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醉俠》[1966年功夫片]

《大醉俠》[1966年功夫片]
《大醉俠》[1966年功夫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醉俠》出品於20世紀60年代,是當時名震香江的邵氏電影公司的電影產品。本片由胡金銓導演,鄭佩佩、Pei-pei zheng、岳華主演。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版本一

《大醉俠》《大醉俠》

本片敘述山賊橫行的時代,“索命五虎”縱橫江湖,因不甘兩江總督將老大囚禁,將其子張步青擄去,做為交換的人質。張步青有妹張熙燕,武藝高強,外號“金燕子”,計畫前往與山賊玉面虎殷中玉等周鏇,投宿在高升客棧。由於索命五虎認為金燕子是他們最大的麻煩,所以當金燕子一入客棧時,雙方即展開一場明爭暗鬥。金燕子應付包圍危機,大顯身手,先聲奪人,擋酒罈、飛板凳、收金錢,手腳利落,還有用筷子、扇子接金鏢,讓索命五虎心生警惕。此時,坐在客棧的醉俠范大

悲將一切都看在眼裡。因金燕子個性較為衝動,又無豐富的江湖經歷,回房休息後,遭索命五虎放毒暗算,醉俠暗中引出金燕子,幾番力敵智取將眾賊擒拿伏法……

版本二

官家小姐金燕子學得一身武藝,成為女俠,捕獲三個大盜。她的哥哥是縣官,作為押解官親自押解一個大盜去縣城。路過密林時,他們遭遇玉面虎的伏擊,官兵死傷甚眾,押解官被扣為人質,要用被扣押的另一盜賊交換。金燕子聞訊前往營救,誤中毒標,性命攸關。大醉俠范大悲暗中跟蹤金燕子多時,這次為她吸出毒液,救她一命。大醉俠設計,讓金燕子扮做燒香的少女混入賊窩,自己則扮做乞丐跟隨。盜賊請出范大悲的師兄了空大師助陣,金燕子則和大醉俠聯手,與盜賊惡戰一場,最終救出了押解官。

影片賞析

《大醉俠》出品於20世紀60年代,是當時名震香江的邵氏電影公司的電影產品。影片的故事相對以往的劍仙題材來說,還是顯得相當簡單的。官府女捕快金燕子一心想救出自己被江湖匪徒所抓獲的兄長,隻身闖入匪徒出沒的驚呼,最後在大醉俠的幫助下率領官兵剷除了為孽人間的武林敗類。其中沒有武林絕學,沒有拜師苦練,更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的東西,劇情循序道來顯得十分的平常。雖然故事本身比較單薄,但影片整體的特色與質量還是將其推入了華語經典的行列。

首先影片採用的景致具有十分濃郁的古樸氣息,完全呈現出一種幽遠寧靜的美感,很襯中國江湖的武俠故事。如今《英雄》等片其實景致是相當的出色,但是人工雕琢的布景痕跡太重,很不自然,缺乏一種天然的靈氣。影片中的山川小溪、客棧,就《俠女》象都很有視覺征服力。說實話真實想像不出在香港的彈丸小地之上,還能找出這樣的一些實景,可見胡金銓的審美力確實有一定的獨到之處。

縱觀《大醉俠》一片,其中最為出彩的是女俠金燕子在客棧中獨斗群賊的一場戲。胡金銓對於華語武俠影片的貢獻在於成功的鏡頭剪接,同樣的拍攝素材在胡金銓的組合之下,鏡頭轉換的節奏明顯得到了提升,從而使影片中的打鬥場面具有了更強的可看性。早年的武俠片戲劇的痕跡比較重,說是看電影不如說是看戲劇的影像版。故事中,在一個不大的客棧店堂里,一群賊寇圍著金燕子,分別從周圍四處向她逼近。不同的賊寇進攻的方式各不相同,試探、挑釁、偷襲,竟然都無一得手,悉數敗下陣來。影片中的這場戲在巧妙的剪接之下,大大削弱了舞台戲劇的痕跡。配樂中雖然依然使用了鑼鼓等戲劇中常用的樂器,但卻沒有讓觀眾產生任何觀賞戲劇的感覺,相反卻是很好地襯托出了故事中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對於片中的角色金燕子來說,我們只能用“藝高人膽大”幾個字來形容。身陷群寇之中,依然保持了相當的沉穩與幹練,全然沒有絲毫的急躁,酒罈、竹筷、板凳、摺扇以及幾個銅錢這些我們司空見慣了的東西,在金燕子的手中卻無一不成為震懾對手、制服敵人的武器。這樣的武打設計,符合了觀眾對於俠客的基本標準,以及對江湖中光怪陸離事件的無比想像。

《大醉俠》《大醉俠》

相比更早時期的武俠片,影片《大醉俠》中的武打場面可能是快了一些,但比起現在動則上天入地的場面,在節奏上還是顯得慢了些。鄭佩佩這種節奏下完成武打動作,確實顯得十分的舒展與自如。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樣的武打場面可能沒有現下武俠影片那樣具有相當的視覺效果,但比起那種掙脫地心引力的飛翔要可信的多,更能使觀眾產生認同感。

說到該片還需要提及的人物就是該片的導演胡金銓。他拍攝的《俠女》《空山靈雨》《忠烈圖》等影片,與本片一起時常被人提及,以作為追思於他的談資。通過本片,觀眾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其拍片風格的一鱗半爪,例如中國傳統氛圍的營造,有限空間的巧妙使用,拍攝用光的柔和自然,鏡頭剪接的靈活流暢……胡金銓可以說是華語武俠電影的傳承者,在承接前輩經驗的同時,他奠定了武俠電影的審美走向,同時其自身很多的創新之處又影響著此後許多武俠電影的拍攝者。

任何一個年代都有屬於其自己的東西,胡金銓以及他的《大醉俠》就代表著那個年代的武俠電影。

幕後製作

1965年,邵氏公司的老闆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厭煩,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幾經嘗試,胡金銓在1966年拍攝了武打電影的傳世之作《大醉俠》,奠定了他在影壇的重要地位,在港台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大醉俠》從戲曲取材,使用了周藍萍創作的古曲風情。片中的打鬥場景宛如京劇武場的層次,給人留下許多想像的餘地。胡金銓更強調動作在畫面上的美感,不追求殘酷美和動作的利索;他塑造的人物不強硬,性格含蓄。鄭佩佩的“金燕子”一角確立了她“邵氏”頭號武打女星的地位。胡金銓的《大醉俠》與張徹的《獨臂刀》使二人並稱為“絕代雙驕”。胡金銓,藝名“金銓”,1949年到香港,進入長城電影公司,曾任道具、繪圖與設計等;50年代中期,在嚴俊的電影《吃耳光的人》中演出;1958年由李翰祥介紹進邵氏當演員及編劇。胡金銓35年的導演生涯只有15部電影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