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的生活》

《平靜的生活》

《平靜的生活》,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前半部分還著墨於情節的敘述,那小說的後半部分就成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贖,看她如何從痛苦和不快中掙脫出來。

基本信息

簡介

《平靜的生活》《平靜的生活》

《平靜的生活》,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女小說家、劇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瑪格麗特·杜拉斯作品。杜拉斯的故事總有那么點不可理喻,異常糾結。先是舅舅熱羅姆不務正業,唆使父親挪用公款,害他丟了市長職位,全家生活陷入困頓,主人公也為此待於深閨,成了老姑娘,然後他又還勾引了外甥的老婆。接著,主人公發現了這件醜事,越發痛恨他,暗下殺機,於是挑撥弟弟與舅舅決鬥,結果弟弟一出手把他給打死了。可是滿以為重獲新生的弟弟,發現自己的女人露絲另有所愛,萬分痛苦,加上打死舅舅帶來的內疚感,斷然選擇臥軌自殺。單從情節而言,這樣的設定實在談不上有多高明。但對於杜拉斯來說,情節真是小說很小的一部分,她的高明在於小說中人物心理的洞悉和刻寫,直逼人心。

杜氏小說當然少不了女性,小說塑造了一個有點自閉和病態的主人公。在目睹兩個親人死亡後,看著父親母親日見衰老,逐漸意識到自己對弟弟的死負有責任。對於這個相貌平平、內心豐富的25歲的女人而言,很難寬恕自己,尤其是在她內心深處還裝著一個男人時,注定要苦悶。敏感、貧困讓她處於焦渴狀態。望擺脫出貧乏無趣的生活,尤其渴望一段愛情——對象就是外來男子蒂耶納。

“渴望一個身體的念頭不顧我的反對,在我心裡生了根,總是同一個念頭,渴望蒂耶納身體的念頭”可是她有點自卑和內向,沒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感情,也沒有心情去追求屬於她的幸福。只有在旅行中,通過思念來傾聽他睡覺的呼吸聲,來幻想他們生活在一起。於杜拉斯來說,處理這樣的情感路線自然是輕車熟路,女人稍顯病態的愛恨在她的筆下徐徐展開,引人入勝,恰到好處。

評價

如果說《平靜的生活》前半部分還著墨於情節敘述,那小說的後半部分就成了主人公的自我救贖,看她如何從痛苦和不快中掙脫出來。也是小說質變於其他小說。這種自我救贖不但救了小說人物,也拯救了小說本身。要是沒有後半部分的旅行,這本小說充其量也就是三流的情愛小說。讀者應該好好讀一讀小說的後半部分,保準會喜歡上的。女主角的心理活動,娓娓道來的心理描述,以及偶然插入的對往事的回想,不但很好地勾勒了姐弟間成長的故事,和姐姐對弟弟母性般的愛護。文字陰鬱、自然,如下雨天的簫聲,帶著淡淡的傷感,又不顯膩味和冗長。

打開這本《平靜的生活》,循著她原汁原味的文字,走進她筆下亦真亦幻的世界,反覆回味、揣摩小說女主角心中的喃喃自語,那真愜意。還有,如果你足夠仔細的話,會發現小說里的“傭人”都寫成了“用人”。不過,可別激動,這和校對無關,別以為這錯了。據《咬文嚼字》的老編講,“用人”的說法更早,“傭”才是後生的。

作者

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法國小說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本名瑪格麗特·多納迪厄,出生於印度支那,在那裡度過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時光。炎熱雜亂的殖民地,窘迫變遷的家境,忍耐偏執的母親,放蕩驕縱的大哥,溫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種種影響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後創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1932年後回法國定居,進入大學學習政治、法律等,曾在法國政府殖民部工作,參加過抵抗運動。1943年,以杜拉斯為筆名發表第一部小說《無恥之徒》,從此步入文壇。1950年的《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廣受好評,入圍當年龔古爾文學獎,並被改編成電影。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說、劇作和電影作品,以電影《廣島之戀》(1959年)和《印度之歌》(1975年)贏得國際聲譽,以小說《情人》(1984年)獲得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