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的奇蹟》

《年齡的奇蹟》

 每個成熟的生命,都擔負著責任。這往往使得我們一心專注於眼前的此時此刻,而從這個意義來說,“安定下來”是件好事,但這種專注不一定要以思維的萎縮為代價。如果一個人漸漸喪失自己的好奇心,那么他無法安然地成長、衰老。你也許會發現自己有這樣一些想法:喔,那個博物館,去那裡,行動起來。但無論如何,一旦這段旅途成行,你會明白,你早些時候在博物館裡看到的一切,都不及現在所看到的一小部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年齡增長帶來的是心靈的聰慧、生命破舊立新的機會
女性強大內心的引路人瑪麗安·威廉森溫情奉獻
豐盛的自我潛能無限,走出低潮,芬芳現在
美國脫口秀皇后奧普拉稱為最有力量的解讀女性年齡的作品

內容簡介

不再年輕!這種意識在此刻我們的內心發生巨大碰撞,帶著一種歷史性的緊迫感。我們的眼睛頭一次睜開,看清這個非同小可的事實。“為它做點什麼”,這種念頭成了最深的渴望。“中年”不一定就意味通向死亡之轉點,它還可以是向生之途的轉折,跨過我們年少輕狂時從未也無從領悟的界限,進入新的生命層次。年邁使人日益卑渺,但它也使我們參透生命的彌足珍貴與纖薄易碎。惟獨當我們重新揚帆起航,生命的軌跡才會為我們再次許下未來。昨日已成過往,那就投身未來吧,那個我們力所能及的?理所應當的、必然將至的未來——我們終會成長。

作者簡介

瑪麗安·威廉森,國際知名作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演說家,在已出版的《愛的回歸》等八本書中,有四本均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尤以《愛的回歸》最負盛名。1978年她開始學習“奇蹟課程”,1983年展開專業演說生涯,至今仍是教授“奇蹟課程”最知名的老師。1989年成立“天使食物計畫”,提供洛杉磯地區愛滋病患的非營利餐車服務,亦是和平聯盟創辦人之一。
瑪麗安·威廉森在好萊塢圈中也享有盛名,多位明星如1987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雪兒以及拉奎爾韋爾奇等都參加過她的演講,曾擔任美國第一夫人的顧問。

媒體評論

我得承認,瑪麗安·威廉森是變革性智慧方面最具精深造詣的導師之一。毋庸置疑,這本書是獻給這個世界的一份禮物。
——《你的誤區》作者、國際知名心理勵志大師韋恩·戴爾
靈魂的熱度應該決定於人的年齡么?生命之書的前一章已經和合上,但也許下一章更為精彩。無論你是誰,年長還是年幼,在當下,一切皆有可能!
——瑪麗安·威廉森

目錄

引 言 奇蹟隨時發生,你準備好迎接它了嗎
第一章 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第二章 你相信魔法嗎
第三章 恰逢其時
第四章 惟有上帝知曉
第五章 她的行為方式及發色
第六章 我要活下來
第七章 深夜時分
第八章 亞伯拉罕、馬丁和約翰
第九章 我們就是世界

精彩書摘

在生活的種種局限性中,沒有什麼比思維的萎縮更加可怕,它會為你生命里的所有可能設下難以逾越的障礙。
我們都曾見過一些人帶著悲傷老去;而另一些人,充滿歡樂。是時候下定決心,享用年齡增長的美妙了。要知道,青春固然是一種美妙,卻不是世間惟一的美好;而感懷於這些年歲換來的終於成長,又何嘗不使人慰藉。
新的機會正蜂擁而至。那些人數眾多而又過度自負的一代人,已經到了頭髮稀薄、脊背佝僂的年紀。我們的未來並不是注定,它只取決於我們選擇什麼。我們可以默默地順從那衰老和混沌的轉輪,緩緩沉入谷底;或是無所畏懼地踏上新的土地——用我們已從生活中汲取的力量,向這個世界宣告,我們有權得到救贖——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周遭的一切。
太多的東西,等著我們這一代人來承受。因為我們已經縱情歡樂了太久,而成熟得太晚。儘管時日不多,我們最終還是懂得了為此羞愧。我們擁有知識,並且還擁有勇氣,去捍衛我們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生命之書的前一章已經合上,但也許下一章並不像上一章那么糟呢。事實上,還有可能變得無比美好呢。這些歲月是可以用來慶祝和珍惜的,只要我們能夠鼓起勇氣拿起覺悟的韁繩,為我們自己乃至世界創造新的事物。
每個人,都曾經穿越一幕獨家戲劇與一段孤獨的旅程。如今我們在這裡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我們將才智與信念積聚,心跳同一,點燃榮耀的光。這個年紀的戲劇還不曾完結。此時此刻,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每代人都帶著上天的饋贈而來,儘管嬰兒潮們的巨大天賦仍埋藏在深處,但他們已與我們心中的定式天差地別。他們會擔負起我們遺留下的失敗,僅僅把它當做一件“我來買單”的禮讓,他們最終會在精神上成長。
每個人,都懷有一種“讓一切更美好”的野心,但在實際中,卻陷入“越來越糟”的泥潭裡。每一代人,最終看來,不過是一些過客。但不管怎么說,在這匆匆而過里,我們所要做的事總是未完成。
很多出生在“嬰兒潮”的人都會領悟:青春的揮霍往往不在於消磨時光,而是執著一念,只為自己而活。我們的祖輩父輩,到了適宜的時候,生長成熟,自然而然,習以為常。而我們如今卻在窮盡所能地推遲真正的成熟。就像是在高壓鍋里文火熬燉了太久,潛在的成熟在我們幾乎察覺不到的敏感細膩中,終於還是漸漸發生。本該在二十歲或三十歲明白的事情,直到我們已經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歲時才終於明白。不過,這也不算太晚。我們有所經歷,但不曾真正體味;我們雖鮮血淋漓,卻從未真正傷痛;我們開始謙卑,卻無法以一顆“一切完結”的心真正匍匐虔誠。事實上,我們虧欠這個世界太多,擺脫一切責罰並非輕而易舉。我們生來便帶著一個承諾——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承諾——人人都有著兌現承諾的渴望,這種渴望任誰也無法永久壓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