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

我的“個人化” 不寫作的自由 帶來的與喪失的

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 內容簡介

在浮躁的人世間,陳染向內心眺望自己的風景,她特立獨行與淺霧深潭的溝溝壑壑之間。她是思想者,但並不高聲吶喊;她是懷疑者,但願意與生活和解。這是一本作家立場、別具性情的清音雅韻,蘊存哲思的美文小品……

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 本書目錄

沒結局
我是主人
孤獨的能力
半個自己
一個不老的人從一個老人那裡看到
謊言是樹一樣高大的傷儒
“遠”對“近”說
反“胡同情結”
關於作家
女性用品
重返舊時光
寫作與逃避
房間的燈光與外邊的陽光
挺住意味著一切
距離帶來親密
自由是一座需要圍牆的綠屋頂
炮竹炸碎冬夢
逝去的聲音
獨自漫遊
藝術家的自由
寫作是最好的交談
利己與利他
我看“自殺”
寫作的日子
我的“個人化”
上帝在廁所里
心臟後部
荒謬與交談
呼喊的紙片(九章)
“王子”駕到
表演悲劇
到底誰是誰的希望
黃昏的疲倦
疏離與融合
不寫作的自由
從土城路回家的路上我是現實主義者
新“郎才女貌”
少年老成
記憶比筆墨更深遠
快餐時代與速成之人
交談的方式
初冬,街上的那個女子

安靜的力量
隱私權與個人空間
時光倒流七十年
如同“飛著”
兩個菸蒂
我和另一個我
瞎走的樂趣
屋舍是怎么“活”起來的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
帶來的與喪失的
開門與關門
放縱
找啊找
一張賀卡是什麼
現實的力量
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
一種架勢
姿態與立場
王朔陳染對話(節選)

我們能否與生活和解 文章節選

半個自己

一個人不能夠經常地隨和別人,別人就會轉回頭送給你一堵石頭砌成的牆壁。漸漸,這樣的“別人”多起來,你身邊的牆壁自然而然就會四處而起,八方林立,你就會覺得生活的視窗處處向你關閉,方便與通融之門的把手被握在各種各樣的“別人”手中,你寸步難行。你甚至開始懷疑你自己。
你還看到,很多時候,人群判定一匹馬的價值,並不是依據它的矯健和力量,而是依據它的鞍具是否漂亮、貴重;判定一陣春風是否和煦,並不是用肌膚本身感受它的溫馨和舒展,而是去用耳朵傾聽風鈴是否清脆和亮麗,做為精神食糧的一本書的力量,卻被放在稱量餅乾幾斤幾兩的天平上來計算,而一個豐富、複雜的活生生的人,則更是......似乎一切都是依據事物本質之外的表象來衡量。
既然如此,聰明的馬就不再去忙著奔跑自己的腿腳,有悟性的風首先考慮的是要在自己的頸項上佩戴許許多多的鈴鐺......
這時,你發現你的雙腿需要的不僅僅是鞋子,鞋子下邊還需要有道路,這道路自然不能是那種擰著勁兒的絆人腳步的繩索,而是那種勢如破竹、水一樣通暢的“出路”你需要出路,不如同音樂需要耳朵。繪畫需要目光,如同氧氣需要肺,佳肴需要胃。
慢慢你發現,人群實在危險,你必須捨棄一半自己,把這半張臉孔化裝成毫無個人特徵的眾人皆同的模樣,半邊身體的骨骼也必須是圓潤的,以換取各種各樣的“別人”在各種各樣的路口的通行證。你必須學會與他人“處於危險的一致”
能夠生存下去,正是在於你無時無刻地腳踏這種危險而平庸的基石之上。這也正是克爾凱郭爾以抗拒和否定的態度所指出的“民眾的時代”、“政治的時代”、“個人不能救助的時代”。
你其實只有半條命!因為,你若是想保存整個生命的完整,你便會無生路可行,你就會失去全部生命。
許多年來,我始終在自己的身體裡,為保存半條命還是失去全部生命,進行著無聲的選擇。這一場看不見的較量從未離開過我。我無法徹底“這樣”或者徹底“那樣”。
最終的答案是無疑的:我只有半條命,我只能擁有半個自己,只要還想活下去的話。
我作為半個人而存在著,她像一個清醒的旁觀者,冷靜而痛惜地看著被割捨、犧牲出去的別一半,如同看著另外一個人。她們就像合租在一套住宅里的漠然的鄰居一般彼此無關,同時居住在我的體內。
屬於我自己的這一半,儘管她更多的時間獨處一室,顯得冷漠寂寞,但她忠於自己,順從著自己的精神,因而她是充滿趣味的,而被貢獻給公眾的那一半,儘管她每日混雜在熱熱鬧鬧的人群中,但他們不斷地拋擲給她許許多多應接不暇的驚詫,而她必須給自己的思想和本意戴上鐐銬,像每天消化食物那樣去消化掉那些多得已經不再令人驚詫的“驚詫”,所以她依然是孤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