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哈佛教授的幸福處方》

《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哈佛教授的幸福處方》

幸福,有人曾經把它編在歌里,有人曾經把它寫在書籍中。今天,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里。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為了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當你打開《哈佛積極心理學筆記:哈佛教授的幸福處方》的時候,恭喜你,你被幸福“鎖定”了!
你正處於這個人一生中的哪個階段?為什麼不斷的成功不能帶給我們持久的幸福感?為什麼相愛的人之間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或者正在面臨這樣的問題困擾,那么幸運的你或許就可以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媒體評論

幸福是所有人應得的。沙哈爾博士堅信,無論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獲得幸福。他在此貢獻了多年來學術上的研究成果,把它們呈現給所有人,與大家分享終身提升幸福的方法。
——美國線上(Americanon-line)
這學期啥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是沙哈爾博士講授的積極心理學,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如何獲得幸福”。沙哈爾博士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榜樣。他放棄了“多發表論文才能證明學術成就”的哈佛傳統觀念,全心全力地投入到積極心理學相關嶄新領域的研究上,這些研究注重如何讓人提升實際幸福感,而不是只注重傳統的心理理論研究。
——美國國國家廣播電台(NPR)

目錄

前言幸福不需要密碼
第1課 傳說中的“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
幸福課的魅力
一座連線心理學和個人生活的橋
一門有關自我改變的科學
更關注常識——因為它們實用
第2課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積極心理學
更關注生活的積極面
發現並發揮你的優勢
通往更快樂、更幸福的門徑
第3課 積極心理學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學會從正確的角度提出問題
構建正確的身心健康模式
幫助你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
哈佛幸福課 的四個目標
第4課 改變,從哪裡開始?
“幸福的基準線”——改變認知是關鍵
小行為能帶來大幸福
不需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完人
第5課 你相信、確信的東西會自我實現
相信自己能更幸福就一定能更幸福
來自他人的相信很重要
如何維持自我和他人對自己的信心?
第6課 你在關注什麼,決定你能否幸福
幸福取決於我們選擇關注事物的哪一面
學會接受痛苦和失敗
關注當下——幸福就在你的身邊
第7課 練習感恩
每天記錄五件值得感恩的事
養成感恩的習慣
第8課 改變自我的五項原則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永遠不要否定自己
隨時調動自己的情緒
要舒服,先要不舒服
改變不要太劇烈
第9課 改變的本質——認知、情感與行為的互動
不同的認知產生不同的情感
內在的認知影響外在的行為
外在的行動也可以改變內在的認知
習慣——既是改變的起點,也是終點
認知、情感與行為的循環——改變的本質
第10課 改變自我的實用技巧
獲得靈感——認知的飛躍
寫日記——促成改變的實用竅門
最後的提醒
第11課 設定目標:原理與方法
是否有達到目標的決心
重要的不是目標,而是達到目標的過程
這是你要的嗎——你最在乎的就是最好的
你擅長這樣做嗎——發現並發揮你的行動價值觀
設定目標的小竅門
第12課 心理壓力:正確認知與調試之道
關鍵的不是壓力,而是學會休息
專心一件事
給生活做減法
六種方法,助你重燃工作激情
第13課 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調試
“完美主義者”的自畫像
完美主義VS追求完美
從“完美主義者”變成“追求完美者”
失敗時的自我調試:給完美主義者的告誡
第14課 四種身體行為:提升幸福感的神奇藥水
神奇的幸福藥水
藥水成分之一:體育運動
藥水成分之二:冥想
藥水成分之三:睡眠
藥水成分之四:撫摸與擁抱
第15課 情感關係的建立與培養
社會交往並不是越多越好
愛,沒有完美
技巧一:為共同目標,努力付出
技巧二:追求被了解,而不是被認可
技巧三:允許衝突
技巧四:積極的感知力
第16課 自尊和自我獨立: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自尊:最關鍵的認知,
從看人眼色到自我獨立:自尊的三個發展階段
做回最真實的自己
告別 從今天起,做個幸福的人
後記

精彩書摘

第1課 傳說中的“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
幸福課的魅力
貌不驚人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憑什麼在哈佛開出一門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呢?
被哈佛學生評為最值得一上的課程之一的“幸福課”,在新學年裡繼續保持著人數不斷攀升的勢頭。很多人慕名而來,早早地選好位置等待傳說中的“幸福教父”隆重登場。課程開始,大家都在等待一個像《聞香識女人》中的精神矍鑠的退役軍官“阿爾·帕西諾”,也有人認為會是《死亡詩社》裡面那個充滿鬥志的“羅賓·威廉士”,或者,至少要有《放牛班的春天》里那個音樂教師克雷芒。馬修那樣擁有智慧型的禿頂和包容型的體型。
課程開始,一個個子不高、身材略顯單薄的人走上講台,“歡迎來到積極心理學1504課程,我是主講師泰勒·本-沙哈爾。”台下明顯響起一陣竊竊私語,大概每個人都在心裡嘀咕,怎么會是這樣一個形象,太沒有驚喜了!
老師好像看出了同學們的疑惑,接著講道:“我接受過多次媒體採訪,有人在採訪完成之後說,‘採訪很精彩,但是你好像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我問他們想像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他們說‘更高大些’、‘更外向些,’‘聲音更洪亮、有穿透力一些’……我可以理解,因為大家都會對一門比廣受歡迎的經濟學家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更受歡迎的課程的老師有一些更高的期待,他們會覺得這門課的老師更有魅力、更風趣或者更戲劇化,會讓這門課程的吸引力增加。可是我讓他們失望了。”他的這番話讓每一個同學都安靜下來,這個人很會從聽眾感興趣的地方講起。
沙哈爾老師的這門課為什麼受歡迎?既然不是因為老師個人的強大魅力,那會是因為什麼呢?如果答案不在傳授者這裡,難道是因為這門課程本身的魅力?“積極心理學”這門課究竟會講一些什麼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