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唐·般若譯。略稱《本生心地觀經》、《心地觀經》。收在《大正藏》第三冊。內容敘述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為文殊等諸大菩薩開示出...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簡介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奧義和問題 部分經文節錄 -
妙法蓮華經[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
歷史淵源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各品大意 全文節選 -
心地
指人的存心、用心; 佛教語。指心,即思想、意念等; 心胸、氣量。 總能夠似寶玉這般人材心地?——《紅樓夢》。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
基本解釋 基本含義 引證解釋 -
金剛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是佛在四十九年說法中對於三十年宣講“般若”智慧的一個概述。佛陀在世間最黃金的生命里,用了大量的精力宣講“般若”智慧,可謂是用心良苦。也可...
序品第一 無相法品第二 無生行品第三 本覺利品第四 入實際品第五 -
梵網經菩薩戒
《梵網經菩薩戒》,大乘佛教菩薩戒律之一,於公元401年,由鳩摩羅什譯成中文,僧肇譽之為“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
戒本簡介 梵網經序 菩薩戒序 十條重戒 卌八輕戒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經名]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 Prajñāpāramitā 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
簡介 歷史和宗教地位 經文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及註解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地藏王[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地藏王即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王。 ...
傳說 特點 地藏菩薩 六道地藏 地藏六使者 -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
歷史淵源 全文 法華宗旨 法華結構 二門六段 -
《二十八經同函》
《二十八經同函》,一百四十七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內府刊本。版框20.2cm×14.2cm。半頁10行,行20 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單魚尾,四...
-
二十八經同函
《二十八經同函》,一百四十七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內府刊本。 此書在寫繪、雕版、刷印、裝潢等方面均堪稱清代雍正朝內府刻書的代表作。 尤其卷首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