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譯者:趙振鐸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
ISBN:9787532608089[十位:7532608085]
內容簡介
字典編纂也如其他學術工作一樣,有繼承也有發展。新編字典應該在吸收前代字典編纂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如果前代字典編纂者能夠留下更多的字典編纂經驗的書面記載,後人編纂字典在吸收和繼承方面會有更多的方便。但是這方面的資料確實太少,致使字典編纂者都還得從第一手原始材料入手去進行分析研究。
這是筆者在編纂字典過程中寫的學習心得,有什麼問題就寫什麼問題,既不可能全面,也不一定系統。本書原名《字典論稿》,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一點字典編纂的道理,想從理論上闡明一點問題,這就是“論”;一是這些問題未必成熟,還可能會修正,就是“稿”。
辭書的編纂在近年有很大的發展,辭書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出版了不少專著和論文,它們給我以很大的啟迪,在編纂實踐和論文寫作中多有參考。但是筆者也還有自己一些認識。
圖書目錄:
第一章字·字典·字典學
第二章我國字典編寫的傳統
第三章收字雜議
第四章字頭的編排
第五章古文字形體的收列
第六章字源考訂
第七章論音項
第八章古音的標註
第九章審音管窺
第十章義項的確立
第十一章字義的類型
第十二章名物字的釋義
第十三章字的通假義
第十四章字典的釋義
第十五章字典的舉例
第十六章引例諸要
第十七章引例諸忌
第十八章異體字
第十九章說訛字
第二十章資料工作的反思
第二十一章隊伍的建設
第二十二章審稿和定稿
第二十三章字典的修訂
字典情緣
作者簡介
趙振鐸教授我國當代著名語言學家。1928年12月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書香世家。幼年從祖父趙少鹹教授學習,1948年考上川大以後更在祖父的指導下治聲韻訓詁之學。1952年秋,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53年曾去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兩年,師從高名凱教授學習語言學理論,1959年秋到1961年夏曾去蘇聯講學兩年。以後就一直在川大中文系工作。先後為本科生開出"語言學引論"、"現代漢語"、"語法修辭"、"普通語言學"、"史達林《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導讀"、《辭書學》等課程。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90年被國務院學科評審組評為漢語史專業博士生導師。曾為研究生開出"古代文獻知識"、"訓詁學"、"音韻學"、"漢語古音學"、"中國語言學史"、"中國語言學名著導讀"(《爾雅》、《廣雅》、《方言》、《廣韻》)等課程。1975年5月參考加《漢語大字典》的編纂工作,任常務副主編兼編纂處副主任,主持《漢語大字典》編纂處的日常業務工作,確保該書在規定的時間內出版,這部大型的語文工具書曾獲得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項獎勵,也使他走上了辭書編纂和研究的道路。在這幾十年的教學和科學研究時間裡,他出版了《古代文獻知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古代辭書史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訓詁學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訓詁學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音韻學綱要》(巴蜀書社1990年)、《辭書學綱要》(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等著作。先後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辭書研究》等刊物發表了論文百餘篇。目前正在從事《集韻疏證》的撰寫工作,估計全書約四百五十萬字。
趙振鐸曾任中文系副主任,川大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長,漢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行政職務。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被省政府評為學術帶頭人。在社會兼職方面,曾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辭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語言學會副會長。現任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辭書學會顧問,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語言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古籍整理規劃領導小組學術委員會委員。項楚教授我國著名的敦煌學家、文獻學家、語言學家和文學史家。浙江永嘉縣人,1940年出生,1962年南開大學中文系畢業後,考取四川大學中國文學史專業研究生,師從龐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學。文革中分配到軍墾農場勞動兩年,又當了10年中學教師。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獻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生導師。他的研究領域以敦煌學為核心,涵蓋了語言學、文學、文獻學和佛學等諸多方面,其中對於敦煌俗文學的研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享譽國際學壇。出版《敦煌文學叢考》、《敦煌變文選注》、《王梵志詩校注》、《敦煌詩歌導論》、《敦煌歌辭總編匡補》等專著多種,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其中《敦煌變文字義析疑》等系列論文獲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王梵志詩校注》獲全國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他具有深厚的國學根柢,熟讀佛藏和四部典籍,精於校勘考據,擅長融會貫通,在研究中熔語言、文學、宗教於一爐,形成了獨具的治學特色。他在佛教文學研究中取得了最為豐碩的實績,並開創了系統而大量地運用佛教文獻進行中古漢語辭彙研究的先河,他對敦煌學的研究折服了自?quot;敦煌學在外國"的外國學者,為祖國贏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