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中國發展》

《心理學與中國發展》

《心理學與中國發展》是由彭凱平、鍾年主編,共議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號召國人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去關注國家發展與社會心態的建設,整合心理學專業領域與交叉領域的資源,共同探討心理學建設熱點話題和發展前景。

基本信息

簡介

定價:¥32.00

心理學與中國發展心理學與中國發展

作者:彭凱平鍾年 主編
出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1

內容簡介

這是中國心理學家的聲音,回應著大國新時代的召喚。邁向人民的心理學,指引我們推進心理掌的中國化。
構建思想交流對話的平台,整合心理學專業領域與交叉領域的資源,共同探討心理學建設熱點話題和發展前景。通過各路名家學者的智慧與思想的碰撞,共同關注心理建設與和諧社會問題,共同促進心理學的健康發展,為中國發展與和平崛起貢獻力量。——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論壇宗旨。

查看目錄

導言心理學中國化的超越/鍾年彭凱平
學與思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理論思考與實證證據/王簽峰崔紅
民族文化心理學研究及對中國崛起的意義/彭覬平
知與行
套用社會心理學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樂國安
中國社會心理學的成就、困難和機遇/梁覺
中國社會發展與心理學的使命/許傑
金融危機下中國企業家的抉擇與發展方向/全整華
如何宣傳中國文化:跨文化溝通心理學的意義/彭凱平
道與論
中國的心理學應該如何做(論壇發言紀要)
首屆“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論壇發起人談“大國心態”
首屆“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論壇之特別奉獻——與著名心理學家面對面
首屆“心理學與中國發展”論壇開幕式
論壇發起人與湖北省心理學界同仁共同探討“心理學中國發展”
結語邁向人民的心理學/鍾午

後記

《心理學與中國發展》終於編好了,回想起來,這本書也和論壇一樣,經歷了諸多構想的變更。先是在論壇舉行的過程中,大家的想法是將論壇發言記錄整理出來,內部印刷分發給國內同行。後來和凱平、石鐵商量,認為還是儘量正式出版一本書,也算是首屆論壇的一項成果,但正式成書,僅僅是發言的內容就顯得不夠分量,也不成系統,我們便希望各位發起人能圍繞論壇的主題撰寫文章。想法是不錯,可各位發起人都是大忙人,要他們靜下心來寫篇文章,不說是登天之難,也有登泰山之難了。於是,我就扮演了討債人的角色,利用各種機會,或口頭,或簡訊,或電郵,頻頻發出討債信號。現在元旦已過、春節將至,總算文章基本收齊,但我在各位發起人眼裡,怕已變成《白毛女》中面目猙獰的惡霸黃世仁了。
書名和全書結構的確定也頗費周折。論壇之後,我和凱平在北京、成都、廣州、武漢、哈爾濱等地多次磋商,每有結果再打電話或發郵件向石鐵匯報,最後才定下《心理學與中國發展——中國的心理學向何處去?》這個書名以及本書目前這樣的篇章結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心理學的同仁也參與了許多意見,如幾次與郭永玉教授同機旅行,他就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觀點和想法。
最後,要感謝在論壇籌備、召開以及後續整理工作中給了我們支持、幫助或付出辛勤勞動的人:有楊國樞教授、劉華山教授、孫蓓如教授、馬健教授等在論壇籌備過程中給予的支持,還有周宗奎教授、郭永玉教授、佐斌教授、王偉老師等在論壇召開過程中提供的幫助。武漢大學心理學系的一些年輕老師、2007級碩士研究生、2005級本科生以及“萬千心理”的工作人員在整個論壇的活動中付出了大量勞動,其中程愛麗、湯平、孫琦、戴婕、華蕾等出力尤多。沒有他們的支持、幫助和勞動,論壇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是難以想像的。

文摘

學與思
心理學研究中國化的理論思考與實證證據/王簽峰崔紅
中西方行為與思維模式的差異在心理學研究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實證證據,而且這些差異往往被看做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結果。例如Nisbett認為,亞洲文化下的人和歐洲文化下的人在思維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看待他們周圍世界的方式都有很大差異。文化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包括建築、生產方式、器物等物質層面的內容,也包括語言文字、價值觀、思維方式等非物質層面的內容,而對人性的看法是文化的核心內容。本文將從中西方文化中對人性的基本看法人手,深入探索中西方行為與思維傾向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中的人性假設
“人性”一詞,按字面去理解,就是指“人之性”。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性”字的解釋有很多種,如“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荀子)、“天命之謂性”(子思)、“如其生之自然之資謂之性”(董仲舒)、“性,生而然者也”(王充)。“性”字最初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指事物的狀態、情況,或說質性、特點等。“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狀態和資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西方哲人曾對人性進行過探索,並一直在對人性進行不懈的探索,人性的生物學屬性卻是自私的。按照英國生物學家達肯斯(R.Dawkins)的觀點,作為生命最基本單元的基因的唯一天性是自我複製,不能自我複製的基因無法繼續生存,更談不上傳宗接代。基因要達到自我複製的目地,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拿出自私的本領,利用天地間的生物為它生存與繁衍的載體,把生物體視為它的殖民地,把生物細胞視為它的工廠,把細胞核的核苷酸視為它的原料,用來自我複製。基因自我複製和自私的天性,成為宇宙間生物繁衍的原動力。人性的生物學屬性是分析中西方人性假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