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為什麼投資者難逃被出賣的厄運?為什麼高盛看似明哲保身,實則在劫難逃?
為什麼“欺詐門”調查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為什麼政府的監管與救助反而成了華爾街的幫凶?
為什麼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也必將是徒勞?
為什麼金融危機是反覆發作的致命頑疾?
內容簡介
後金融危機時代,依然危機四伏,從高盛“欺詐門”醜聞,到SEC調查升級至摩根斯坦利等巨頭,再到歐巴馬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的艱難出台,無不深刻警示我們:這是一個至今逃不掉的金融危機,因為它本質上是一次變本加厲的舊病復發,如果華爾街的基因未曾改變,則明日危機一如懸在鼻尖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什麼貪婪的商業模式毀滅了華爾街?是誰出賣了金融投資者?高盛、摩根史坦利、花旗、美林、雷曼、貝爾斯登……幾大金融巨頭爭霸真相是什麼?政府搶救華爾街為何一波三折7為什麼政府是幫凶,而評級和保險公司也在助紂為虐?華爾街面臨一次顛覆性的洗牌?為什麼金融危機是反覆發作的致命頑疾?明日危機在即,路在何方?本書是華爾街資深記者查爾斯·加斯帕里諾厚積薄發的第一調查,揭開了30年華爾街金融陰謀!它是沿著金融危機的線索溯源而上的金融史傳,梳理了華爾街跌宕起伏的精彩往事!
作者簡介
湯姆·彼得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之一,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被稱為“商界教皇”。史丹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麥肯錫公司顧問。湯姆·彼得斯的著述頗豐,而且每一本都是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暢銷書。曾與羅伯特·沃特曼合著《追求卓越》一書,轟動一時。代表性著作有《追求卓越》、《追求卓越的激情》、《細節成就卓越》等。媒體評論
後金融危機時代來臨了嗎?這場危機或許剛剛拉開序幕。《大出賣》揭示了金融危機癥結實為華爾街的基因,作者深入調查了華爾街鮮為人知的諸多隱秘細節,或許並非振聾發聵、天崩地裂的巨響,然而隱藏在歷史片段中的無數細節卻能真正揭示歷史的真相以及金融的邏輯。——《華爾街日報》我甚至懷疑奧利弗·斯通的電影《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以此為藍本。作者向我們展示了華爾街金融大佬浮沉史,大佬們紛紛粉墨登場,演繹了一部錯綜複雜、曲折跌宕、驚心動魄的美國經典黑幫電影,不過它“形為金融,神似黑幫”。當歷史的膠片滾動播放,如今的境遇多么似曾相識,而明天也仿佛暗藏其中。——宋鴻兵作者是一個強硬的局外人,無論是面對金融巨頭抑或政界大亨都異常好鬥——從中他追尋到了陰謀的真相。——《金融時報》如今的金融界言必“華爾街”,而真正觸及華爾街欺詐內幕的作品卻非常鮮見,因為當事人慾言又止,而門外漢則斷章取義,但是《大出賣)真正做到了破成見:砭時弊、清迷局。——《名利場》雜誌目錄
推薦序:賣出產品,再出賣投資人,這就是華爾街宋鴻兵序言
1.趣味遊戲:“大賽跑”折射貪婪、冒險、欺詐的邏輯
2.青雲直上:權欲橫流的貝爾斯登內幕
3.五毒俱全:華爾街究竟多無恥和骯髒?
4.風險教訓:還原債券市場大衰退之真相
5.貪得無厭:鐵證如山的不變本性
6.經濟復興:潛藏更大危機的確鑿證據
7.自食惡果:系統性危機爆發的來龍去脈
8.縱情玩火:毋庸置疑,好了傷疤忘了痛
9.打開閘門:問責政府的縱容與失職
10.“媽媽”不再:揭開美林文化180度轉彎之謎
11.搖錢之樹:花旗摩根挺進風險陣營
12.助紂為虐:評級、保險憑什麼爭搶一杯羹?
13.迴光返照:崩潰前繁榮假象的細節佐證
14.執迷不悟:花旗們和監管者竟然飲鴆止渴?
15.一葉知秋:ABX指數大跌之後
16.舞步驟停:大佬們只聽見楚歌四起
17.末日到來:峭壁邊緣的金融巨頭們
18.惹火燒身:倒下的第二張牌為何是雷曼?
19.自由落體:兩房、美林和高盛誰能倖免?
20.自生自滅:華爾街的生死與誰相干?
21.緊急救援:幾番難產的TARP真是怪胎嗎?
22.明日危機:追尋未來之路,路在何方?
精彩書摘
讀懂華爾街的“大賽跑”如果讓帕特·鄧拉維講講他在所羅門兄弟職業生涯中的關鍵時刻,分享他對華爾街運轉機制的認識,他一定會告訴你1978年“大賽跑”的故事。
鄧拉維那時30歲。他在所羅門兄弟駐克利夫蘭辦事處做債券銷售員,收入很不錯。他的客戶都是中西部地區購買和交易債券。的大型養老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由於他的職業關係,他與紐約總部的幾位大人物都有聯繫,包括名揚四海的cEO約翰·古弗蘭,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債券交易商。
克利夫蘭辦事處位於克利夫蘭最高的建築中,站在樓頂能俯瞰整個市區。與大多數證券公司一樣,所羅門兄弟也從不缺高談闊論的人,尤其是在銷售和交易部。丹尼爾·本頓就在此列。他是一個銷售員,高中時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本頓被逐漸增大的腰圍“勒”得很苦惱。他向辦公室的人提出挑戰:比賽誰先爬到14樓,並放言他一定會贏得比賽。
鄧拉維曾經也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一直規規矩矩地工作。一天下午他對本頓說:“你真的想比賽爬14層樓嗎?”
“只要你夠男人,兩周內咱就比比。”
“那你就等著認輸吧。”鄧拉維笑著說。
事情卻像惡作劇一樣越傳越大。所羅門駐克利夫蘭辦事處的經理邀請了公司一些大人物來觀看,員工們也攜妻帶子前來觀戰。“大賽跑”的訊息傳遍所羅門紐約辦事處。人們都在預言誰會贏得比賽,或者誰會在到達終點前死於心臟病。
這時鄧拉維接到了梅利韋瑟的電話。在1978年,約翰·梅利韋瑟還沒有像麥可·劉易斯在《說謊者的撲克牌》一書中描述的那樣臭名昭著,他的傳奇尚在繼續書寫。華爾街大多數公司的業務是為機構或個人投資者提供建議,但所羅門不是。它主要經營交易,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由於高通脹吞噬了這些所謂固定收益投資的收益,債券市場在7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如同死水一潭。
但對於所羅門的交易員來說,債券市場是一個大賭場,他們才是真正的玩家。約翰·梅利韋瑟剛30齣頭,他在一場大賭博中贏得了第一桶金:在紐約市政府財政危機時購買了市政債券。
在那些年,由於很高的犯罪率和“白人大遷徙”,紐約市幾乎都在短期債務上違約。房價漸跌。人們不敢在地下人行道行走。連吉拉德·福特總統也對城市心灰意冷。但是梅利韋瑟看到了其中的希望,並在最低點時購買了市政債券。他的算計是對的,並讓他賺得盆滿缽滿。
20世紀70年代末,梅利韋瑟冒了個更大的風險。他現在是公司新設立的債券套利部門的主管,該部門是公司的搖錢樹。債券套利的交易形式比購買市場債券複雜得多。它包括交易各種類型的債券,並利用市場環境變化造成的價格差獲取收益。利率高漲會造成通脹預期進而促使政府債券的衰落,而公司債券,特別是垃圾債券。就會興起,因為通脹會刺激經濟成長,在投資者看來公司債券可能更有吸引力。訣竅就在於猜測哪種市場會衰落抑或興起,並據此下注。這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交易,數千萬美元的輸贏易如反掌。
梅利韋瑟是所羅門最擅長玩套利的人,可能在華爾街也是數一數二的高手。他是一個富有賭徒精神的數學天才。
梅利韋瑟一貫少言少語,他廢話不多,但今天的電話卻一反常態。梅利韋瑟說他想知道關於這場賽跑的一切詳情,包括鄧拉維和本頓的詳細身高體重以及大樓的具體隋況,還詢問本頓有沒有為此訓練。“他非常自信他會贏,他說他不用訓練。”鄧拉維說。
“你會打敗他咯?”梅利韋瑟問道。
“當然,”鄧拉維說,“若不能把我這破屁股比本頓早點拖到樓上去,我就斃了自己!”鄧拉維說他與本頓下了50美元賭注。
鄧拉維頓了一下,問道:“你為什麼問得這么詳細?”
“我也想參與,”梅利韋瑟神秘地說,“讓我想想。”
鄧拉維不明白“參與”的真實含義。但是幾天后梅利韋瑟再次打來電話。他告訴鄧拉維,他現在是這次比賽正式的莊家。他將打賭誰最可能贏得比賽,然後讓願意下賭注的人下注。梅利韋瑟斷言他要從比賽中大賺一筆。
鄧拉維並沒為此感到意外。他一直認為典型的債券交易者就是拿著大學文憑的賭徒。然而,最好的交易員就是那些莊家——他們利用專有信息吸引人們下注。現在整個公司都認為本頓會輸。基於鄧拉維透露那些信息,梅利韋瑟也認為本頓不大可能贏。
梅利韋瑟已嗅到金錢的芳香。他知道他可以通過讓人們在本頓身上下注大賺一筆。為此,他賭鄧拉維會贏,並為本頓設定一個“時差”(spread)。換言之,那些在鄧拉維身上下注的人必須說出兩者在時間上的差距。竅門就在那幾秒鐘,這會吸引很多人在本頓身上下注。
這就是為什麼梅利韋瑟把這場遊戲當做複雜的交易來算計。“你覺得你會贏幾秒呢?”他問。
“這很難說,”鄧拉維說,“我覺得10秒左右吧。”
“真的嗎?”梅利韋瑟追問道,“你這么有自信啊?”
“我試跑過一次,是73秒。而本頓很重而且關節也不好,他幾乎不可能完成比賽。”鄧拉維向他保證。
“好吧,”梅利韋瑟說,“那我就放話了,說為你下賭注並且設定時差為6秒——我要吸引所有人來參加,”他停頓了一下說,“不要讓我失望。”
鄧拉維並不知道將自己捲入了何種境地。他一直夢想要去紐約工作,而梅利韋瑟是公司的新星,是古弗蘭和公司高管層的寵兒。換句話說,他不想讓梅利韋瑟失望。
接下來的幾天,鄧拉維繼續訓練。他甚至每天多跑兩圈。有小道訊息說梅利韋瑟在這上面下了非常大的賭注——不是投資在債券交易上,而是在一場比賽上,人們相信比賽結果一出來他就會輸贏一大筆。、
鄧拉維知道梅利韋瑟喜歡錢,但他也知道贏得比賽的意義絕不只在於錢。像其他交易商一樣,梅利韋瑟想要向他的老闆和同事證明他比任何人都精通風險和機率。
鄧拉維清晰地記得比賽那天的情形:他穿著綠色短褲,胸前印有“大賽跑”字樣的黃色運動衫。本頓穿著白色短褲、藍灰色汗衫。人們拍了很多照片後,裁判扔了一枚硬幣來決定誰先跑。結果是鄧拉維先跑。他輕鬆地跑完了7樓,但接下來卻跑得很艱難。當鄧拉維最終抵達終點,已是氣喘吁吁。他的妻子在終點迎接他,擔心他會心臟病突發。
本頓沒有做得更好,到終點時也快崩潰了。
一分鐘以後,結果出來了。“女士們先生們,比賽結果現在揭曉。帕特·鄧拉維,66秒;丹尼爾·本頓,74秒!恭喜兩位!”
台下爆發陣陣吼叫,卻鮮有歡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