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預警與緩釋研究:基於全面風險管理視角》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預警與緩釋研究:基於全面風險管理視角》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預警與緩釋研究:基於全面風險管理視角》正是站在商業銀行角度,從全面風險管理視角出發,選擇公司信用風險管理作為研究範圍,選擇信用風險預警和信用風險緩釋兩大環節作為研究對象,不但系統地梳理了全面風險管理髮展動力、信用風險預警原則、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性質等理論命題。而且結合中國商業銀行需要,基於實踐實用角度,提出了一套新的信用風險預警模型和一套信用風險緩釋價值內部評估模型簇,並套用到商韭銀行信貸業務實踐之中,從而在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乃至全面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做出初步探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BCBS、COS0和IASC等國際組織合力推動之下,全球商業銀行實施全面風險管理(ERM)之勢方興未艾,漸成主流。在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建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過程中,公司信用風險是最為主要的風險種類,而其風險預警風險緩釋則是最為薄弱的關鍵環節。

作者簡介

劉堃,男,1970年8月生,四川資中人,華東師範大學理學學士、經濟學碩士,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師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研究員,高級經濟師職稱,金融風險管理師(FRM),現任交通銀行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中國銀行業協會風險管理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在《財經研究》、《投資研究》、《新金融》和《上海證券報》等報刊上發表20餘篇專業文章,參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個體經濟學》等教材3部。

目錄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義
1.2相關概念的界定
1.2.1全面風險管理有關概念界定
1.2.2信用風險預警有關概念界定
1.2.3信用風險緩釋有關概念界定
1.3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3.1有關全面風險管理的研究綜述
1.3.2有關信用風險預警的研究綜述
1.3.3有關信用風險緩釋的研究綜述
1.3.4有關押品價值評估的研究綜述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研究方法
第2章現代風險管理髮趨勢及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啟示
2.1推動現代風險管理髮展的三大國際組織
2.1.1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
2.1.2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CBS)
2.1.3美國發起組織委員會(COSO)
2.1.4三大組織基本特徵對比
2.2三大組織最新成果共同指向全面風險管理
2.2.1三大組織最新成果比較
2.2.2三大力量融合發展趨勢
2.2.3最新國際金融危機衝擊
2.3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發展歷程及驅動因素
2.3.1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改革的30年曆程
2.3.2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主要進展
2.3.3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迅速發展的驅動因素
2.4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著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
2.4.1我國銀行風險管理的問題與挑戰
2.4.2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益處
2.4.3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組織形式
2.5信用風險預警與緩釋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關鍵
2.5.1信用風險預警的現狀與問題
2.5.2信用風險緩釋的現狀與問題
2.5.3加強信用風險預警和緩釋的意義
第3章我國企業信用風險預警:基於關聯關係和信貸行為
3.1國外現代信用風險模型及其在我國的套用局限
3.1.1CreditMetries模型及其局限
3.1.2KMV模型及其局限
3.1.3CreditRisk+模型及其局限
3.1.4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及其局限
3.1.5四種信用風險模型異同分析
3.1.6整體局限性及其在我國的不適用性
3.2基於關聯關係和信貸行為的信用風險預警模型(c&B模型)
3.2.1模型基本思路
3.2.2關聯企業識別
3.2.3關聯群譜刻畫
3.2.4指標體系構建
3.2.5模型算法選擇
3.3c&B模型套用於我國商業銀行的sw0T分析
3.3.1C&B模型的獨特優越性及固有局限性
3.3.2C&B模型的套用機遇與挑戰
3.4本章小結
第4章基於關聯關係和信貸行為的信用風險預警模型實證檢驗
4.1c&B模型主要建模過程
4.1.1數據清洗準備
4.1.2指標統計檢驗
4.1.3指標選擇與參數估計
4.1.4模型評分方法
4.2c&B模型輸出結果分析
4.2.1提前預警抓獲率
4.2.2抓獲提升度與預警適宜區
4.2.3時間視窗拉長對模型預警效果的影響
4.3C&B模型套用案例研究
4.3.1案例基本情況及風險暴露過程
4.3.2利用C&B模型成功預警其風險變化
4.4本章小結
第5章信用風險繪釋的一般性分析
5.1信用風險緩釋的性質和功能
5.1.1基於信息不對稱理論分析
5.1.2基於信貸配給理論分析
5.1.3理論分析的基本結論
5.2信用風險緩釋的作用機制
5.2.1簡約化模型分析
5.2.2結構化模型分析
5.3巴塞爾新資本協定對信用風險緩釋的處理規則
5.3.1基本框架和理念
5.3.2標準法處理規則
5.3.3初級內評法處理規則
5.3.4高級內評法處理規則
5.4信用風險緩釋的風險及其管理
5.4.1信用風險緩釋的剩餘風險及處理
5.4.2信用風險緩釋的新增風險及管理
5.5本章小結
第6章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價值評估:以押品為例
6.1問題的提出
6.2押品價值的外部評估與內部評估
6.2.1押品價值評估的特點與原則
6.2.2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的比較
6.2.3押品價值內部評估的特別要求
6.3押品價值內部評估簡約模型簇
6.3.1指數跟蹤法
6.3.2市場比較法
6.3.3收益現值法
6.3.4成本折扣法
6.3.5市場價格法
6.3.6賬面價值法
6.3.7淨資產調整法
6.3.8直接詢價法
6.4押品價值內部評估模型的套用
6.4.1押品的三級分類標準體系
6.4.2押品分類與評估方法選擇
6.4.3模型簇套用的關鍵與技巧
6.4.4內置到押品管理信息系統
6.5例證:標準房地產價值內部評估
6.5.1標準房地產的價值重估流程
6.5.2案例:AA公寓價值重估
6.6本章小結
第7章總結與展望

前言

劉壟博士的這本學術專著從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著眼,從信用風險預警和信用風險緩釋模型構建著手,體現了一定的研究高度和較強的套用價值。作為劉堃博士在博士學習期間的指導老師,我樂意為本書作序,將這一部兼具理論水平、實踐探索和參考意義的學術著作,推薦給金融界。
國際上的信用風險預警,主要依賴於對KMV、creditRisk+等現代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的套用。而這些流行的計量模型,由於其複雜的統計假設或者對歷史數據的較高要求,往往在實際套用中都不是十分適用於我國商業銀行的現實。我自己也曾在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從事具體的風險管理工作,過去幾年裡還擔任過一家十分優秀的上市銀行的獨立董事兼風險管理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從我了解到的不同銀行的實踐看,基本上都是在國際銀行業的信用風險預警等管理框架基礎上,採取多線並行的方式,結合不同銀行的實際,分別採取了立足於本土市場特徵的管理體系。從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結合他擔任商業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門的相關領導的風險管理實踐,提出了基於企業關聯關係和信貸行為進行預警的C&B模型。這一模型的探索意義在於,將信用風險的影響因素集中在了貸款企業自身的特徵和信貸行為之上,提高了風險識別和預警的目標性和精確度。這一建模思路,是立足中國銀行業實際的經營環境並對流行的信用風險模型進行的探索性革新,可以說是對信用風險主體特徵的一種回歸。

精彩書摘

“設押”作為信用擔保的一種主要方式由來已久,但有關押品的理論研究直到20世紀70年代之後才陸續出現,且大多是在研究信貸配給、融資擔保等問題時零星涉及,缺乏對押品基本問題的系統論述。信用風險緩釋則是在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定中首度提出,到2004年新資本協定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框架,但非常複雜,而且過於偏重監管資本和計量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轉換研究視角,以押品為研究中心,基於經濟學理論框架和新資本協定技術框架,提出有關押品的本質、功能、角色、作用機制、處理方法、風險特徵,從而塑造一個相對完整的信用風險緩釋分析框架,就成為一件很有價值的工作。
在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抵質押貸款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但對押品價值的管理一直是整個信貸流程中非常薄弱的環節。銀行一般會在發放新的貸款或處置不良貸款時聘請外部機構對相關押品進行價值評估,但對貸款存續期間大量押品卻長期疏於管理,數量不明、狀態不知,更談不上動態掌握其價值變化,往往是等到貸款違約、處置押品時才發現其緩釋效用已大打折扣。貸款存續期押品價值管理堪稱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中的“最短板”。因此,採取何種方法,利用什麼資源,實現對貸款存續期內押品價值的動態更新,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之一,可謂“主體中的關鍵、關鍵中的難點”,對於提升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定都具有關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