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的手藝人系列》

本片講述了兩位手藝人的故事。 2.貓金福,本片講述了他學藝、製作“瓦貓”的故事。 本片講述了兩位手藝人的故事。

影片概述

這是一部雲南台於2004年完成拍攝介紹民間手藝人的紀錄作品。

背景介紹

在人類所有一切可以謀生的職業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的職業是手工勞動。 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手藝正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們吃驚!

內容簡介

一 獅虎面具

(編導 馮曉華 攝像 馮曉華)
當追溯某種文明的歷史,尤其是歌舞、美術、手工藝的歷史,保持著文化“原生狀態”的雲南總會讓人不斷的發現驚喜。本片通過對彝族撒尼人畢志光製作“獅虎面具”的紀錄及面具在民間使用狀態的紀錄,講述了面具所包涵的撒尼人文化背景及發展歷史,展現了民間藝人精湛的手藝及獨特的撒尼民間文化。

二 走近葫蘆絲

(編導 王 芳 攝像 王軍中)
你熟悉那段美麗的鏇律嗎?你了解這件樂器背後的故事嗎?著名葫蘆絲演奏家哏德全帶你走入民間,追尋葫蘆絲久遠、動人的樂音,如泣如訴的曲調將一個民族的過去和現在娓娓道來……
本片沒有把視覺單純放在葫蘆絲製作流程上,而是充分利用了電視“視聽結合”的優勢,反映了葫蘆絲與傣族民間文化及民族個性的關係,節目風格清新明快,情節性較強。

三 1.銀色季節、2.貓金福

(編導 楊瑾屏 攝像 秦 帆)
本片講述了兩位手藝人的故事。1.寸發標,鶴慶縣新華村人,以製作“九龍壺”而聞名。本片紀敘了寸發標製作“九龍壺”的整個過程。2.貓金福,本片講述了他學藝、製作“瓦貓”的故事。兩個片子都通過工藝品帶出了當地文化、習俗。

四 剪紙情緣

(編導 念東 攝像 趙大川 韓俊 秦帆
張月仙是個73歲的老人,60年前,剪紙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開始走進她的生活,並從此承載著她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經歷著世事的變化。本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色彩,通過真實再現等多種手法,敘說了老人人生經歷中的剪紙情緣……

五 彩鳳展翅

(編導 張寰東 攝像 張寰東)
700多年前,馳騁草原的北方漢子跨草原,渡麗水,收大理,來到了群山連綿的西南大地。他們策馬揚鞭,威鎮一方。然而,讓人驕傲的輝煌卻那么短暫,殘酷的現實阻斷了這些草原兒女的回鄉之路,無以計數的人們隱姓埋名,改頭換面融入了其他民族之中。而興蒙鄉蒙古族同胞七百多年以來,面對歷史的風雲變幻,在通海堅守著祖先的傳統。本片通過一位製作蒙古彩衣的老人,記述了雲南通海蒙古人的生活情態。

六 1.彩扎人生張德和、2.巧織雲霞南景濤

(編導周衛平 攝像 周衛平)
本片講述了兩位手藝人的故事。1.張德和,一個個精美的小香包,一串串代表著美好祝福的小掛件,涵蓋了一位生長、生活在大理劍川84歲的白族老人張德和的一生。2. 南景濤,一位出生在孟連娜允土司府的“公主”。兒時的耳濡目染,陶冶了南景濤的性情,也為後來的生計練就了傣族紡、織、染、繡的本領。如今75歲的南景濤仍然生活在娜允古鎮里,編織著燦

若雲霞的傣錦,伴隨她的仍然是吱吱的紡車聲。

七 彝族刺繡、鳳羽硯

(編導 李雲亮 攝像 李雲亮)
本期講述了楚雄州武定縣萬德鄉的刺繡手藝人和大理州洱源縣鳳羽鎮的硯台世家的兩個故事。為我們展示了彝家刺繡的精彩和鳳羽硯的文化氣息。

八 鼓在傣家

(編導 韓 俊 攝像 韓 俊)
本片講述了傣家的兩種鼓1.光邦,盈江縣支那鄉的帕安然老人製作光邦的過程及支那鄉人民對光邦的熱愛。2.象腳鼓,盈江縣姐冒鄉弄勐村線波罕亮,從40歲開始學習製做象腳鼓。 本片通過介紹製作工序透出了傣家人的聰明、勤勞,對生活的熱愛。

九 落幕

(編導 馮曉華 攝像 馮曉華 王 琨)
在騰衝縣固東鎮的劉家寨,還有一個以劉永周老人為首的皮影戲班。皮影戲是一個在中原幾乎絕跡了的古老民間戲種。這種中國最古老的手工皮影,今天只是孤獨的停留在這班老藝人的手中,這個最後的皮影戲班面臨著沒有傳人,資金睏乏,觀眾凋零的現狀,老藝人們不願與現在商業運作同流合污的清高姿態與他們一生的執著形成對比。這些經典的民間傳統文化何去何從,這是本片客觀記錄中留下的一個思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