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會見記》
正文
印度古代劇本。原文已佚。現存兩種本子均發現於中國新疆古城廢墟:一為吐火羅文 A(焉耆文)本,一為回鶻文本。根據回鶻文本題記:聖月菩薩從印度文製成古代焉耆文,智護法師又從焉耆文譯為回鶻文。焉耆文本時間約在公元6~8世紀,回鶻文本可能成書於8世紀。《彌勒會見記》共有27幕。講述彌勒成佛的故事。全劇韻文散文結合,形式上與印度古代敘事文學如《五卷書》之類沒有區別。但是書名叫ntaka(梵文,意為“劇本”),書中使用“幕”、“退出”等舞台術語,韻文前總標出一些專門術語,原來認為是詩律的名稱,近來有人主張是唱詞的曲調名稱。
《彌勒會見記》劇本流行於中國唐代,它比戲曲繁榮的宋、元要早得多。《彌勒會見記》劇本的發現對中國戲劇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