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榮格自傳-回憶夢思考作者:(瑞士)榮格著,劉國彬譯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09-9-1
版次:1
頁數:342
字數:370000
印刷時間:2009-9-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
1ISBN:9787542630582
包裝:平裝
編輯推薦
榮格(C.G.Jung,1875-1961),為瑞士精神病學家。1907年結識弗洛伊德,並成為其主要的合作者,後來因質疑及批評弗氏的理論和分析方法,導致兩人關係破裂。榮格反對弗氏以性慾來解釋一切人類行為的做法,而發展出他自己的“分析心理學”,研究心靈的結構與動力,其中包括對心理類型(內傾與外傾)的描述、對人類“集體潛意識”的探索,以及研究人有目的的心理發展來結合“個體化”過程的概念等等。榮格將“分析心理學”視為釋放創造力和促進個人心理發展的治療方法,藝術、歷史、神話、哲學等皆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它已超越一般心理學的局限,而強調人類的宗教性本質,並指引出一條如何開展神性的道路。本書是他83歲高齡時寫的自傳。內容簡介
我的一生是一個潛意識自我充分發揮的故事。潛意識裡的一切竭力做出種種的外在性表現,而人格也強烈要求逐漸從其潛意識狀態中成長起來並作為一個整體來體驗自身。我無法用科學的語言來追溯我自己的這一成長過程,因為我無法把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問題來加以體驗。對於我們內在的想像力,我們是怎么個樣子,人從永恆方面看來又是怎么的一個樣子,那可只能通過神話的方式來加以表達。神話是富於個人性的並可比科學還要精確地表現生活。科學以平均性的概念來進行工作,這樣的概念太過於普通化,因而無法給個人生活上主觀的五花八門性作出公正的決斷。
這樣,在我八十三歲高齡之時,我便承擔起了講述我那個人神話的責任了。我只能作些直接的表述,只能“講講故事”。這些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並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惟一的問題是我所講的是否是我的寓言,我的神話。
作者簡介
榮格,是著名心理學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為精神分析運動的法定繼承人,稱他為“王儲”。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舉薦下,榮格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學地第一任主席。榮格大師一生致力於心理學研究,以意識與無意識、自我與自己為軸心,將不同時間、空間、文化、人性等結合成一個整體,構成他特有的巨大思想結構。他的分析心理學理論自成一家,成為舉世公認的權威。榮格在性格哲學方面的研究,可以說填補了一大空白,從此,“性格決定命運”有了科學的哲學依據。目錄
譯序緒論
序言
一童年
二中學時代
三大學時代
四精神病治療活動
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六正視潛意識
七著述
八塔樓
九旅行
十幻象
十一論死後的生活
十二後期思想
顯示全部信息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一 童年在我六個月的時候,我的父母從康斯坦茨湖邊的凱斯威爾移居到萊茵瀑布邊上的洛封城堡,住進一所牧師宅邸。那是1875年。
我開始記事大概是在兩三歲。我還依稀記得那住宅、花園、洗衣房、教堂、城堡、瀑布,那個叫做沃思的小城堡和教堂司事的農場。這些記憶仿佛是一片模糊的大海中漂浮的小島,一個個孤立地浮動著,互相連不起來。
有一個情景浮現出來,那也許是我生活中最早的記憶,不過它只是一個非常迷離的印象。我躺在樹陰下的一輛兒童車裡,那是一個明亮溫暖的夏日,天空藍藍的,金色的陽光穿過綠色的樹葉,兒童車的車罩打開了,我剛剛睡醒,發現了這光輝燦爛的美景,有一種無法形容的舒適感覺。我看見太陽在樹葉和花叢中閃爍。一切都是那樣的神奇、多彩、美好。
我記得的另一個情景是:我坐在餐廳里,餐廳在這幢房子的西頭,我蹲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用小匙舀熱牛奶喝,牛奶里泡著碎麵包塊,味道好極了,氣味也很特別。那是我第一次聞著牛奶的味,可以說,我在那個時候有了嗅覺的意識。這一記憶同樣是非常遙遠的。我還記得:一個美好的夏天傍晚,姨媽對我說,“我讓你看一樣東西。”說著就領我從家裡出來,走到去達申的大路上。遠處天邊阿爾卑斯山脈沐浴在夕陽的紅色閃光中。那天傍晚,阿爾卑斯山看得格外清楚。“看那兒,”我聽見她用瑞士方言對我說,“山全紅了。”那是第一次,我明白我看見了阿爾卑斯山。隨後我聽說,第二天,村里上學的孩子要去郊遊,爬蘇黎世附近的乾特里峰,我也急著想要去。可是他們說,像我那樣小的孩子不能去,一點辦法也沒有,我傷心透了。從那時候起,在白雪覆蓋下閃光的大山旁邊的乾特里峰和蘇黎世就成了我夢幻中不可企及的一塊土地。
後來過了一些時候,我記得母親帶我去圖爾高看一些朋友,他們在康斯坦茨湖邊有一座城堡。我立即被水迷住了,渡船激起的浪一直衝到岸邊,陽光在水上閃爍,水下的沙子被浪花沖成一道道小埂。湖向無垠的遠方伸展開去,那廣闊的水面在我看來簡直是說不清的喜悅,不可比擬的瑰麗。就在那時,一個想法在我腦子裡生了根:我一定要一輩子生活在湖邊。我覺得,沒有水,人生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