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興亡》

《南斯拉夫興亡》是馬細譜所著歷史類作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本書敘述了歐洲大藥桶——南斯拉夫從興起至瓦解的歷史變遷,從“一戰”後,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走上了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蘇東劇變的國際大環境下,南斯拉夫聯邦解體的演變過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南斯拉夫地處“歐洲大藥桶”的巴爾幹半島,20世紀初以來是歐美大國激烈爭奪的熱點地區。“一戰”後,建立了南斯拉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取得了反對德、意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二戰”後,建立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走上了獨立自主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在20世紀90年代初蘇東劇變的國際大環境下,南斯拉夫聯邦解體。本書敘述了南斯拉夫國家從興起至瓦解,迄今形成六個獨立的共和國,歷經滄桑的演變過程。

作者簡介

馬細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蘇聯東歐史研究室主任,1998年退休後被聘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歐洲室室主任。代表作有:《巴爾幹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史》(獨著)、《戰後東歐:改革與危機》(主編)、《巴爾幹紛爭》(獨著)、《從國王到總理——保加利亞末代國王沉浮》(合著)、《列國志:阿爾巴尼亞》(合著);主要譯著有:〈季米特洛夫傳略〉、《季米特洛夫日記選編》、《戈巴契夫現象——改革年代:蘇聯東歐與中國》、《文明的對話——世界地緣政治大趨勢》等。

書籍目錄(節選)

南斯拉夫聯邦南斯拉夫聯邦

第一篇 南斯拉夫王國時期
第一章 南部斯拉夫人走向聯合的歷史
第二章 南斯拉夫王國
第二篇 南斯拉夫與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三章 南斯拉夫王國的崩潰和開始游擊戰爭
第四章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
第五章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第三篇 社會主義時期的南斯拉夫
第六章 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第七章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
第八章 狄托之後的南斯拉夫聯邦
第四篇 南斯拉夫聯邦解體
第九章 南斯拉夫聯邦的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十章 南斯拉夫聯邦解體
第五篇 後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歷史大事年表

文摘

狄托(右)和南斯拉夫狄托(右)和南斯拉夫

在歐洲列強的干預和巴爾幹地區新興資產階級的領土欲望驅使下,巴爾幹地區的民族矛盾和領土瓜葛往往形成軍事衝突,甚至導致戰爭行動。而每次戰爭雖然在外來勢力的調停和國際條約的約束下暫時解決了,但卻為下一場戰爭埋下了衝突的根源。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接連發生了三場戰爭:1912~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保加利亞結盟,聯合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巴爾幹戰爭,即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塞爾維亞、黑山、希臘和羅馬尼亞一起反對保加利亞的“同盟戰爭”,即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也從這裡引燃。巴爾幹國家發動或參加這些戰爭的主要動機是想充當地區大國,要求修改條約和擴大領土,抑或藉口保護各自的少數民族。在戰爭中,巴爾幹國家間的“平衡”被徹底打破,出現了新的地緣政治。
在1941~1945年的反法西斯解放戰爭中,南斯拉夫共產黨在戰爭初期就指出了解決民族問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這一時期,南共的民族政策是承認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和黑山等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平等和自決權利,在這個基礎上求得國家的統一。這一政策得到各族人民的廣泛擁護,成為把他們團結起來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南斯拉夫而奮鬥的強大動力。在反對法西斯侵略者和國內賣國賊的共同鬥爭中,既實現了防止舊南斯拉夫民族主義死灰復燃,又實現了各民族的兄弟團結。在這場席捲全南斯拉夫的戰爭烽火中,每個民族都參加了進來,他們組成了本民族的武裝力量和軍事領導機構,並先後建立了各自的臨時政權機關。同時,各族游擊隊員從未按民族屬性被截然分開過。他們在同一條戰壕里為共同的理想浴血奮戰。例如,我們在前面已經指出,1941年12月22日“第一無產者旅”就是由多民族成員組建的。
在抵抗運動中,南共逐步形成了建立聯邦製作為解決南斯拉夫民族問題的思想。1943年11月29日,在亞伊策召開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要“在聯邦制原則的基礎上建設南斯拉夫”,承認南斯拉夫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權利。確定聯邦制為南斯拉夫多民族國家共同體的原則,便消滅了南斯拉夫王國時存在的一個民族壓迫和統治多個民族的現象。規定各個民族擁有自決權、包括分離或同其他民族統一的權利,特別是在歷史上第一次承認了馬其頓民族和黑山民族,這就從國家立法的角度實現了狄托早在武裝起義一開始就提出的各民族“兄弟團結和統一”的口號,從而初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