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
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
《念佛鏡》道鏡、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對舉,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
可謂篤信明辨,大有功於淨土矣。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學人疑焉。予以為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是也。但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觀心而妙悟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正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有?
道鏡、善道二師作《念佛鏡》,以念佛與種種法門對舉,皆斷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萬億分不能及一。 獨其對禪宗一章,謂觀心者,觀無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萬...
日本十三宗之一。又稱融通大念佛宗、大念佛宗。由聖應大師良忍所創。以行十界一念、自他融通之念佛而期求往生淨土為宗旨。
簡介 教義闡述 淵源 相關書籍佛教戲曲。全名《淨土傳燈歸元鏡》。清·釋智達著。收在《大藏經補編》第十八冊。內容以東晉之廬山慧遠、五代之永明延壽、明代之雲棲袾宏三位高僧之事跡為核心,以...
(334-416)依據的是《般舟三昧經》,側重於禪觀念佛,無論是依據的經典還是念佛的方式,實際上都與後世的淨土宗不同;從北魏曇鸞(476-542)開始提倡口稱念佛,經隋朝道綽(562-645),至二祖唐朝善導(613...
淨土宗簡介 歷史沿革 宗門特色 五經一論 法門之要人物簡介鏡虛大師是近代佛教史上重振禪宗的大禪師。 大師不主張隱居山中獨自修禪,而是力求在眾生中實現禪的理念,因而被稱為禪的革命家,其禪風可以概括為下列四...
人物簡介 主要著作等。此外,還有他與道鏡共集的《念佛鏡》二卷。 《觀無量壽佛經疏》又稱《觀...法門》則敘述觀念佛三昧的行相和入道場念佛、懺悔發願的方法。《念佛鏡》分十一門,闡述念佛的原理、方法、意義,意在照明修行念佛者,增益信心。在《念佛鏡...
概述 起源發展 基本思想 經典 念佛方法,歡聚一處,不退菩薩,永作伴侶。予之水鏡回天錄所以作也,亦即為此。然此事...惡緣,念念增長,無教自通,迷途知返者鮮矣。故譬如水中之月,鏡里之花,有影而無形,此正所謂不可希望之希望,不可成就之成就;故名之曰“水鏡回天”云爾...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一行三昧”,是般若與念佛的合一。修...的無分別相而修。這與一般的般若觀照法界,有什麼不同呢?“一行三昧”是以念佛為方便的。“一行三昧”的念佛,“不取相貌”,這是不觀佛的相好,而是“專稱...
歷史演進 環境 興起 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