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李頎
詩詞正文
流澌臘月下河陽,草色新年發建章。秦地立春傳太史,
漢宮題柱憶仙郎。歸鴻欲度千門雪,侍女新添五夜香。
早晚薦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賦長楊。
作品鑑賞
李頎七律僅七首,題材為送別、登臨、旅懷、寄贈、詠物、題記等,一洗宮廷縟靡之氣。當時七律剛剛獨立為體,常有平仄不合或雜古調,或存復字,即便王維、高適、岑參、崔顥諸名家,亦時有出律處。李頎的七律則篇篇規範。明朝以前,詩壇只稱道李頎的七古,自李攀龍起,對其七律評價漸高。就其藝術成就而言,的確在盛唐可列前茅。
李頎中進士後,只當過新鄉縣尉(八品)就沒有再升遷。他才華出眾,詩風豪放灑脫,自恃很高而不得志。平生交友甚廣,與當時的詩壇名家王維、王昌齡、高適等人都有交往。新鄉,在今河南。河陽,在新鄉附近。據此,這首詩當作於中進士後做縣尉期間。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三十四。其格律為平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七陽。平仄規範,對仗工穩。
司勛,正六品上,是京官,主管考核。作者寫這首詩寄給盧司勛,希望通過這首詩得到做長官的朋友盧司勛的推薦。流澌,河水中漂流的冰排。建章,漢宮名,在長安城外,這裡借代京都。秦地,即指長安,長安在陝西,戰國時屬秦地。太史,司馬遷,借代才子,這裡指盧司勛。漢宮,之建章宮,那裡有漢漢武帝建造的露台。題柱,柱指仙人柱,上有承露盤,司馬相如曾題文在上。仙郎,指司馬相如。歸鴻,春天北飛的鴻雁。古有鴻雁捎書的故事,以借代書信。薦雄,推薦揚雄,即推薦有才華的人,文似者,與司馬相如才學接近的人。故人,作者自指。長楊,《長楊賦》,揚雄所作。詩人把自己比作揚雄,意為稍遜於司馬相如(借指盧司勛)。把這些典故搞清了,這首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首聯交代時間:在流凍的臘月,詩人從河陽——新鄉寄信給盧司勛;盧司勛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恐怕長安已是新的一年草色泛青了。頷聯盪開。大意為:這封信在立春以後將傳遞到在京的盧司勛手中;我很想念身在朝廷如司馬相如的才子朋友。頸聯寫這封信到達盧司勛手中的不易,和盧司勛日理萬機,白天無暇顧及,要到深夜才有時間讀這封信。尾聯表達這封信的用意。意為:請盧司勛在適當的時候向皇帝推薦作者這個才華接近於盧司勛的人,詩人已經準備好了請皇上欣賞的,像《長楊賦》那樣的好文章。
和在皇帝身邊的御用文人不同,下層小官吏的處境艱難得多,儘管李頎自恃極高。然而最終還是縣尉致仕。七律從宮廷走到下層、走到民間以後,它才真正有了現實意義,其藝術成就才走向了巔峰。
作者簡介
李頎(690-751)唐朝詩人。趙郡(今河北趙縣)人,長期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在今河南登封)。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進士及第,曾任新鄉縣尉,晚年在幫鄉隱居。他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詩內容豐富,主要有邊塞詩、描寫音樂的詩篇以及寫修道生活情趣詩篇等。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於世,其詩格調高昂,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能寫各種體裁,擅長五、七言歌行體,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跡見《唐才子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頎詩集1卷。今存《李頎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詩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詩》編為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