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緯·考靈曜》中關於相對性原理的概念
正文
中國古籍《尚書緯·考靈曜》(見彩圖)載:"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萬里,夏至地下行南而東三萬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恆動而人不知,譬如閉舟而行不覺舟之運也。"(《文選》卷十九《張茂先勵志詩》唐李善注引)該書又寫道:"春則星辰西遊,夏則星辰北游,秋則星辰東遊,冬則星辰南游。"(明孫瑴輯《古微書》卷一《尚書緯》)。
《考靈曜》早於《對話》至少約1 500年,上引《考靈曜》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後來所說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最古老的敘述。
《尚書緯·考靈曜》的著者不詳,但至少成書於東漢時代。《隋書·經籍志》記載了不少在隋代散失了的書,其中有"《尚書緯》三卷,鄭玄注"。鄭玄(127~200),字康成,東漢末年著名經學家。《考靈曜》是《尚書緯》中的一篇。該書的原始稿本有可能在更早的時候、甚至在西漢時期已經成書,也未可知。鄭玄卒後32年誕生的晉代張華,在所著的《博物志》中曾引述《考靈曜》中的這段文字。
《尚書緯》在隋時被禁焚毀,但《考靈曜》中的這段文字仍然保存下來,見於隋代以後的歷代典籍中。雖然在各種書的轉引文字中,個別字稍有增減。不過基本內容和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