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琅琊、深標二釋子》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作詩詞之一。選自全唐詩:卷191_13.-唐德宗建中四年(AD783)-47歲時任安徽滁州刺史-

基本信息

作者

韋應物

詩詞正文

白雲埋大壑,陰崖滴夜泉。應居西石室,月照山蒼然。

注釋

1.琅琊:指琅琊山,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的西南郊一座山,
琅琊山古稱“摩陀嶺”,東晉元帝司馬睿任琅琊王時曾寓居於此,不久轉運稱帝,摩陀嶺就被命名為琅琊山。
2.深標:指法深僧人(惠能弟子)以及道標僧人(AD740-823)
唐大曆六年(771),唐代淮南路刺史李幼卿與法深僧人搜奇探勝,開鑿修建。再繪圖呈送唐代宗。
恰巧代宗皇帝頭天夜裡夢見在一片山林深處有一座寺院,其形狀、規模和那張圖上畫的頗為相似。代宗十分高興,特賜名“寶應”。
後又易名為“開化禪寺”、“開化律寺”,因其坐落在琅琊山中,人們便同稱為琅琊寺。
3.釋子:釋迦弟子,指出家法師。
4.埋:深埋籠罩。
5.壑,:深溝。
6.陰崖:背陽的山崖。
7.西石室:西偶的山岩洞。

譯文
綿厚的白雲深埋隴罩在山谷溝壑中,陰冷背陽的陡峭崖壁,在夜中的山泉滴滴落落。
法深道標法師您們兩位應該還居住在山中的石岩洞,在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山,山色蒼然蓊鬱。
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詩中描寫的是滁州西南琅琊山的月夜景色,也是詩人懷人之作。
全詩意境優美,語言自然,在景色的描寫當中,不但寄託了懷有之情,而且蘊含著深刻的禪意
首句「白雲埋大壑」,景象不凡,蔚然深秀,林壑優美的琅琊山,山巒里是兩位法師的住所,遠遠望去,這深山大壑卻隱埋在白雲深處,蹤影杳然。
這"大壑"自然是雄偉之景,“埋”字極為形象地突出了山谷之深,以至深深插入雲霄,將可知景推到雲幕之後,化雄偉之像為浩渺之感,反射出白雲天地的磅礴雄渾氣象
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和對比度,使人如見其景。

第二句「陰崖滴夜泉」則是一種境界。林木陰蓊的崖壑入夜一片黑暗,忽然叮咚的聲響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靜,原來這是山崖滴滴落落的泉聲。
“滴”字不僅形容泉水的細微,還襯托出月夜的靜謐深幽,可以想像那清脆的泉聲,似空中流韻,聽之令人愉快忘情。
這兩句詩運用對仗,在空間時間色彩意識感覺對比上很是清明的,“白雲”、“陰崖”明暗相間,形成遠與近,晝與夜,明與暗,靜與動,雄厚與幽靜,表現出一種遠離人間煙火的恬然。

第三句「應居西石室」是指兩位法師所居的環境與住所。
這是對法深道標兩位法師超塵脫俗的品格的讚揚,在詩人看來,兩位僧人的精神境界,如同西石山岩的自然樸質一樣美。
從寫景的筆法來看,經過第三句的短暫間歇,末句「月照山蒼然」更開闊出高遠的境界。當月光皎潔,琅琊山黑色的身影隴罩在潔白如霜,和諧如水,純潔如玉的清輝之中,山色的蒼蓊靜謐安詳。
越發顯出月夜的妙不可言,同時也暗喻了友人深標 兩位僧人居處的清幽浩渺。詩人寫景入情,可見詩人超然的心境和對友人的深深繫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