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班傑明·富蘭克林的墓碑上僅刻著這樣一行字:“印刷工富蘭克林之墓”;而沃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為富蘭克林所作的新傳,也以“一個美國人的一生”為題。
“印刷工”是富蘭克林的自我評價,從中看出他對平民價值的一貫推崇,這種精神通過他一生的言行,以及他參與制定的美國立國檔案k k《獨立宣言》、美國憲法等,奠定了日後美國的價值觀。用“一個美國人”為題,為富蘭克林立傳,當屬恰如其分。
《富蘭克林傳:一個美國人的一生》(Benjamin Franklin:An American Life)由西蒙和舒斯特公司於今年7月出版,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這個超級暢銷書之月里,希拉蕊·柯林頓的白宮回憶錄《親歷歷史》、《哈利·波特》第5部,歐普拉·溫弗莉推薦的斯坦貝克小說《伊甸之東》連創銷售紀錄,但《富蘭克林傳》仍然迅速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迄今已連續上榜4周,始終位居四甲之列。
美國讀者為何突然對兩百年前的“古人”大感興趣,多少有些令人費解。事實上,富蘭克林的傳記(包括他的自傳)早已出版過無數種,艾薩克森的這一本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首先,沃克·艾薩克森本人就是個家喻戶曉的大人物,過去是美國報界名記,後主編《時代》周刊,2000年轉而掌管CNN,任執行長和董事長,今年1月才辭職,轉任華盛頓智囊機構阿斯本學會(Aspen Institute)的執行長。如此勞心勞力的工作,使艾薩克森只能以業餘時間從事《富蘭克林傳》的寫作,但是,最後的成書卻絕非業餘愛好者的作品。《紐約時報》的書評便盛讚此書建立在“極其深入的研究”之上。
該怎樣給班傑明·富蘭克林下一個定義呢?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開國元勛?他曾在雷雨之夜放風箏追逐閃電,他是美國諸“國父”中唯一參與所有立國檔案制定的人k k他把托馬斯·傑弗遜在《獨立宣言》草稿中“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神聖而不可否認的(sacred and undeniable)”,改作了“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Self-evident)”,艾薩克森說,如此一來,便強調出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其理性成分遠大於宗教基礎。
在艾薩克森的筆下,富蘭克林是個“多面人”,卻又是一個最典型的“美國人”。
美國歷史短暫,史上名人備受作家和讀者的珍愛,因此,一本好傳記往往比在其他國家更容易暢銷全國上下,前年有大衛·麥考勒(David McCullough)所著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的傳記成為當年的年度暢銷書,現在也有人把《富蘭克林傳》拿來與《亞當斯傳》相提並論。此外,《富蘭克林傳》選在今年美國國慶前夕上市,國民的愛國熱情,想必也在書市上助了此書一臂之力。
參考資料:
http://book.sina.com.cn/new/n/2003-08-06/3/137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