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

《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

《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作者是資中筠 ,由 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於 2011 年出版。描述的是旨在集近30年來實踐、研究與探索之成果,尋求對今天中國現代性方案的共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博源文庫
平裝:231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20
ISBN:7509719615,9787509719619
條形碼:9787509719619
商品尺寸:22.6x14.8x1.2cm
商品重量:540g
ASIN:B004J18Q16

內容簡介

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內容簡介:中國自以巨大的落差遭遇現代性以來,至今已逾160年。在這160多年中,中國人經歷了各種持續的動盪和斷裂,以及持續的革命和後來極端的社會整合,直到中國經濟突然爆發的最近20年。然而,經濟突然的大規模增長並不必然伴隨著現代性轉型的完成,恰恰相反,它反而會加速地暴露其在政治上需要發展完善之處,這正是馬克斯·韋伯在100多年前對德國精英和知識階層的警告。在我們看來,這個警告也適合於今天的中國。30年前,正值中國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在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具有真知灼見的思想者開始進行反思,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思想啟蒙。20世紀80年代,先後出版了《走向未來》、《文化:中國與世界》和《二十世紀文庫》等叢書。這些叢書所傳播的現代知識,改變了整整一代人的思維定式,為30年來中國社會變遷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今天,中國又面臨著重大的歷史關頭,如果說,當年的思想啟蒙重在傳播現代理念,為驟然而來的改革提供思想力量,那么,博源基金會作為思想啟蒙的傳承者,編輯出版《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則旨在集近30年來實踐、研究與探索之成果,尋求對今天中國現代性方案的共識。

編輯推薦

《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博源文庫

作者簡介

資中筠,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資深學者、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早期從事民間外交工作,1970年代末開始從事學術研究,在國際政治,美國研究及中西思想文化方面多有著述。參與創辦《美國研究》雜誌和中華美國學會,創立中美關係史研究會並任第一、二屆會長。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斗室中的天下》。

目錄

第一部分主題
中國知識分子對道統的承載與失落
——建設新文化任重而道遠
方孝孺和布魯諾
文化與制度
——雞與蛋的關係?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今天的爭論
重建精神的家園
——還是要接著五四精神的茬走下去
第二部分專題討論
去意識形態化,回歸普世價值
啟蒙與儒學:從維新到五四
啟蒙在中國
尋求正確的啟蒙之道
“新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的一些
根本性問題
啟蒙的自我澄清
——古今之維與中西之辨
啟蒙與再啟蒙
——以日本為視角的思考
啟蒙與中國社會轉型
第三部分相關連結
啟蒙在中國
中國走向公民社會的困難、可能與路徑選擇
當代思想文化爭論中的五四與啟蒙
讀書人站起來

序言

博源基金會是由秦曉與何迪兩位先生倡議成立的一個學術性團體,著眼於當代問題的研究.秉持開放、理性、包容的精神,志在建立一個學術的平台。秦曉在《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使命、宗旨和方法論》一文中說:…當代中國問題可以表述為中國的社會轉型,即從一個前現代性(傳統)社會轉變為一個現代性社會。這一轉型自晚清始已經歷了100多年的歷程……到今天它依然是一個‘未完成的方案’(哈貝馬斯語)。重新提出這一問題,有序地推進這一進程.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是對政治家、社會精英和民眾社會歷史責任感的呼喚。”
為此,博源基金會在2008年提出中國經濟轉軌與社會轉型課題的基礎上,於2009年3月的理事會上又提出了編輯出版《現代性與中國社會轉型》叢書的構思,指出:“中國的現代性轉型是一個跨世紀的,至今未完成的方案,是一個需要對現代核心價值觀,對未來模式和路徑重新認定的歷史使命,是一個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不可逾越的現實問題,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和討論,以求在更大的範圍內尋求社會共識,應該成為基金會的重點工作之一。”

文摘

人在接受啟蒙話語的同時,接受了殖民話語,因而對自己的文化傳統採取了粗暴不公正簡單否定態度。”從鴉片戰爭到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中國知識分子“被一套西方的話語所命名和書寫”,“以西方式的能指指認一個本土的所指”的完成過程。目前之急務不是“開放”、“與國際接軌”,而是抵制“全球化”,維護“特別歷史國情”……
揆諸史實,五四“新文化”並不是18世紀歐洲啟蒙思潮的機械照搬,不是啟蒙的橫向移植.恰是那一代思想領袖對現實、社會深刻思考的結果。他們是基於中國社會歷史的需要,引進、宣傳了中國最需要的思想,這說明他們對世界大勢和國家現實都有深切的認識。他們是真心開放的,也是真誠愛國的。
90多年後,中國社會依然面臨著“現代化轉型”。這種轉型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但在社會轉型中,也很容易產生巨大的“空洞”,為腐敗提供機會和土壤。只有對權力進行監督、制衡的民主政治,才能有效遏制腐敗。在這種社會巨變中,也只有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才能順利實現社會的轉型,別無他途。因此,在今日之中國,並不如某些“後學家”、“新左派”所言,“啟蒙”已經過去,要緊隨西方學者對啟蒙進行“解構”。相反,與“新青年”時代一樣,“啟蒙”仍是(本土)當今時代精神的主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