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也是中國兵學的奠基之作。春秋戰國時期,軍事家常引用《孫子兵法》作為自己的軍事行動的理論根據。漢代以後,《孫子兵法》更是被軍事家視為指導戰爭的金科玉律。在整個冷兵器為主的漫長歷史時期,《孫子兵法》一直是軍事家必讀的教科書。
不僅如此,《孫子兵法》所提出的“全勝策”的思想,強調政治清明、君主賢明和內部團結的思想,發展統一戰線、分化瓦解敵對勢力等方面豐富的思想,豐富了中國古代政治學理論,受到歷代政治家的重視。
《孫子兵法》不僅在中國產生積極影響,而且還在歷史上廣泛流傳。法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在兵敗滑鐵盧之後,偶然得見《孫子兵法》,無限感慨地說:“如果二十年前能見到《孫子兵法》,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內容簡介
30餘萬字,300餘幅圖片,100多個智謀故事,讓您在通俗生動的故事和珍貴豐富的圖片中感悟金戈鐵馬、劍拔弩張的戰爭場面和歷史進程,回味“用兵如孫子、策略三十六”的經典謀略和無窮韻味。目錄
上部 孫子兵法第一篇 計篇
孫臏:日減鍋灶,誘其輕敵
薛公:深諳敵情,未戰先算
勾踐:由敗轉勝,七計滅吳
第二篇 作戰篇
成吉思汗:因糧於敵,軍食可足
諸葛亮:趁霧偷襲,草船借箭
許攸:絕其糧草,以亂軍心
第三篇 謀攻篇
韓信:曉以利害,一書降燕
拓跋燾:示弱隱強,誘敵出戰
郭子儀:直言相勸,化敵為友
第四篇 形篇
李世民:據險而守,彼惰我奮
陳泰:深夜潛行,繞過伏兵
隋文帝: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第五篇 勢篇
李靖:奇正互用,出敵意料
曹操:兄弟構惡,勢不兩全
馮異:用正整治,用奇分移
第六篇 虛實篇
李廣:臨危不亂,使出詐術
王越:敵強我弱,虛而實之
曹瑋:製造假象,佯動誤敵
第七篇 軍爭篇
周亞夫:權衡利害,相機而動
趙奢:兵以詐立,巧妙運籌
曹劌: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第八篇 九變篇
趙充國:敢於抗命,機動處事
陸抗:臨危不亂,應時而變
關羽:回天乏力,敗走麥城
第九篇 行軍篇
劉廷翰:獻糧請降,誘敵深入
韋銀豹: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石達開:為破重圍,橫渡江河
第十篇 地形篇
韓信:巧借地形,所向無敵
年羹堯:出其不意,巧過沼澤
馬援:斷其水源,迫其投降
第十一篇 九地篇
韓信:滅此朝食,死地則戰
馬謖:不爭衢地,丟失街亭
第十二篇火攻篇
黃蓋:藉助風勢,以火佐攻
諸葛亮:誘敵人套,用火圍之
田單:火燒牛尾,夜襲燕軍
第十三篇 用間篇
朱元璋:取勝有道,諜戰有術
王守仁:巧妙用間,周密部署
袁盎:請誅晁錯,以清君側
下部 三十六計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石勒:示假隱真,生擒王浚
宋太祖:借酒收財,兩全其美
趙高:秘不發喪,魚臭惑眾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王守仁:避實擊虛,機動殲敵
孫臏:避開強勢,攻其必救
第三計 借刀殺人
晏子:爭功論賞,自相殘殺
子貢:誘敵相殘,從中漁利
孫權:力求自保,移禍他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唐太宗:以守為攻,尋機作戰
伍子胥:以逸待勞,疲楚敗楚
第五計 趁火打劫
蕭道成:王室有隙,乘機崛起
司馬錯:秦吞腐蜀,名利雙收
蘇峻:敵有外患,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韓信:虛張聲勢,迷惑敵人
漢文帝:不費刀槍,降服南越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祖逖:以土代糧,迷惑敵人
張巡:化虛為實,化無為有
陳平:以假代真,試探風聲
第八計 暗度陳倉
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李允則:修城禦敵,煞費苦心
鄧艾:隨機應變,以患為利
第九計 隔岸觀火
蘇代:從中挑撥,暗中點“火
李世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十計 笑裡藏刀
鄭袖:明里友好,暗中使壞
丙戎:偽裝順從,心懷異志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程嬰:忍痛割愛,舍子救主
完子:以身殉道,為國盡忠
陳軫:智慮深達,以鄰為壑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李訴:以靜觀動,微隙必乘
景舍:見利不失,遇時不疑
第十三計 打草驚蛇
諸葛亮:大張旗鼓,假戲真做
蕭衍:兩封空函,引蛇出洞
……
第十四計 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 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 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 擒賊擒王
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 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 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 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 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計 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 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 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 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 反客為主
第三十一計 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 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 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 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 走為上
附錄:孫武與《孫子兵法》
前言
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偶然之中看到了一本書。待他如痴如醉地將書看完,這才拍案叫絕,繼而扼腕嘆息道:“如果二十年前見到此書,歷史將會是另外一個結局。”這本書,就是早期由中國翻譯到歐洲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史稱《孫子》,又稱《孫武兵法》,作者是春秋末期人孫武。。孫武的身世,可以《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為依據。孫武的先祖是陳國公子完,因為逃亂去了齊國,受到齊桓公的器重,擔任管理百工的正工之職。因“陳”與“田”在古代音同義通,所以,完在齊國改稱田完。孫武的祖父田書是田完的五世孫,因伐營有功,齊景公就將東安封給了他,並賜姓孫氏。後來,齊國內部田、鮑、國、高四大貴族爭鬥,孫武避讓而流亡到了吳國。
當時,在伍子胥的推薦下,孫武晉見了吳王闔閭,並得到闔閭的信任和器重,擢升為將軍。他輔佐闔閭“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由此可見,孫武不僅是位軍事理論家,還是一位真正領兵打仗的將軍,《孫子兵法》也許成書於他被擢升為將軍之前,但它的理論經過了戰爭實踐的檢驗,這就是《孫子兵法》的實用價值所在。
《孫子兵法》共分為十三篇,基本上是以權謀為經線,以戰爭的一般進程為緯線來謀篇布局的,內容涉及戰爭規律、哲理、謀略、政治、經濟、外交等。《孫子兵法》是古代戰爭實踐的產物,成書至今已有二千五百餘年,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具影響的軍事理論巨著,被後世尊為“兵家聖典”、“武學奇書”、“東方兵學鼻祖”。這部書不斷地影響後世的軍事家及政治人物,成為世界各國軍事家爭相研讀的一部暢銷書。
中國有句膾炙人口的格言:“用兵如孫子,策略三十六。
精彩書摘
第一篇 計篇【原文】
孫子日: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曰將,五日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日: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