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本書主要介紹怎么成為成功的投資人。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內容提要

寫作背景

巴菲特每年都要在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總結在過去一年中的成敗得失。從挑選經理、選擇投資目標、評估公司,到有效地使用金融信息、怎樣看會計報表等,這些信見識卓越,涵蓋甚廣。《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一書就是由美國著名法學教授坎寧安協助巴菲特整理這些信件而寫成的, 其中不僅僅包括巴菲特從平民成長為巨富的傳奇經歷,更重要的還有其從100元到160億成功的投資理念。《紐約時報》將其譽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人的投資策略精華。

書目結構

  • 公司治理
    • 1.與所有者相關的企業原則
    • 2.董事會與經理
    • 3.關閉工廠的焦慮
    • 4.基於所有者的公司捐贈方法
    • 5.經理人員報酬的支付原則
  • 公司財務與投資
  • 普通股
    • 1.交易的禍根:交易成本
    • 2.吸引正確的投資者
    • 3.分紅政策
    • 4.拆股與交易活動
    • 5.股東的策略
    • 6.伯克希爾的資本結構調整
  • 兼併與收購
    • 1.錯誤的動機和昂貴的價格
    • 2.合理的回購與反收購
    • 3.槓桿收購
    • 4.穩定的收購政策
    • 5.關於出售公司
  • 會計與納稅
    • 1.對會計把戲的諷刺
    • 2.透明盈利
    • 3.經濟商譽與會計商譽
    • 4.所有者收益和現金流的廖誤
    • 5.內在價值、賬面價值和市場價格
    • 6.分部的數據與會計合併
    • 7.遞延稅額
    • 8.退休福利和股票期權
    • 9.公司稅收負擔的分配
    • 10.納稅與投資哲學
  • 結束語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的投資理念

伯克夏·哈撒韋由於一些較大投資的表現平平,而在1999年一年內損失了三分之一多的價值,這些投資包括可口可樂公司和通用再保險公司。巴菲特還錯過了1999年技術股的狂漲。有些人認為巴菲特在大趨勢中已經找不到感覺了。1999年對巴菲特來說肯定是不如意的一年。但是在這本書中讀者會發現,巴菲特認為錯過了一個剛剛開始的趨勢並不重要。他的時間尺度遠遠超過一年。他對投資活動中的追趕潮流不產為然。他追求的是經得起考驗的投資價值,在真正了解一項事物之前他是不會去投資的。重要的是他是作為所有者去投資的。所產他進行長線投資,密切跟蹤所投資公司的經理人員的表現。簡言之,他相信龜兔賽跑中獲勝的將是烏龜而不是兔子。這個理念正是所謂巴菲特投資方法的真諦。

巴菲特的許多觀點與傳統的管理與投資教條相牴觸。例如,巴菲特認為用股票期權作為對經理的報酬對股東不利,他更傾向於直接用現金獎勵經理。因為這些經理 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級市場上去買就可以了。許多公司的業績增長,是因為留存了本應派發給股東的紅利。如果這些用於再投資的留存收益可以 產生高於市場平均收益的回報,那么留存收益顯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報率比市場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東就會蒙受損失。許多公司經理明知回報率低,但還喜歡 留存收益,因為公司的業績畢竟還是增長了,這樣他們手中的股票期權的價值就會提高,這等於是拿股東的錢為自己謀利。

1999年對 伯克夏·哈撒韋來說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賬面價值增長率創下35年來的新低――僅為0.5%。巴菲特在1999年度的年報中開篇便說,即使是烏龍偵探克魯索 (In SpeCtor Clpuseau),已故英國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國低能偵探)也能看出你們的董事長有罪。他還說自己在1999年的資產配置成績只能得個“D”。

伯克夏·哈撒韋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它投資的幾家大公司在1999年的二級市場表現極糟:可口可樂下跌30.7%;吉列下跌34.1%;聯邦家庭抵押貸款公司下跌41%;以及通用再保險公司下跌50%幸好,伯克夏·哈撒韋參股的運通公司和花旗銀行分別上漲19.9%和51.7%,才多少為公司挽回一些損失。前幾家公 司的股價下滑並非由於它們是所謂“舊經濟”股,而是因為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

說到“舊經濟”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謂以信息技術(尤其是網路技術)為代表的“新經濟”公司。有人認為巴菲特的投資傳奇在“新經濟”下早已褪色,而他的那些投資理念早該扔到故紙堆里去了。

首先,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猶如蒸汽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這場革命觸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並非直接從事信息技術的公司才能享受革命的碩 果。“舊經濟”公司也能利用信息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及贏利能力,如柯達公司利用信息技術簡化原材料採購環節,結果在產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 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其次,巴菲特在書中表述的投資理念是一種基礎理念(好比法律中的憲法),新技術革命只會使這種理念不斷升華。 憑藉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們也許可以建立一套基於低軌道衛星的高速無線網際網路接入系統,這樣就可以通過手持式上網設備與身處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聯絡,但這終 究代替不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接觸。這個道理在投資界中也適用,最基本的東西無法取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是因循守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投資大師W・D・江恩曾經說過,許多人在成功之後就全然忘卻了自己在走向成功時所遵循的原則,結果遭到了慘敗。讓我們構想一下,如果巴菲特把 手中原先持有的“舊經濟”股全部拋掉,轉而投人到泡沫遮天蔽日的網路股中,那結局會是什麼樣子?我不敢肯定巴菲特能從中大賺一票;但我可以肯定那時的巴菲 特已經不再是巴菲特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問及巴菲特對網路股的看法時,他總是回答,“沒智慧的人有解釋,不解釋的人有智慧(Fools give you reasons, wise men never try)”。

《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的影響與意義

不少投資人和管理者都表示,閱讀巴菲特向伯克夏·哈撒韋股東大會提出的報告時得到的教益,勝過任何一本金融教科書。想到有人僅僅為了一 睹巴菲特撰寫的年報,不惜花上幾萬美元買上一股伯克夏·哈撒韋公司的股票,要是不讀《巴菲特:從100元到160億》這本書就太可惜了。讀這本書,不僅可以學習到巴菲特的投資理念,還可以領略到巴菲特出眾的文采和幽默。

外部連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