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口生蓮花(最新珍藏版)》廣泛擷取了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論辯文典範的《戰國策》,文筆優美精練、被譽為中國文學重要的源頭活水《史記》,畫人風神畢肖、說理明晰透徹的《資治通鑑》,情節曲折生動、引入入勝的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語言純淨自然,樸素傳神、善於刻畫人物的《紅樓夢》以及《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論語》、《老子》、《孟子》、《莊子》等古典名著的智慧精華,通過大量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精練、實用的要點,展示了針對不同的場景、面對不同人群,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可靈活採取的論辯說服方法和口才技巧,會有助於廣大讀者開闊眼界、開拓思路、增長智慧,提高表達能力、提升自我形象,促進入際關係的和諧和事業的順利發展。內容簡介
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說:“語言作為工具,對於我們之重要,猶如駿馬對於騎士一般。”在生活中,能言善辯、口生蓮花、妙語連珠、伶牙俐齒、能說會道的人,往往容易贏得別人的合作和支持,能夠更快捷、更順利地達成各種目標。目錄
一、動之以情,從內心深處打動別人妙語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消除對方防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心換心
先捉摸對方的內心實意再有針對性地去進行說服和開導
與那些處於高位內心優越的人說話要從大處人手
巧用雙關語從情感上打動別人
以明顯的利益誘惑被說服的對象
用易於理解的故事獲得別人心理上的認同感
為對方體面地下台鋪設好台階
寓理於故事之中,使對方心悅誠服
指桑罵槐,也能打動對方的心
先把對方捧得舒服了,再讓他權衡利弊
循循善誘,切中要害以打動人心
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曉之以利害
逐步啟發對方的認識,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論點
讓對方真切地感觸到你的真實感受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喚醒其良知
用感情打動別人的心比才能更重要
巧妙地提出一個對方不願實行但又不得不實行的建議
先順應對方的心理,再改變他的態度
好的口才以聰明的頭腦和細膩的心思為基礎
通過抬高別人來為自己扭轉不利局面
用善於逢迎的語言贏得別人的歡心
為了迎合對方而事先精心做好準備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向對方說明
二、曉之以理,用人義和事實引起對方的重視
發現別人的缺點和錯誤後要敢於指出
巧用類比,以事喻理去說服
一針見血、直言不諱地進行正面批評
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巧妙地引出治國安邦的大道理
通過相互比較來陳說利害關係
運用妙趣橫生、形象生動的寓言故事
一定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
以隱藏在背後的危機打動對方
用有理有據、切中要害的話進諫
力諫上司按規定辦事
精闢透徹、委婉懇切地展示自己的深謀遠慮
有理有節,強調以法辦事
故意把問題說得十分可怕以引起對方重視
採用以事實說理的方法
採用使人感到親切可信的現身說法的方式進行勸諫
先循循善誘,再以理服人
不卑不亢地對別人不實的誣陷進行辯解
深明大義,輔佐丈夫力求上進
用形象的比喻進行告誡和勸勉
把事情講清楚,由不同的行動講到不同的結果
揭示出事情的真正規律和發展方向
三、有條有理,循序漸進地向主題靠近
一個人說話要有中心,有條理
以漫天無際的話題展開,逐漸向中心逼近
先說什麼和後說什麼的效果大相逕庭
巧問善誘,牽住對方的“牛鼻子”
條理清楚、步步為營地進行說服
曉明利害,軟硬兼施地去說服
步步深入,結構上環環相扣
正確地把握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條件聯繫
從小到大,逐層設喻,步步進逼n
由遠及近,先打外圍,後攻核心n
分層次和階段採取不同的論辯方法
四、出其不意,採用出人意表的策略進行論辯和說服
大膽採用無言沉默的說服法
用簡潔明快的語言點破要害
以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的形式來引出話題
採用出其不意、另闢蹊徑的策略
以提問題的方式開始引起別人的注意
反言相勸,以刺激其清醒而知錯
外勉內譏,既不刺痛對方,又可使其覺悟
利用“逆向心理”進行激將說服術
採用出人意表的反論式說服法
以堂而皇之地撒謊的方式進行辯解
以假裝糊塗的方式嘲弄對方
以明知故問的方式提醒對方覺醒
故意編造一個非常荒唐的故事
說話要有分量、要得體
五、針鋒相對,展示敢於交鋒的膽略和氣度
用誇張、鋪陳的語言嚇倒對方
利用對方的無理要求引出顯然荒謬的結論
用對方提出的論據巧妙地進行反駁
先守後攻,以磅礴的語勢各個擊破
針鋒相對,反唇相譏,擺脫劣勢
抓住對方的要害,進行類比反駁
思維敏捷,敢於向權威挑戰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單刀直入,闡明自己的觀點
巧妙地指出對方不講道理的錯誤
根據實際需要轉換角度或角色
借用對方的邏輯和推理引出荒謬的結論
剛柔相濟,張弛有度,不卑不亢
抓住對方的漏洞進行反擊
用形象的比喻和嚴謹的邏輯闡述自己的觀點
以更實際和更容易實現的建議取勝
明知對方難以接受還是要巧妙地去說
牽強附會、信口開河的觀點站不住腳
巧妙地利用概念的靈活性為自己辯護
將計就計,暗中將對方引向了自己的論證目標
使對方陷入他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
善於變換角度,主動出擊
靈活地採用借喻手法,以物喻理,借古鑒今
以正反兩方面的歷史教訓作證據,強調道義和利害關係
言辭委婉但針鋒相對,言之有“據”
六、委婉含蓄,採取側面迂迴的辦法表明態度
儘量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忠告
在“進諫”的時候要講究技巧
要善於避開對方的諱忌點,繞道而行
欲擒故縱,委婉地進行勸諫
陳述利害,而不表明自己的觀點
兜著圈子、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21O
有意識地運用委婉、模糊的語言2n
只提出委婉的建議讓對方去自悟
恰到好處地“拐彎抹角”
用故事委婉地批駁對方的不妥言行
努力先使對方不致對自己產生反感
採取批評諷刺的態度遠不及美言讚譽的激勵有效
使對方在自我意識不到的情況下受到心理上的控制
先對對手進行試探,再決定自己的方針和策略
推諉搪塞術,迴避問題或問題的實質
迂迴隱避地進行自然而又親切的讚美
不可不分情況、不看對象地直言力諫
七、隨機應變,靈活機巧地爭取有利處境
採取正意反說的方式為自己辯解
故意把話說得模稜兩可給自己留下任意解釋的餘地
用邏輯的二難推理擺明事實
根據對方的接受能力調整談話的內容
採用悖論假定法,把對方引向自相矛盾的境地
將錯就錯,靈活地借題發揮
巧妙地轉移話題,化解尷尬
巧尋藉口,使自己擺脫窘境
對對方的情緒應該保持高度的警覺性
開闊思路,大膽尋找新的突破口
見風使舵,隨機應變,八面玲瓏
口才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
採用“逆水推舟”的方法,出奇制勝
善於察顏觀色,調整說話的方式
迴環曲折,誘使對方說出己方所需要的話
借題發揮,巧妙地賦詩
千方百計地順應上司的心思
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禍從口出
在論辯中恰當地套用對偶
八、幽默風趣,使人受到心領神會的愉悅、美感和教益
說話風趣、幽默是展示良好口才的一個重要方面
古人常用的幽默方式和技巧
詼諧、幽默地與人交往會使人際關係更和諧
恰當地進行自嘲是一種高檔的幽默
用諧音和語義的雙關巧妙地製造幽默
用荒誕的推理含蓄、婉轉地表達意見
幽默詼諧地借題發揮
採用風趣含蓄、詼諧輕鬆的語言進行反駁
製造誤會,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
用名不副實的讚美進行調侃和諷刺
抓住矛盾之處,突出其可笑之處
幽默引導對方產生正確的認識
把歧義手法巧妙地運用到對聯當中
以數量取勝的詩句
對不學無術而又自以為是的人的嘲諷
對過度追求虛榮者的嘲諷
對為了面子而丟醜的人的嘲諷
對不知慚愧的無恥之徒的嘲諷
對諂媚者與被諂媚者的嘲諷
對自卑而又爭強好勝者的嘲諷
對小氣吝嗇鬼的嘲諷
爐火純青、空前絕後的拍馬口才
賣卜者的投機取巧、隨口奉迎
前言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鑄造了文明古國的民族靈魂,深遠而持久地影響著每一個中華兒女,它給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深深烙上了龍的傳人印跡。中國傳統文化是維繫幾千年中國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儲蘊了豐富的內涵,對社會發展的進程產生過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乃至未來,其積極的內涵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傳統文化中積極因素的長期薰染、代代傳承,使整箇中華民族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觀念、審美情趣等方面漸趨認同,才形成了一種民族的風骨和氣度,培養了一種民族的品格和精神,並逐步發展為中華民族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富有影響力的名人不僅學識超群,而且口才出眾。他們的演講、辯論,思想深邃,語言犀利,或激昂陳詞,氣勢奪人,或娓娓道來,親切感人;亦莊亦諧,或幽默或樸實,激發人的鬥志,喚起人生的熱情,匡扶正義,除奸懲惡,為民伸冤昭雪,扶正法律,滌盪靈魂,留下千古美談。
中國古人是非常注重口辯能力的,並以此為契機,著書立說,成就功名,足見其重大意義。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鬼谷子等人都是“率其徒群、辯其談說”的口才大家。可以說,沒有口才就不會有諸子百家的繁榮昌盛,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會如此燦爛輝煌了。《戰國策》中寫道:“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東周的重臣顏率,為應對國難、在強秦無理索要象徵天子地位和尊嚴的九鼎的危機中,在對遊說技能的熟練駕馭下,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穿梭遊說齊國,三言兩語、輕輕鬆鬆地說服齊國,並藉助齊國的力量挽救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類似的故事在中國的傳統故事中層出不窮,如蘇秦逐個說服六國參與合縱,張儀離間齊楚聯盟,范雎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國際戰略;唐雎為安陵君使秦雄辯滔滔而不辱使命;魯仲連慷慨陳詞,絕不向秦王稱帝,等等。出身貧寒的策士們憑著鋒利口才,說服了君王、顯貴和政要,完成了一件件國家、國際大事,他們的論辯遊說具有何等的說服力、信服力!
《口生蓮花——傳統文化中的口才智慧》一書,廣泛擷取了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論辯文典範的《戰國策》,文筆優美精練、被譽為中國文學重要的源頭活水《史記》,畫人風神畢肖、說理明晰透徹的《資治通鑑》,情節曲折生動、引入入勝的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語言純淨自然,樸素傳神、善於刻畫人物的《紅樓夢》以及《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論語》、《老子》、《孟子》、《莊子》等古典名著的智慧精華,通過大量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精練、實用的要點,展示了針對不同的場景、面對不同人群,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可靈活採取的論辯說服方法和口才技巧,會有助於廣大讀者開闊眼界、開拓思路、增長智慧,提高表達能力、提升自我形象,促進入際關係的和諧和事業的順利發展。
精彩書摘
蘇秦是戰國時代最著名的說客、謀士,縱橫家中合縱派的領軍人物和最高首腦。當時,南北為縱,是以魏國、韓國、趙國為中心,北聯燕國,南聯楚國,東聯齊國,共同聯合起來對付秦國的霸權和侵略的國際戰略。東西為橫,曾是齊、秦兩國用武力迫使弱國聽命,繼而兼併其他弱國的國際戰略。合縱,即“合眾弱以攻一強”;連橫,即“事一強以攻眾弱”。在戰國後期齊國衰弱之後,連橫成為秦國專用的吞併六國的謀略。
蘇秦擅長於戰略謀劃、長篇遊說和辯論。他所解決的問題,都是當時國際上的首要問題,或者一個國家的核心問題,對具體問題和局部問題的策略,他不是太感興趣。他遊說時,善於抓住要害和本質問題,單刀直人、鞭辟人里;富有邏輯性,說理清楚、極具信服力。他也是最講究語言修辭的說客,他的辭藻華麗、排比氣勢如虹、比喻誇張信手拈來,各種修辭手段應有盡有,可以說他是戰國時代說客、謀士中的集大成者。
合縱派的領軍人物蘇秦,一開始卻曾對秦惠王倡導連橫戰略。他遊說秦惠王說:“大王的國家,西面有巴、蜀、漢中等地的富饒物產,北方有來自胡人地區的貴重獸皮與代地的良馬,南邊有巫山、黔中作為屏障,東方又有崤山、函谷關這樣堅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國富;戰車萬輛,壯士百萬;沃野千里,資源豐富,積蓄充足;地勢險要,能攻易守。這正是天下公認的‘天府之國’,秦國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強國。憑著大王您的賢能,秦國士卒與百姓的眾多,戰車、騎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謀略的運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併其他諸侯,一統天下,稱號皇帝,統治全中國。希望大王能考慮一下這一前景,允許臣陳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說:“寡人常聽人說:羽毛不夠豐滿的鳥兒,不可以高飛;法令不完備的國家,不可以獎懲刑罰;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統治萬民;政策教化不順應天意的君主,不可以號令大臣。如今先生不遠千里來到我秦國登庭指教,寡人內心非常感激;不過關於軍國大計,最好還是等將來再說吧!”
蘇秦說:“我本來就懷疑大王能否聽取我的意見。以前神農攻打補遂,黃帝討伐涿鹿擒獲蚩尤,唐堯放逐歡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湯王滅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滅商紂,齊桓公用戰爭雄霸天下,都說明了:一個國家要想稱霸天下,哪有不經過戰爭就達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著兵車賓士,各國互相締結口頭盟約,謀求天下統一;雖然講究合縱連橫,卻是戰爭不息;說客和謀士們進行巧辯和權詐之術,致使諸侯慌亂疑惑,結果,一切糾紛都從此發生,簡直複雜到無法處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備的國家,人們又常常做出虛偽的行為;文書、籍策雜亂煩瑣,百姓生活貧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無所依賴;法令規章越多,戰爭發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辯穿著儒士服裝的越多,戰爭就越發無法停止。什麼事如果不顧根本而專門講求文辭末節,天下就越發無法太平。因此,說客的舌頭說焦了,聽的人耳朵都有聽聾了,卻不見什麼成效;做事即使講義氣守信用,也沒辦法使天下和平安樂。
“因此,就廢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並且禮遇敢死之士,製作好各種甲冑,磨光各種刀槍,然後到戰場上去爭勝負。大王要明白,沒有行動卻想使國家富強,安居不動卻要使國土擴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賢君,想不用刀兵而獲得這些,也是無法實現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戰爭,才能達成國家富強的目的。距離遠的,就用軍隊互相攻伐;距離近的,就短兵相見。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偉大功業。所以,軍隊如果能得勝於外國,那么國內民眾的義氣就會高漲,君王的權威就會增強,人民會自然地服從統治。現在,假如想要併吞天下,奪取王位,征服敵國,轄制海內,治理百姓,號令諸侯,實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繼嗣當政的君主,卻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詭辯之士的言論所迷惑,沉溺在遊說之士的言語辯辭中,而誤信各種不適當的外交政策。依照這樣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實現連橫。”
蘇秦遊說秦王的奏章,雖然一連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議始終沒被秦王採納。他的黑貂皮襖也破了,100兩銀子也用完了,最後,甚至連房旅費都沒有了。不得已,他只好離開秦國回到洛陽。他腿上打著裹腳,腳上穿著草鞋,背著一些破書,挑著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憔悴,面孔又黃又黑,很顯失意。他回到家裡以後,正在織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給他做飯,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說話。因此,他深深嘆息:“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蘇秦的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