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宣紙線裝) 特色及評論
玉版宣紙 | 安徽涇縣產,前後需經38道工序,紙質上乘,色澤自然,簾紋細密,韌性柔軟,有"紙壽千年"之說 |
傳統石印 | 根據手工宣紙的特點和相關質量要求,採用了傳統的石印方法 |
古式線裝 | 外觀古樸、莊重,典雅、美觀。內質柔軟,纖維長,韌性大,抗氧化 |
千年珍藏 | 宣紙在水溫高達9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烘製而成,能適應各種溫度與濕度。傳統石印著色穩固。存放上千年也不會變形,褪色 |
1.花 綾 | 以蠶絲為主要原料,質薄而體輕,兩面均有圖案 | |
2.錦 絲 | 堅韌柔順,古樸大方 | |
3.耿 絹 | 平紋絲織,細膩柔軟,緻密滑潤 | |
4.徽 墨 | 安徽歙縣產。顏色穩重清雅,鮮亮明麗 | |
5.廣 膠 | 純淨牛皮熬制,稠而且膩,無色無味,粘性牢固 贈品:購書隨贈價值萬元的唐寅、鄭板橋、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仿真書畫兩箱 |
四庫全書(宣紙線裝) 內容簡介
乾隆皇帝為了進一步加強思想統治,更為了滿足"稽古右文""文治久盛"的虛榮心,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聖諭修纂《四庫全書》,任命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共360餘人。其中絕大多數是當時的學士,如著名的經學大這戴震、史學大師邵晉涵等。另外還徵募抄寫人員3800餘人,一時間,鴻才碩學薈萃一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全書收錄書目的數量有3461種,約79309卷,36000冊。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對我國古文獻的保存與流傳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輯佚,使許多失傳已久的珍籍得以重新面世。《四庫全書》的編定,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規模空前的一項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