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歷史》

《宗教的歷史》

《宗教的歷史》首先,不應該將宗教等同於一神教(信仰一個神)。 《宗教的歷史》涂爾幹認為小型傳統文化中宗教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層面。 05.《宗教的歷史》06.《音樂的歷史》

(圖)《宗教的歷史》《宗教的歷史》

《宗教的歷史》運用形象的素材,生動地介紹了人類各種主要宗教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崇拜、儀式、信條、禮俗、節日、傳奇、先知、名人等;將各大代表性宗教置於不同的社會景觀與歷史時段中加以解讀,還原基本真面貌。在全球化帶來文化融合也帶來文化衝突加劇的今天,透過不同宗教的了解而達到對不同文化的領域,這是《宗教的歷史》的初衷所在。

簡介

宗教的界定宗教信仰和組織的種類繁多以致於學者們很難給總價下一個可普遍接受的定義。為了克服帶著文化偏見看待宗教的易犯錯誤,最好的做法是從宗教不是什麼談起。
(圖)《宗教的歷史》《宗教的歷史》

首先,不應該將宗教等同於一神教(信仰一個)。其次,不應該把宗教等同於控制信徒行為的道德律令--類似於傳說中摩西從上帝那裡獲得的戒律。第三,宗教也未必闡釋人類是如何產生的。第四,不應該將宗教等同於超自然的事物,從而認為宗教就必然包含著對“超越感知範圍”之世界的信仰。

那么宗教是什麼。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具有如下的特徵:宗教包含了一套能夠激發崇敬感和敬畏感的象徵符號,並與信奉者團體實施的儀式或慶典(譬如教堂禮拜)聯繫在一起。

社會學家通常認為集體慶典的存在是區分宗教和巫術的一個主要因素,儘管兩者的邊界也不是很清楚。

如果簡單地採用上述從概念外延入手的排除法來界定宗教,那么當下世間流行的諸此種種,簡直都不能稱其為宗教了。所謂“概念”的界定,是對社會普遍認知結果的概括總結和提煉,而不能是自說自話地織造一個新概念。概念的外延不能輕易排除,即使為了所謂“界定”的目的,橘子汁是不能叫做整個橘子的。宗教中必然包含巫術。

(圖)《宗教的歷史》《宗教的歷史》

宗教理論三位“經典”社會學理論大師馬克思涂爾幹韋伯的思想對社會學的宗教研究仍然產生著強烈的影響。根據費爾巴哈的觀點,宗教有人類在其文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思想和價值構成,但卻被歪曲地投射到神聖的力量或神身上。費爾巴哈用異化這個詞來指與人類不同的神或神力的確立。

他相信一旦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真正本質,其所具有的愛和善的潛力以及控制我們自己生活的能力就會在人類的社會制度中出現,並帶來豐碩的成果。

宗教代表了人的自我異化這一觀點被馬克思所接受。宗教教誨人們順從地接受此世已有的條件,並把幸福和報答推到來生。由於有來生的許諾,人們的注意力從現實世界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上轉移開。宗教因此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宗教的信仰和價值經常被用來為財富和不平等提供理由。

涂爾幹沒有把宗教主要和社會權利不平等聯繫起來。涂爾幹根據神聖和凡俗之間的區別來定義宗教。他認為神聖的事物和象徵應該分離於生活的日常活動。圖騰為什麼是神聖的呢?根據涂爾幹的觀點,這是因為它是群體自身的象徵;它代表了群體或團體的核心價值。

人們對圖騰的崇敬實際上起源於他們對核心的社會價值的尊重。涂爾幹強調一個事實,即宗教決不是一個信仰問題。所有宗教都包括定期的慶典和儀式活動。在集體慶典中,一種群體的團結感得到了肯定和強化,是在其中的人們感到自己是在與更強大的力量相溝通。

(圖)《宗教的歷史》《宗教的歷史》

涂爾幹認為小型傳統文化中宗教幾乎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層面。宗教不只是一系列感情和活動;實際上在傳統文化中控制了個人的思維方式。為了團結,即使是現代社會也依靠儀式,它強化了社會的價值。

韋伯認為,宗教不一定就是一種保守性的力量;相反,由宗教激起的運動經常會發生劇烈變遷。例如:新教--特別是清教主義--就是在現代西方出現的資本主義世界觀的源頭。東方宗教給出現在西方的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設定了障礙。東方宗教在信徒中培養了一種對現存秩序的消極態度,基督教則包含了與罪惡的不懈抗爭,因此雖然在傳統的中國和印度曾經有過一段商業、製造業和城市化大幅度發展的時期,但是這些並沒有導致像西方工業資本主義興起過程中的變遷。

相關圖書

01.《刑罰的歷史》 02.《醫學的歷史》 03.《神話的歷史》 04.《哲學的歷史》 05.《宗教的歷史》 06.《音樂的歷史》 07.《文學的歷史》 08.《考古的歷史》 09.《演藝的歷史》 10.《地圖的歷史》 11.《宴飲的歷史》 12.《旅行的歷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