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戰者,是他們將你的人生裝扮,是他們將你的心靈改變,我們應該感恩對手。目錄
更快、更高、更強憑智慧戰勝對手/2
感謝對手帶來的壓力/4
對手讓你進步/7
競爭中的奧運精神/9
為成功感謝你的對手/12
常懷一顆感恩之心/15
為對手喝彩/18
為什麼“大魚”越游越快/20
用感恩的心看對手/22
小小銀球揚國威/24
向對手致敬/27
尊重你的對手/29
感謝你的“敵人”/32
對對手說一聲:謝謝你/34
鼓起生活的風帆
感恩對手/38
小黑與小白/39
尋找一個對手/42
“對手”新解/44
感謝你的對手/46
競爭對手讓我更強大/48
請向自己的對手道聲“謝謝”/50
珍惜對手/52
如影隨形的對手/54
別忘了,感謝你的對手/56
對手也是朋友/58
活在責任和義務里/59
堅守道德的底線/62
在學習的路上
為自己找一個對手/66
對手的力量/68
是朋友也是對手/70
謝謝你,我的對手/72
正視你的對手/74
在競爭中學會感恩/76
對手的區別/78
對手,壓力,動力/80
你需要“敵人”/82
對手可以做我們的老師/84
與對手一起進步/86
可敬的對手/88
對手,並不可怕/90
商場、職場、戰場
對手也美麗/舛
因為有對手存在/96
把對手扶起來/99
漂亮女對手/100
競爭讓你走向成功/106
選擇一個“冤家”做措檔/108
對手的優點/109
向對手致謝/111
在競爭機制中多贏/114
與群狼共舞/116
在競爭中成長壯大/118
對手也是夥伴/120
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123
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125
逆境出英才
讓人落淚的隊禮/130
請你們去救其他人/132
將夢想保持30年/133
不要被拒絕嚇倒/135
一頭驢的起死回生/137
所有的苦難都值得感謝/138
逆境中的成龍/141
“鬼才”史蒂芬?霍金/143
一切都會過去/144
廢墟下的歌聲/146
貧窮,並不妨礙靈魂高貴/148
奇蹟的價格等於愛/150
廢墟上的奇蹟/152
廢墟上的鮮花/154
生活並沒有你想像得那么糟/155
失敗是成功的沃土/157
心靈的災難
在謠言面前保持沉默/162
勇於面對對手/164
給對手以微笑/166
在挫折中保持清醒/168
放棄也是一種選擇/171
誰妒忌你,就感謝誰/173
和批評你的人交朋友/175
在羞辱面前學會自嘲/177
抬頭是片藍藍的天/181
別人說壞話你不要插嘴/183
學會感激生活/185
人生的另一道難題/187
蘇格拉底與失戀者的對話/188
最後一個“敵人”
不要嫉妒,要感謝/194
為對手擺正位置/196
用笑來減壓/198
有一種自卑叫自信/200
問自己害怕什麼/202
孤獨是創造的動力/205
平庸是因為沒有激發潛能/207
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209
警惕“亞健康”狀態/211
近墨者未必黑/215
感謝生活的對手/217
把喝彩送給屢敗屢戰的人/218
把掌聲獻給對手/220
信念提升人生價值/221
別把自己裝進去/224
心態決定命運/226
前言
在2001年7月3日國際奧委全第112次全體會議上,北京戰勝多倫多,大阪、巴黎,伊斯坦堡,獲得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全國人民為之歡呼雀躍,而主持人水均益卻說了一句令人難以忘情的話:“我們要感謝對方。”是的,正是有了多倫多這樣強大的對手,北京才有緊迫感,壓力感,才使申辦工作做得更紮實,更細緻,更完美,這樣的對手,可使中國更強大,在國際上的威望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確在感謝對手。
世界充滿了競爭,競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競爭就會有對手,有了對手才有戰勝之而成為強者的念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是競爭,這就是要戰勝對手的根本原因。
《動物保護》雜誌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秘魯的國家森林公園,生活著一隻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年輕的美洲虎。秘魯人為了很好地保護這隻虎,在公園裡專門開闢出一塊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為虎園,精心設計和建造了豪華的虎房,好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園裡林木茂密,綠草芳菲,溝壑縱橫,流水潺潺,並有成群人工飼養的牛、鹿、兔等供老虎盡情享用。凡是到過虎園參觀的人都說,如此美妙的環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沒有人看見美洲虎去捕捉專門為其準備的“活食”,也從沒有人看見過它的王者風範。它總是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無精打采的“熊樣”。
精彩書摘
更快、更高、更強憑智慧戰勝對手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在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故弄玄虛。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在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又獲得了冠軍。有記者問他:“上次在你的國家比賽,你獲得了世界冠軍,這一次遠征米蘭,又壓倒所有的對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談一談經驗嗎?”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記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只是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後,這個謎團終於被解開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這么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幾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四十幾公里處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山田本一說的不是假話,心理學家做的實驗也證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