之處,也是他們能成為今天貨真價實的學者型收藏家的重要原因。這事兒誰也甭瞧著眼兒熱——早幹嗎來著?這世上“人皆醉而獨為醒”者畢竟是少數,上蒼最講公道。
跟他們比起來,我那會兒都幹嗎來著?是“醉”著還是“醒”著?到今兒個我也說不清楚,反正也是真沒閒著,乃一門心思地想拿古玩賺錢,尤其是想“賺”我們家那位旅居香港並“廉價”收購了我們家古代“坷垃玩”的遠房親戚的錢!於是逮著誰就拽著胳膊跟誰顯擺:“我們家可是有海外關係的,您府上有古玩嗎?”其實我當時是“復仇心切”,就差舉著個“撥浪鼓”,走街串巷地吆喝:“有破爛兒的——我買!”
說起來我還真不含糊,就在大約十八九年前,幾乎是傾家蕩產地買回來一件比破爛兒還要破爛兒的“破爛兒”。然而最令我心寒的是,拿這個破爛兒當“寶貝”、設了個低級騙局就把我給騙了的那個人,卻是我當時最要好的朋友之一。這主兒姓L,曾是個什麼工程師,或許接觸過文物並有點收藏知識,所以就“此處無硃砂,紅土也為貴”了,平時我們都尊稱其“L工”。
在此,即便他於將近二十年前把我給坑慘了,而且是十多年來一直想方設法地躲著我,可我今兒個還真就“不計前嫌”了。心的話兒,如果在某個體面場合與他不期而遇的話,恰巧旁邊還頗多我們倆都認識的親朋好友,我想我一定會給他留足面子,先是友好地迎上前去親切地與之握手,就跟沒以前那回事兒似的招呼他:“多年不見,L工——您好!”而就在他準備熱情擁抱我的時候,我得再大聲地“問候”他一句:“孫子哎——你丫還他媽活著呢?!”
您可千萬別怪我低俗(當然我這人的修養確實也不怎么樣),這叫“吃豆包吃出個死蒼蠅——鬧騰、噁心、煩”!這樣的感覺應該是所有被騙者,尤其是被朋友騙了之後而獨自“享有”的一份難受。其實我是真不願意再提起這件倒霉事兒了,當然也更不能期望讓那位L先生把當年賺到手的便宜,跟相聲里說的“口吐蓮花”般地給我再吐出來。我呀,是一想起十多年前的那個情景,就有種“文革”時期開“憶苦思甜”大會時,大家流著眼淚低聲合唱那首《憶苦歌》的感受一樣:“天上布滿星,月兒亮晶晶,生產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伸……”
媽的——受過地主老財壓迫的佃戶的冤仇都能伸,可像我這樣比貧下中農還要窮的傻×被身邊的朋友給騙了,這“冤”卻沒地方“伸”去。所以要論起“冤”的話,唉——竇娥都得說是我“妹妹”。要不然這么著得了,也找個茶餘飯後的晚上,讓我也憶憶我那位至愛親朋L先生,當年他是怎么設套兒騙我,讓我“打眼”上當的,我又是怎么被逼得連死的心都有的“苦”吧。用不著非得是“天上布滿星,月兒亮晶晶……”的夜晚(現在要看“天上布滿星”好像挺難的),即便是鐵石心腸的人,聽了我的“冤訴”或許您也會跟著唏噓不已。
“老爺——太太!您——可憐——可憐我——就賞給我一個子兒花吧!”得嘞,借用“丐幫”的這段專用語,先把諸位的情緒給攏一攏,然後我好跟您細細地訴訴“苦”不是?
且說就在我到處跟人炫耀我們家有“海外關係”而到處尋覓“古玩”的時候,L先生是最關注我們家曾發生過的那件“倒霉事兒”和最為我抱不平的朋友之一。公平地說,我早期對文玩的一些淺薄知識的確也是他“教”給我的,至今我還留著他送給我的一把“帶放大鏡的手電筒”,是專門“看”瓷器用的。為了能學點嘛兒,我曾經跟著他四九城地亂轉。那會兒好像“古玩城”還沒蓋起來,潘家園似乎也只是個連圍牆都沒有的“野攤兒”。我那會兒是真把這“祖宗”當成“上師”供著,渴望他時不時的在古玩尤其是古代瓷器上給小的我賜教一二。但不知道是我這人忒笨還是L先生刻意藏著掖著,反正跟著他我總有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所以我在收藏這行道中,就一直沒找著過“北”。
那一日,L把我邀請到家中小飲。酒酣耳熱之時他把腦袋湊過來,似乎是不經意抑或又是刻意地和我說起當年我們家賣出去的古玩是多么的值錢,我們家的那個香港“親戚”是多么的“不是東西”……說到激憤之處,唾沫星子都“噴”了我一臉。我一邊躲著他那跟“噴壺”似的大嘴叉子一邊說:“L工啊,咱能不能不再念叨這倒霉事兒了?這么多年了我好不容易就快給忘了,您就讓我睡幾天踏實覺吧。”
L瞪著眼珠子說:“小子哎!你他媽還算是個爺們兒嗎?這樣的深仇大恨你能說忘就忘了嗎?”
說真格的,我太想做個正經爺們兒了,那您說我到底該怎么著?”
“怎么著?當然得是‘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啦!跟他還有聯繫嗎?”
我說:“倒是留著他老人家的聯繫電話呢,可我也不能跑香港跟丫打架去不是?”
L說:“誰讓你去打架啦?我的意思是有聯繫就好,咱們來他個‘堤內損失堤外補’,還得從古玩上賺他的錢!”
我說:“這些年人家倒是回過幾趟大陸,我也拿過一些玩意兒想賣給他,但怎么說呢?都沒有被相中。人家說了你的眼力不成,拿去的玩意兒不是垃圾就是贗品,鬧得我自己都沒了心氣兒!”
“我就說了嘛,你小子是沒拿我當朋友!怎么不早找我呀?得——今兒個機會就來啦,你可是真有福氣。”
說著話,L就從床鋪底下抱出來一隻藍布面兒的盒子,跟捧著他們家祖宗牌位似的小心翼翼地捧出來一隻青花大碗。啊——這隻青花瓷的大瓷碗,端莊古樸,青花發色艷麗,碗的外壁繪畫著一條威武的游龍,碗沿兒上清晰地寫著六個令人心驚肉跳的字:“大明宣德年制”。那會兒我多少“懂”點瓷器知識了,即便是在將近二十年前,也知道此物價值不菲。我就愣瞌瞌地看著這么個寶貝發獃。L笑微微地問我:“你跟我學的日子也不算少了,再說你們家以前還算是個古玩世家。我現在把這么個寶貝放在你眼巴前兒,你有什麼想法?”
我就覺得這主兒今天是拿著新淘換到的這個寶貝專門來饞我的,便撓撓頭皮不太在意地說:“以我目前的知識,這個青花大海碗我覺著挺好,尤其是這碗的個頭大小,盛一碗炸醬麵估計正好夠我的飯量。當然,再給我一瓣獨頭兒蒜就更美了……”
L說:“你跟我這兒‘斗’什麼‘咳嗽’(北京話:成心鬥氣兒的意思)呀?想吃炸醬麵回家吃去,我在這裡跟你說正經事兒呢!”
L的“正經事兒”就是,讓我把這隻“宣德青花大瓷碗”輾轉賣給那位當年“占過我們家天大便宜”的香港親戚。L說了:這寶貝在這兒人家要價兩萬,到了那邊兒往少了說你也能要它個十五六萬,這東西值這個價錢。你們家的那個親戚可不是外行,我敢保證光看見照片他就得過來找你,到時候就“擎好”(北京話,大概有“等著幸福來臨”的意思)吧,您哪!
實話實說我動心了,北京話叫“血奔心”!一時間就“物慾橫流”了。而且,在L工的鼓勵下,我那爺們兒勁也上來了,一拍大腿說:“得嘞——謝主龍恩!這買賣我做下了,到時候咱們倆人是二一添作五,對半分利!”
L一擺手“不屑”地說:“朋友嘛——就甭惦記我啦,這樁買賣以你為主,這可能是你將來成為收藏家的‘第一桶金’,人家要是能買下這隻青花碗,咱們後邊兒有的是買賣等著跟他做,到時候咱倆都能肥得流油!”
這話聽著讓我是連興奮帶感動,就差掉眼淚了。我就對著老L一揖到地,把腦袋幾乎扎進了自己的卡巴襠(北京話:褲襠)裡邊。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籌劃怎么儘快地做成這趟“富貴”。L說了:這東西是他從一位收藏家手裡“愣搶過來”幫助我的,打著“借條”呢,限期三天,開價兩萬。我捧著這“寶貝”和那張“借條”一算計,喲——這一天就已經快過去啦,還剩下兩天,覺得有點兒要抓瞎。因為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必須馬上讓我們家在“那邊兒”的親戚看到這件東西的資料。但那會兒不比現在,一來沒有數位相機或手機“彩信”,二來沒有電腦“伊妹兒”什麼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富士或者柯達膠捲給拍照下來,再快寄給對方。那咱們就算算時間吧,八十年代中晚期,沖一個膠捲至少要一周的時間,“加急”最快也不會少於五天。再把照片寄往香港,最快也要七八天的工夫,等對方把“信息”反饋給我們,媽的——咋著也得超過半個月啦!我就急赤白臉地對L說:“大哥喲,您的那位朋友也忒苛刻了吧?就給三天的時間,這不是扯臊嘛!我也知道這寶貝值錢,可您今天是給了我個‘鏡花水月’呀……”
……

書摘與插圖

(圖)《打眼2》《打眼2》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