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子從軍》【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於濆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子從軍男作鄉中丁,女作鄉男婦。
南村與北里,日日見父母。
豈似從軍兒,一去便白首。
何當鑄劍戟,盡得丁男力。
作品簡析
晚唐時期,由於連年的內外戰爭,衛國立功的英雄氣概已經相當淡薄,但於濆邊塞題材的詩卻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戰爭中真實的苦難,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對戰爭本質的深刻認識。於濆現存作品中有12首是關於戍邊征戰的詩歌,它真實地反映唐朝國力漸衰而造成的領土喪失,尤其是對戰爭中為邀功求賞而窮兵黷武的將軍進行了控訴。《子從軍》就是其中一首。《子從軍》以戍邊軍士雙親的口吻,將鄉中丁與從軍兒作對比,寫出人民對連年征戰的厭惡和對合家團聚、安居樂業的渴望。此詩揭示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在戰場上是直接的流血與死亡,在家鄉,在親人心中則是那種歲月消逝也減輕不了的痛苦和想念,深刻地展示了晚唐人民對於無休止的戰爭的厭惡。
作者簡介
於濆(832-?)唐代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公元861年(鹹通二年)登進士第,曾奔走於陝西、河南、江蘇、浙江和北方邊塞等地,一生鬱郁不得其志,沉淪下僚,官終泗州判官。與劉駕、曹鄴等皆不滿於當時詩壇拘守聲律、輕浮華艷的綺靡詩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其詩擅長五古,短小精悍,質樸剛健,邊塞詩也寫得深沉痛切,獨具一格。辛文房指出於濆等晚唐詩人“能反棹下流,更唱瘖俗”(《唐才子傳》)。《全唐書》錄其詩四十五首,編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