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增訂本》

《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增訂本》

《思考中醫》又名《傷寒論導論》,作者以其對中醫經典的執著和熱愛,致力於《傷寒雜病論》的研究解讀和疑難病症研究。為了避免深奧晦澀,作者竭力將學術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超越對《傷寒雜病論》的研究,是個案特點和學術規律結合研究的典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碼:498 頁
《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增訂本》
《思考中醫:對自然與生命的時間解讀增訂本》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63339191
·條形碼:9787563339198
·包裝版本:第3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該書名為“思考中醫”,是取思考時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醫書,也是傳統文化學術書,更是一本超越了時空與領域的人文社科書。四氣調理人論篇第二--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這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晩乎。

作者簡介

劉力紅,男,漢族。湖南湘鄉人。醫學博士、廣西名中醫、《思考中醫》作者。1983年入李陽波師門,現任廣西中醫學院教授

媒體推薦

書評
中醫治病開方實際上就是開時間。
中醫治病的真實境界其實就是利用“藥物”的不同屬性來模擬不同的方、不同的時間、空間。時間可以用藥物來模擬,空間也可以用藥物來模擬……
老子也好,孔子也好,都非常強調“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那中醫這個道是什麼呢?

編輯推薦

《思考中醫》又名《傷寒論導論》,中醫治病開方實際上就是開時間。
中醫治病的真實境界其實就是利用“藥物”的不同屬性來模擬不同的方、不同的時間、空間。時間可以用藥物來模擬,空間也可以用藥物來模擬……
老子也好,孔子也好,都非常強調“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

目錄


第一章 略說中醫的學習與研究
一、樹立正確的認識
1.理論認識的重要性
2.楊振寧教授所認識的中國文化
3.傳統理論的構建

文摘

楊振寧教授所認識的中國文化
1999年12月3日,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應香港中文大學之邀,於新亞書院舉辦了一個題為“中國文化與科學”的講座。在這個講座中,楊教授用了相當長的篇幅來闡述中國文化的特徵。
楊教授是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傳統文化方面也有相當的造詣。所以,他對傳統文化的看法應該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楊振寧教授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文化是求理,而近代科學(包括現代科學)是求自然規律。傳統文化所求的理並非自然規律、自然法則,而近代科學追求的是自然規律。這樣一種劃分就使傳統文化與近(現)代科學涇渭分明了。傳統文化求理,不求自然規律,那么,這個理又是什麼呢?楊教授解釋這個“理”就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那么,這個“精神”,這個“境界”又是指的什麼呢?難道科學沒有精神,沒有境界嗎?第二,楊教授認為在傳統文化里只有歸納的方法,而沒有邏輯推演(或稱演繹)。大家知道,在科學體系里進行研究,需要兩種方法,一個是歸納,一個就是推演。所謂歸納,就是把許多現象歸納起來得到一個認識,一個定義,一個理論,把許多事物聚在一點上,一個認識上。原來現象上看似不同,本質上卻是這么相近。所以,歸納實際是由外向內的一種認識。邏輯推演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法,這個過程非常嚴密,比如由一到二,由二到三,這個次序只能這樣。現代科學既有歸納,又有邏輯推演,而邏輯推演是它的標誌。中國文化里只有歸納卻沒有邏輯推演,這又將傳統與現代區別開來了。第三,傳統文化里缺少實驗,缺少自然哲學。在很多場合,許多人都認為中醫與其說是一門自然科學,倒不如說是一門自然哲學。而楊教授在講演中卻以中醫為例,認為傳統文化中缺少自然哲學,這顯然與許多人的觀點相左。在現代科學領域裡,實驗是非常重要的,離開實驗幾乎寸步難行。即便是審視科學的部門也是如此。當年我讀博士的時候,管理博士這一層次的機構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除了文獻博士外,其餘的都要搞實驗研究。所以,我這個博士算是僥倖得的,因為我並沒有做實驗研究,這要得益於我的導師。
在中醫歷史裡沒有實驗,我們沒有看到黃帝問岐伯,你的陰陽理論是怎么發現的?是不是通過小白鼠實驗發現的?確實沒有。所以在中醫乃至其他傳統科學裡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實驗,這是合乎實際的。以上就是楊教授對中國文化的大體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