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870年,年僅16歲的蘭波(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把自己寫的詩集寄給了法國象徵派 車上,魏爾倫又偷偷地離開了妻子。
兩人在倫敦過著寒酸的生活。一次,蘭波在視窗再次稱魏爾倫一臉賤相,無法忍受的魏爾倫離開了。面對登上船的魏爾倫,蘭波哭喊著說對不起,但是已經晚了。
此後的一次見面更使兩人的關係破裂。魏爾倫在逃跑的邊沿猶豫,而蘭波卻做出了抉擇,準備離開魏爾倫。在強大的自尊心下,魏爾倫用槍射穿了蘭波的手掌。兩人的瘋狂愛戀就此暴露,魏爾倫被判入獄。
魏爾倫出獄後,兩人又在一起爬山。但此時的蘭波已經決定了斷。他離開了依舊愛著他的魏爾倫,獨自一人去了非洲。後因膝蓋上長了致命的瘤而回到法國,最後無聲地死於馬賽。
聽到死訊的魏爾倫,一臉哀傷。在他面前,恍惚坐著那個曾讓他心痛的蘭波,撫摩著他的手。他想起了蘭波曾說的那句話,“永恆,我找到了。那就是太陽與海,交相輝映。”
演職員表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 亞瑟·蘭波 |
大衛·休里斯 | 保羅·魏爾倫 |
羅曼娜·波琳熱 | 瑪蒂德·馬特 |
多米尼克·布蘭科 | 伊莎貝拉·蘭波 |
詹姆斯·提瑞 | 弗雷德里克 |
克里斯多佛·湯普森 | Carjat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The Judge |
Felicie Pasotti Cabarbaye | Isabelle, as a child |
Nita Klein | Rimbaud's Mother |
Emmanuelle Oppo | Vitalie |
Denise Chalem | Mrs. Maute De Fleurville |
安德烈·瑟韋林 | Mr. Maute De Fleurville |
Bruce Van Barthold | Aicard |
Christopher Chaplin | Charles Cros |
Mathias Jung | Andre |
Kettly Noel | Somalian Woman |
Cheb Han | Djami |
Aza Declercq | Prostitute |
Irmelin DiCaprio | Nun |
職員表
製作人 | StaffanAhrenberg、Jean-YvesAsselin、PascaleFaubert、PhilipHinchcliffe、Jean-PierreRamsay-Levi、CatVilliers |
導演 | 阿格涅絲卡·霍蘭 |
副導演(助理) | ChristopheCheysson、SergeDeClosets、FabriceNordmann、JulienZidi |
編劇 | 克里斯托弗·漢普頓 |
攝影 | YorgosArvanitis |
| 配樂 詹恩.凱茲梅利克 |
剪輯 | IsabelleLorente |
選角導演 | MargotCapelier |
藝術指導 | DanWeil |
美術設計 | NathalieBuck |
服裝設計 | Pierre-YvesGayraud |
視覺特效 | PascalCharpentier |
發行 | CapitolFilms |
角色介紹
亞瑟·蘭波 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蘭波是具有才華的少年,來自鄉下。他的思想激進前衛,受到魏爾倫的邀請來到巴黎,並和魏爾倫一家住在一起。蘭波恃才傲物,舉止怪異,放浪不羈,招致了除魏爾倫之外其他人的反感畏懼,與魏爾倫的岳父更是發生衝突。但是魏爾倫對他著迷,二人後來同居。當蘭波準備離開魏爾倫時,卻被魏爾倫打傷手掌。 | |
保羅·魏爾倫 演員大衛·休里斯 魏爾倫是法國詩人,在當時有一定的名氣。與蘭波相識後欣賞他的才氣,並愛上了蘭波。但是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二人的戀情不為正統社會接收,魏爾倫後來為了蘭波拋棄妻子和孩子,兩人去了比利時、英國流浪。後來面對準備離開自己的蘭波,魏爾倫自尊心無法接受,開槍打傷了蘭波,並因此入獄。最後得知蘭波死後,獨自懷念蘭波。 | |
瑪蒂德 演員羅曼娜·波琳熱 瑪蒂德是魏爾倫的妻子,年輕美貌並且家境富有,和魏爾倫育有一子,與蘭波不同,她象徵世俗的肉慾和倫理。在魏爾倫和蘭波出走後,她雖然和魏爾倫在比利時有過短暫複合,希望挽回魏爾倫,但是魏爾倫還是拋棄了她。她無法容忍魏爾倫和蘭波之間不正常的同性戀關係,最終還是堅決和魏爾倫離婚。 |
音樂原聲
曲目 | 其他信息 | ||
---|---|---|---|
The Opening | Le Dormeur du Val | The Sentence | |
Trip to Paris | Coming Home | Tear | |
The Sea Quartet | Triangle | Cafe Bobino | |
Arrival | Knife | The Drunken Boat | |
Café André | The Sun | Abyssinian Plateau | |
Hashish Kiss | Mathilde and Verlaine | The Death | |
Looking for Rimbaud | Two Trains | Eternity (Finale) | |
Naked on the Roof | Verlaine Escapes | End Credits | 藝人: Jan A.P. Kaczmarek |
Café Bobino | Rimbaud Wounded | 語種: 英語 | |
Hashish 2 | Memory | 發行時間: 1995年10月31日 |
幕後花絮
1、里弗·菲尼克斯是蘭波一角最初的人選,他去世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接替了他的角色。
2、約翰·馬爾科維奇曾是魏爾倫的人選。
3、大衛·休斯為了看起來更接近歷史中真實的魏爾倫,特意剃掉了頭頂的頭髮。
4、影片中的苦艾酒實際上是Ouzo,一種希臘特有的茴香烈酒。
5、影片片名“全蝕狂愛”取自歌曲《心之全蝕》的立意。
6、片中蘭波跟魏爾倫會面的咖啡館的窗子上的字型是Helvetica,這種字型於1957年發明,但影片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期。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類別 | 獲獎者 | 結果 |
---|---|---|---|---|
1995年 | 第43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 金貝殼獎 | 阿格涅絲卡·霍蘭 | 獲獎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
Société Française de Production | 法國 | K2 SA | 比利時 |
Eurimages | 法國 | Portman Productions | |
European Co-production Fund | 英國 | Capitol Films | |
FIT Productions | 法國 |
發行公司
公司名稱 | 國家/地區 | 發行時間 |
---|---|---|
Capitol Films | 所有國家 | 1995年 |
Fine Line Features | 美國 | 1995年 |
Senator Film | 德國 | 1996年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瑞士 | 1996年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 西班牙 | 1996年 |
Les Films Number One | 法國 | 1997年 |
Filmes Castello Lopes | 葡萄牙 | 1998年 |
New Line Home Video | 美國 | 1999年 |
Gativideo | 阿根廷 | |
Editora Europa | 巴西 | |
Top Tape | 巴西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應該說對於整個歷史、整個時代尤其人類精神的把握都非常大氣。(《北大講座》評)
中立評價
該片涉足禁地,不乏勇氣,但缺了點深度,儘管詩句用了不少,但總是讓觀眾捉摸不透蘭波的思想。(周黎明評)
負面評價
1、《全蝕狂愛》是以魏爾倫的視角來詮釋他與蘭波的愛情虐戀,因此,片中的蘭波也因出自魏爾倫雙眼而帶上了主觀色彩,包括其中略隱略現的嫉妒情感。然而,從蘭波腳部腫瘤歸國,影片就轉變成男性版的洛麗塔,美感直下。(網易網評)
2、該片中有大量同性和異性之間的性愛鏡頭,這些鏡頭畫面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但毋庸置疑的是,這些性愛鏡頭的呈現更大程度上在於迎合大眾的獵奇、獵艷心理,以賺取儘可能多的票房收益。
然而,這樣暴露的鏡頭語言勢必會在某些觀眾心裡留下低俗的印象,從而削弱影片的藝術感染力,甚至讓大眾對蘭波及其詩歌產生不良的印象。(《西華師範大學學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