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教父王中軍》

《娛樂教父王中軍》

他是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娛樂“教父”,從《手機》到《非誠勿擾》,從《夜宴》到《集結號》、《風聲》,他投資的許多電影都贏得很好的票房和口碑;他一手打造出了國內第一家在創業板成功上市的民營影視製作公司,並立志要打造一個中國的“娛樂王國”。

基本信息

看點

娛樂教父王中軍娛樂教父王中軍

“商業”與“經典”並非天敵,對於電影的創作者來說,相當於在戴著鐐銬跳舞,而最為成功的一種便是:能夠兼顧著鐐銬的存在,同樣跳出一段精彩的舞蹈。

王中軍作為華誼兄弟這個娛樂集團的領軍人物,自然熟諳這個道理。具有藝術情結的他,一直在商業需要和藝術表達中尋找著最佳的平衡點。王中軍對自己的性格定義是“粗獷膽大的藝術家”,如果沒有遠見、魄力與才華,華誼不會成為如今兼具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與廣告的全方位娛樂集團。他一方面開疆闢土,一方面合縱連橫,終於造就出了華誼這個強大的娛樂帝國。

內容簡介

《沒完沒了》《功夫》 《天下無賊》 《集結號》《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這一系列國產大片的片頭,都有一個相同的出品人:華誼兄弟影視公司。不僅如此,這兩年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也出自華誼。

在中國,如果說哪位老闆的知名度不如自己的員工高,估計非王中軍莫屬。他一手創辦的華誼兄弟傳媒集團正是專門生產明星的“夢工廠”:葛優、黃曉明、李冰冰、張涵予、陸毅、姚晨等都是華誼培養、簽約的當紅明星;劉德華、劉嘉玲、舒淇等港台明星都與其親密合作;而馮小剛作為其旗下第一導演,在電影上屢創票房之王。

王中軍率領的華誼短短數年內在影視界異軍突起,又成功登入創業板,成為影視業第一股,不僅股票大漲,身價也超過30億,成為國內娛樂圈毫無爭議的“龍頭老大”。王中軍這一路走來。在許多人看來似乎過於順利。然而細心的人就會發現,在他不無取巧的“拿來主義”中,在他“簡單就好”的人生哲學中,在他生性衝動的性格特點中,在他一張一弛的人生態度中,無不體現著高妙的人生與商業智慧。也許,正是這些因素,而不是單純的運氣,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

相關:人生四幕成就中國娛樂教父

第一幕:辭去公職成大款

1960年,王中軍出生在北京一個軍人家庭,16歲那年,他走進了軍營,成了普通一兵。國家恢復高考後,很多中學同學考入名牌大學,王中軍很受刺激,於是決定轉業回京上大學。

回京後,王中軍進入國家物資總局,不久又順利考上夜大。夜大剛畢業,王中軍便開始在外面“不務正業”,和幾個朋友合辦一份產品類雜誌《購物指南》,並出任主編。雜誌出了一期,效果不錯,但下期卻出不來了,因為大家都只是兼職的。

於是某一天,七八個人碰頭開會研究,結論是“應該有個專職的人,才可能做成‘中國最優秀的產品類雜誌’”。上世紀80年代初,辭職就是“砸鐵飯碗”,大家都沉默了。“那我辭職吧!”王中軍打破沉默。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幾秒鐘後,大家才反應過來,開始給王中軍喝彩,並拍著胸脯鼓勵25歲的他。

辭職的事情很順利。王中軍回家找女友———現在的太太劉小梅商量,得到的回答是“辭就辭,最多上街賣菜”。辦完辭職手續還不到10天,他們的雜誌因為沒有刊號,被判定為非法刊物,還沒開始創業,王中軍便先失業了。

朋友們覺得對不住王中軍,於是紛紛找些“零工”,讓他發揮特長畫圖書封面等。好封面能達到每幅20元,插圖達到每幅15元~20元,最好掙的是小人書,一本能掙1000多元,一個月就能畫一本,比工資收入高多了。不久,王中軍又開始“拍明星掛曆”、“拉廣告”,日子很快便寬裕起來了。辭職兩年後,王中軍擁有了第一部汽車,一年能掙到30萬。幾年之間,王中軍就名列北京先富起來的人群榜單!

第二幕:昔日大款送外賣

因為是夜大畢業,王中軍總覺得學歷比別人低一點,發展空間有限。錢掙了一些,但心理上不舒坦,不知道將來能幹什麼。上世紀80年代末掀起了一輪出國熱,於是,王中軍就想著出國,但至於去國外能學到什麼,他根本不知道。他不想讓自己自導自演的人生這幕戲劇情太平淡。

1989年,29歲的王中軍到美國密西根州的底特律進修設計,出國前,他給自己定了兩個目標,一是拿到一個學位,二是要在1993年12月前,攢足10萬美金。

有目標就有了動力。為實現賺足10萬美元的目標,王中軍只保證每個學期修滿最低限度的八個學分,其餘時間全部用來打零工。剛去美國那一年,王中軍平均一天要打工十五六個小時,每天睡眠只有3個小時,經常送外賣到深夜才回家,累得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一天王中軍送完外賣回來後,已經是深夜兩點多了,他輕輕開門,發現房間的燈還亮著,妻子劉小梅還在等他。王中軍有些過意不去地說:“我們在外面這么受苦,不值得,要不還是回去做小本生意吧。”妻子安慰他說:“當初我們出來就定了目標的,現在錢沒存夠學位也沒拿到,哪能半途而廢呢,要不以後你安心上學,我去打工!”

劉小梅第二天就外出打工了,王中軍沒有完全靠妻子供著,但這給他減輕了很大的生活壓力。“我很感謝我的太太。她在美國的五年時間,打工支持我上學。”那幾年,王中軍5美元以上的鞋從沒買過,衣服經常穿一周才換一次。

從國內的大款到國外送外賣的“窮學生”,雖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但王中軍從未覺得堅持不下去。那時候他唯一強烈的願望,就是賺錢。由於勤奮,王中軍最多一天能掙到100美元。

五年很快就過去了,1993年12月底,王中軍獲得密西根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碩士學位,10萬美金也存夠了。王中軍達到了出國前確定的所有目標,準備回國。

第三幕:回國創業點子多

1994年正月,當王中軍趕在春節之前結束留學,回到北京的時候,他將自己的目標定為“每年掙50萬人民幣”。這一年,他利用在美國打工積累下的10萬美金,和弟弟成立了華誼兄弟廣告公司。

當初華誼的經營很艱難,王中軍每天早上騎著腳踏車到捷運口,鎖好車,然後坐捷運,到建國門下車,再去公司。

後來,王中軍辦了一本DM雜誌,收些餐飲廣告,合集成《吃在北京》之類的冊子,然後郵寄給外國駐華機構、外資企業。這種DM雜誌在美國非常多,王中軍在美國打工時常常見到,他的盤算是,“這種小活可以讓公司先運轉起來。”而他更長遠的眼光,已經盯上了中國銀行那些欠缺標準化,設計五花八門的營業點。在美國,稍有規模的企業,網點都是統一設計的!

憑自己一個芝麻大的公司,想要攀上中國銀行,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中軍開始包裝自己,他先到南方尋找合適的材料公司,告訴他們有這么一個項目可以一起乾,條件是他們必須更名為華誼兄弟廣告南方分公司。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王中軍每次出差都要買公務艙,住當地最豪華的賓館。

很快,原本幾個人的華誼兄弟迅速壯大成為一個“集團公司”,分部橫跨大江南北。從理念設計,到材料生產、內外裝修,堪稱“實力雄厚”,加上根本就沒有對手,就他們一家向中行提出標準化的構想,華誼兄弟成功中標。

中行全國有15000多個營業點,華誼兄弟因此一夜成名,並順勢承接了國家電力、中石化、華夏銀行華夏卡等標準化設計項目。

1998年,創辦僅四年的華誼兄弟廣告公司就進入了中國十大廣告公司行列。

第四幕:擴展人脈造雙贏

一個人的成功最開始絕大部分是靠個人奮鬥,但奮鬥到了一定高度後,往後的發展更多的就靠人脈了。在廣告界浸染多年的王中軍更明白其中道理,所以在他有了一定發展後,開始結交各類名人。

1998年某天,在朋友的推薦下,王中軍認識了當時已經很紅的英達。王中軍投資拍攝了英達導演的電視劇《心理診所》。拍攝結束之後,仍然以廣告為主業的王中軍發揮了一下自己的特長,拿電視劇跟電視台換廣告時段,這種輕鬆的合作方式馬上為多家電視台所愉快接受。結果,王中軍用這些時段換回了兩倍的投資,收益率100%。

王中軍第一次嘗到了涉足影視圈的甜頭,也因此和英達結下了友誼。

1998年8月,在英達的一個情景喜劇發片會上,英達請王中軍去捧場,正好馮小剛也在。那會兒,王中軍喜歡上了馮小剛的電影,人家馮大導演對王中軍可沒有什麼印象。英達向馮小剛介紹完王中軍後,說:“他很喜歡馮導的電影,他有資金,想投資你的電影。”馮小剛只是禮貌地和王中軍握握手。那時候,馮氏賀歲片已經漸成氣候,在這樣的場合說想投資他電影的人太多了,許多也只是打個哈哈而已。

1998年年底,等到馮小剛要拍第二部賀歲片《不見不散》的關鍵時刻,王中軍瞅準了機會,打電話給馮小剛說:“馮導,我是上次說想投資你電影的王中軍,得知你的電影正在尋找投資方,我願意投資五百萬。”馮小剛說:“如果你真有誠意投資,明天就拿五百萬來和我先簽協定吧。”當時和馮小剛打交道的投資方很多。這些人當然也很有熱情,但許多投資人比較愛說大話,有些許諾了一個星期內就到賬的投資,結果拖個十來天甚至個把月還沒到,嚴重影響了電影的拍攝進度。所以馮小剛對那些第一次合作的投資人多了份心眼。

沒想到王中軍第二天真的拿著五百萬支票來和馮小剛簽協定了。那次合作後,馮小剛對王中軍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非常守信。

兩人從此開始合作下去,等到馮小剛拍《沒完沒了》的時候,王中軍簽了一張支票,把一千萬投了進去;與此同時,馮小剛也簽了一份契約,成了王中軍華誼兄弟公司旗下的簽約導演。後來馮小剛為華誼拍攝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等票房和口碑雙贏的電影,華誼兄弟和馮小剛的合作也成為國內電影圈的一段佳話。
和名導演簽約能證明王中軍的魅力,但是和剛出道的導演簽約,更能證明王中軍的眼力。

2001年7月的一個周末,王中軍和朋友打牌,在牌桌上,北影廠的韓三平對他說,有一個劇本叫《尋槍》有點意思。讀完劇本以後,王中軍覺得寫得太棒了。大家都說寫劇本的人是電影學院的一個研究生,沒拍過戲。但王中軍覺得作者的鏡頭感非常好,他就約見這個叫陸川的青年。小伙子看著簡直不像導演,文縐縐的就像一個大學生,聊了一會兒天,他又給姜文打了個電話,姜文覺得這個本子不錯,願意做主演。王中軍什麼話也沒說,就把電話掛了,他馬上定下來,這個劇本可以拍。

如此簡單,大賣的《尋槍》誕生了。之後,陸川簽約華誼兄弟。再後來,陸川為華誼陸續拍攝了大賣的電影《可可西里》、《南京!南京!》。

王中軍說:“可能找不到一個人,平時交往的朋友會有我跨度那么大,有企業家、政府官員,有藝術家、大導演、明星,而我的幾個牌友甚至都沒工作!”
多個朋友多條路,王中軍這種廣交朋友的方法,給他的公司帶來了目前中國最活躍的幾大投資商。2009年10月23日,華誼兄弟上市,馬雲、江南春等國內商界翹楚赫然列於股東的名單中,這都是王中軍平時善交朋友積累的財富。

華誼兄弟上市,實現了王中軍“打造中國最大明星持股團隊”的夢想,並為他的下一個夢想———打造一個中國的“娛樂王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