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年代】東晉
【作者】陶淵明
【體裁】五言詩
詩詞正文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
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
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
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
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
貞剛自有質,乃石乃非堅。
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
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
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
注釋
①林室:林,叢集的樣子。林室,成排的房屋。②燔(煩):焚燒。
③總發:亦稱總角,指童年。
作品鑑賞
戊申歲即公元408年(晉安帝義熙四年),也就是陶淵明歸田的第四年。這年六月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家的房子,使他陷入了困窘的境地。這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的。“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起頭這兩句是寫他這幾年的平靜生活。“草廬”即他歸田後建設的“草屋八九間”。“窮巷”,偏僻的村巷。“華軒”,達官乘坐的漂亮的車子,這裡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絕功名之念,這樣的意思在歸田後許多詩中屢見陳述。這裡用一個“甘”字,見出他這種態度出於自覺自愿,也顯見他心情的平靜自然。可是,“正夏長風急,林室頓燒燔。”天炎風息,叢集在一起的房子頓時燒掉了。著一“頓”字,見出打擊的沉重。“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他的住宅沒有剩下一間房子,只好將船翻蓋在門前,以遮蔽風雨。“舫舟蔭門前”一般解釋為寄居在船上,似非確。《歸園田居》“榆柳蔭後檐”與這句結構相同,“蔭”也為覆蓋的意思。在陸地上以舟作棚,現時還常見著。以上可謂第一段,寫“遇火”情況。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曰“新秋”,曰“月將圓”,見出是七月將半的時令,離遇火已近一個月了。“迢迢”,意同遙遙,顯出秋夜給人漫長的感覺。“亭亭”,高遠的樣子,這是作者凝視秋月的印象。這兩句既寫出了節令的變化,又傳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這是火災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復生,驚鳥尚未還。”遭火燻烤的周圍園圃中的果菜又活過來了,但受驚的鳥雀還沒有飛回。從“果菜始復生”見出他生計還有指望,而後一種情況又表示創巨的痛深。在這樣的秋夜裡,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半夜裡他佇立遙想,顧盼之間真是“心事浩茫連廣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寫“遇火”後心情的不平靜。
下面第三段,所寫是“中宵佇遙念”的內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總發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說:我從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時四十四歲)。“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閒。”形體、行事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衰老、而變化,可心靈一直是安閒的,沒有染上塵俗雜念。“孤介”、“獨閒”,都表示他不同於流俗。“貞剛自有質,玉石乃非堅。”這兩句意思說:我具備的貞剛的稟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堅固。這六句是對自己平生的檢點,自慰的口吻里又顯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災變之時作如此回想的,這也表示了他還將這樣做,不因眼下困難而動搖。接著他又想起一種理想的生活:“仰想東戶時,餘糧宿中田。”“東戶”,指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東戶季子,據說那時民風淳樸,道不拾遺,餘糧儲放在田中也無人偷盜。“中田”即田中。“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這是說,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人人都安居樂業。這些“仰想”,表現了作者的嚮往之情,他當時處於那種艱難境地作這種聯想,實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畢竟是空想。“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意思是說:既然已經遇不上這樣的時代了,還是灌我的園、耕我的田吧。這表現了作者面對現實的態度。想起“東戶時”,他的情緒不免又波動起來,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現實,心情又平靜下來了。後兩句似乎還有這樣的意思:豐衣足食不能憑空想,要靠自己的勞動。這就與兩年後寫的《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所表達的思想相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