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內科手冊》

本書有一篇專門的章節論述了婦女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診斷和處理。 第十部分 在北美和歐洲,急性心肌梗死(MI)是首要的人口死亡原因。

心血管內科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採用與《華盛頓大學手同》相同的實用方法,此方法以常見臨床綜合徵為導向,強調了診斷、治療和病人處理。 本書揭示了這些知識所建立的特色…… ・容易跟蹤的框架格式為快速參考提供了一個堅實和易達到的形式。 ・簡易的、讀者感到親切的章節使複雜的材料變得容易理解和記憶。 ・技術指南促進了對心臟病學的主要工具和技術的正確而有效的套用。 ・廣泛的範圍―有13篇可幫助您處理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病譜。 本書有一篇專門的章節論述了婦女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診斷和處理。

心血管內科手冊 本書目錄

主譯者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第二部分 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徵
第三部分 慢性心力衰竭
第四部分 心臟瓣膜病
第五部分 心律失常
第六部分 主動脈和心包疾病
第七部分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第八部分 常見心臟病的諮詢
第九部分 心臟病的預防
第十部分 無創性診斷
第十一部分 心臟電生理
第十二部分 其他情況
第十三部分 操作步驟
附錄 藥物索引

心血管內科手冊 文章節選

第1章 急性心肌梗死 Ⅰ.引言。在北美和歐洲,急性心肌梗死(MI)是首要的人口死亡原因。在美國每年約有100萬人因患急性MI而住院。此外,估計有20萬~30萬人在到達醫院前已死於急性MI。急性MI總的病死率約為40%。幸而近30年來急性MI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已降低。然而,溶解血栓療法雖已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取得進展,但多數急性MI病人並不適於以此法治療。隨著人群中有高的急性MI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高,使本病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仍維持其作為人口首要死亡原因的地位。 Ⅱ.急性MI。如果一位病人以符合於進行性或斷續的心肌缺血的臨床病史來就醫,應迅速作心電圖(ECG)檢查並予以解讀以判斷是否有急性ST段抬高或新出現的左束支傳導阻滯(LBBB)存在。如果有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出現即有施行心肌再灌注治療的指征。ST段抬高的MI和非ST段抬高的MI伴有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一種病理綜合徵的連續。然而,這兩種類型MI的鑑別在臨床上是重要的,因為就心肌再灌注治療而言其處理措施是不同的。非ST段抬高的MI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將於第2章中論述。 A.臨床表現 1.症狀和體徵 a.經典的症狀是劇烈的,壓榨性,左側胸骨後疼痛,放射到左臂和有瀕死的感覺。這種不適類似心絞痛,但典型者其適度更重,時間更長(一般長於20分鐘),且休息和硝酸甘油不能緩解。疼痛程度的高峰常不立即出現,故與肺動脈栓塞或主動脈夾層分離的疼痛不同。 (1)疼痛除放射到左臂外,也可放射到頸、頜、背、肩、右臂或上腹部。發生在上述任何部位的疼痛可能並不伴有胸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