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清 徐揚 繪。紙本設色,縱43厘米,橫1865厘米。卷首花錦裝裱,白玉插簽,外鑒題簽為《徐揚畫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有徐揚題跋,款署“臣徐揚恭繪並跋”,鈐“臣”朱文印,“徐揚”白文印。鑑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宜子孫”、“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 全圖人物眾多,街市整齊,地域特徵明顯;圖畫用筆細緻入微,色彩鮮艷飽滿,全圖以寫實的筆法描繪了一個歷史時刻的片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乾隆時期清朝宮廷紀實繪畫的又一佳作。 畫幅仍為原樣裝裱,包首為織錦,題簽上的文字為:“徐揚畫平定西域獻俘禮圖”,玉質的別子亦保存完好。此畫曾經《石渠寶笈·重編》著錄。
畫面內容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後在京師舉行的獻俘大禮場面,地點在正陽門以北至午門之間,包括了正陽門、棋盤街、天安門、端門及午門,即北京城南北的中軸線上。畫面的最後畫家徐揚有自題一段:“上御極之二十四年十月,平定西域露布至京師,明年正月獻俘馘於午門。舞乾羽、奏簫韶,治定功成,禮明樂備,維時新隸版圖,爭先入賀者如伊犁以西之布魯特、哈薩克、安集延、和闐、庫車、巴達克善、哈什哈爾、葉爾奇木等國,不可以數計,其域外藩封拜揚闋下者如朝鮮、日本、蘇魯、呂宋、南掌、琉球、緬甸、汶萊、安南、馬辰、暹羅、蘇喇、高棉、嘛六甲、大小西洋等國,又不可以數計。盈廷劍佩,萬國衣冠,如眾星之拱極,若萬水之朝宗,堂哉皇哉!自盤古以來,四萬七千餘載之久,未有如今日之盛者也。昔閻立本、顏師古,俱能以圖畫紀國家之事,垂於竹帛,臣藝萬不及一,幸而執事內廷,誼應揚顯。恭逢我皇上仁漸義被,遠軼漢唐,德盛化神,超越隆古,用敢自忘固陋,敬成是圖,拜手稽首以獻。臣徐揚恭繪並跋”,下鈐“臣徐揚”、“筆沾春雨”印章兩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戰事得勝,第二年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正月在京師行獻俘禮。
作品描繪了三段場景:
第一段,從大清門到西安門,前半段是北京的商市,前門大街兩旁車水馬龍,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呈現了當時經濟貿易繁華的場面,很生動。著名的古代書畫鑑定家黃君實先生評價說:“這是一段北京的《清明上河圖》。”
第二段,是畫的高潮部分。乾隆二十五年年初,約有七十多個國家的外交使團在午門前來朝賀乾隆皇帝這次重大戰役的勝利。這些國家使團包括自西方的英吉利、法蘭西、比利時、西班牙、荷蘭以及西亞、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作品對各國的容貌、服飾生動、很寫實。這段反應了當時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凸顯了乾隆王朝當時在國際上的地位。
第三段,是皇家的儀仗,占據很長的篇幅。實際上從端門到午門的這一段距離,並沒有前門到西安門的距離遠。為了突出表現皇家八旗的儀仗,和皇家的威嚴氣勢,所以在這個方面又用誇張的比例,把這段給拉長、再現,反映出清乾隆王朝的強大。
畫家介紹
徐揚,“字雲亭,吳縣人,工山水人物。乾隆中供職畫院,欽賜舉人,官內閣中書,《石渠》著錄三十有五;續編載有恭繪《南巡圖》十二卷。”(清·胡敬《國朝院畫錄》卷下);作者佚名的《讀畫輯略》一書中則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巡,(徐揚)恭進畫冊,仰荷恩,命來京供奉內廷。以太學生兩試北闈,不中;尋特賜舉人,準其一體會試。丙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會試後,授內閣中書。”又據《皇朝文獻通考》卷五十記載:“乾隆十八年(1753年)奉諭旨:內廷行走之縣丞張宗蒼,監生徐揚、楊瑞蓮效力皆以數年,甚屬黽勉安靜,張宗蒼年已及暮,著加恩賞給戶部額外主事;徐揚、楊瑞蓮著加恩賞給舉人,一體會試。”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徐揚奉皇帝之命,開始繪製《乾隆南巡圖》,由於卷帙浩繁,一直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方告完成。這十二巨卷的作品,均為絹本設色畫,畫風工整細緻,但目前已然不復完整了,殘存的數卷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法國尼斯市魁黑博物館等處。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帝再次命徐揚繪製另外一套《乾隆南巡圖》,歷時四年告竣。兩套圖內容、構圖相仿佛,所不同的是第二套圖是紙本設色畫,這後十二卷《乾隆南巡圖》現在完整地收藏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內(1959年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撥交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歷史博物館)。徐揚還有很多出色的作品,比如《盛世滋生圖》卷(又名《姑蘇繁華圖》卷,現藏遼寧省博物館)、《京師生春詩意圖》軸(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南巡紀道圖》卷(又名《王道蕩平圖》卷,現為私人收藏)等,他是清乾隆中後期宮廷內的重要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