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有意識嗎?》

《動物有意識嗎?》

《動物有意識嗎?》是(德)福爾克·阿爾茨特編著的作品,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5月1日出版。該書講述了許多簡直令人騅以置信的動物行為,並根據來自生物學、動物學以及行為研究的最新認識對其進行了審視。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樣證實了兩位作者多年以來的實踐經驗;動物在許多方面的行為,如果不從情感和思維能力的角度考慮,是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德)福爾克.阿爾茨特等

..

譯者:馬懷琪陳琦
叢書名:盜火者譯叢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ISBN:7564002425
上架時間:2006-10-17
出版日期:2004年5月
開本:16開
頁碼:362
版次:1-1
所屬分類:自然科學>科譜讀物>動物

內容簡介

如果兒子撒謊
如果貓兒有思想如果大象痛苦憂傷
動物能夠思考嗎?它們有情感嗎?它們對自己是否有所了解?也就是說,它們有沒有某程度的自我意識?許多科學家為此爭論不休。
福爾克.阿爾茨特和伊曼努爾.比爾梅林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講述了許多簡直令人騅以置信的動物行為,並根據來自生物學、動物學以及行為研究的最新認識對其進行了審視。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樣證實了兩位作者多年以來的實踐經驗;動物在許多方面的行為,如果不從情感和思維能力的角度考慮,是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
根據這一認識得出的緊迫結論就是:我們必須徹底反思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並建立一種人與動物的嶄新關係。

本書提供作譯者介紹

福爾克·阿爾茨特,生於1941年,修數學和理論物理專業,曾和霍伊瑪爾·狄特福爾特共同負責德國電視二台的系列節目<縱覽)。1990年以前擔任GEO電影雜誌的主編。現住漢堡,作為自由撰稿人參與電視二台的《自然時代》和《瞧,那些鮮活的動物》系列節目,並通過系列節目《科赫莫斯》和《離奇的真實之旅》,為廣大青少年觀眾所熟悉。另外,他還撰寫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和書籍。.
伊曼努爾·比爾梅林博士,生於1943年,修生物學和化學專業,近20多年以來一直在對家養的以及動物園和馬戲團里的動物的..

目錄

前言:第二次嘗試
探尋意識
如果動物像人一樣作出反應
母獅救主
老槍手
灰雁和啤酒瓶
意識——人類的特權?
科學的動物觀
地位因達爾文而提升
擬人化的特許征?
聰明的漢斯以及其他“會算術的馬”
無需理解的學習過程
以測量代替解釋
獎勵造就行為
小松鼠桃戰電視明星
環境還遺傳?
值得懷疑的母愛
模型和真實
向教條開戰
如何解決難題
前言
“我寧願啃我煮過的骨頭!”牧羊犬在那裡大發牢騷,歪斜的嘴巴撇到了耳朵根兒。而雜種母狗森塔則在為另外一件事情犯愁,翻來覆去地磨叨說:“我想要個孩子,我想要個孩子!”——一種新開發的神經晶片可以把狗的願望傳輸到電腦螢幕上並翻譯成人的語言,從而使人類一個古老的夢想得以實現:了解動物的思想活動,揭示它們的感情世界。這條訊息刊登在1992年1月份的《醫生報》上,很多人都覺得難以置信。最後人們的懷疑得到了證實:這乃是編輯部製造出來的一則愚人節笑話。.
不過,滑稽搞笑和嚴肅認真之間的界限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嚴格。當灰鸚鵡阿列克斯用音調準確的英語說“我要胡蘿蔔”的時候,他完全明白自己在說什麼:他確實想要胡蘿蔔,而不是讓你餵他任何別的東西。就連動物能夠用語言表達她想擁有孩子的願望這種想法,看來也並非完全屬於痴人說夢。雌性大猩猩科科掌握了100多種美式手語,曾經一遍又一遍向她的飼養員發出信號:“科科想要個孩子。”
對於研究動物意識的人,這些典型例子當然不能忽略。但我們並不認為,只有語言的溝通才是打開動物感情和內心世界的惟一鑰匙。我們人類能夠用語言表達我們清醒地體驗到的事情這是事實,但卻不能反過來說:沒有語言就沒有意識。這種觀點只不過是人類自我中心論的諸多表現形式之一罷了。
可是,如何才能弄明白,當一頭母象的眼中淚珠滾滾的時候,她的感受是什麼?當一隻猩猩矇騙他的飼養員的時候,他所想的又是什麼?或者,當我的小貓拐彎抹角、曲折迂迴地悄悄接近一隻松鼠的時候,他的心裡究竟在打什麼主意,也就是說,他的腦袋裡考慮的到底是什麼?
在人們探索動物內心狀態的過程中,當人們把動物當做不僅能夠作出“條件反射”,而且還能有所感受、有所體驗,具有想像和意圖的“人”來研究時,真的能夠指望科學的幫助嗎?..
那還是在10年以前,我下決心把這些問題做成一套電視節目。作為一位物理學家,在那之前不久我有幸認識了生物學家和行為研究學者伊曼努爾·比爾梅林。在徹夜的長談之中,我們爭論得面紅耳赤。伊曼努爾最終說服我取消了這個計畫:因為他的大多數同行“還沒有走得這么遠”,他們能對我們報之以微笑就算是不錯的了。最初我覺得伊曼努爾的態度有些自相矛盾,因為他剛剛還滿懷激動地給我講了吉吉的故事。吉吉是布洛克菲爾德動物園裡的一頭亞洲公象,他所住的象苑急需翻修。一家生產跑車的公司承擔了維修費用,作為回報,該公司請求允許他們在象苑的大廳里展出一輛紅色轎車。對於動物園的領導這當然不成問題,但在吉吉那裡卻出了麻煩。他盯著這個稀奇古怪的傢伙觀察了一天一夜。然後,就像準備彈藥一樣,把在此期間排泄的糞球蒐集在一起,用鼻子卷著使勁朝那輛光彩奪目的展車甩將過去。當最後一個糞球發射完畢之後,這場糞便轟擊戰也就結束了。即便這家公司的聲譽沒有受到玷污,可這輛車的油漆的確讓吉吉給毀了。
吉吉在實施這一行動時,難道真的沒有任何想法?既沒有目的也沒有思考,連生氣惱火也說不上?伊曼努爾作出否定的表示,很有些無可奈何:對這些問題還是不要那么認真吧,因為沒有辦法通過實驗加以解答。他想起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動物之友的名言:“要想讓科學家相信動物之所為確係其所思,恐怕主要問題不在於動物是否能夠思考,而在於它們必須做些什麼。”
正如前面所說,這已經是10年以前的事情。自那以後,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尤其是通過對大自然中的動物所進行的廣泛而又細心的研究,許多科學家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研究狒狒的女科學家雪莉·斯特魯姆(Shirleystrum)坦言:“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對狒狒的行為進行觀察、分析和闡釋;結果,在這一過程中,我越來越喜歡把人的觀念和想法套用到狒狒身上……這使我能夠更加準確地預言,狒狒們將要如何行事。”(《生活在狒狒中間》,1989)還有很多從事行為研究的科學家,特別是一些女科學家,在大象、猴子、鸚鵡或者貓鼬身上得出了非常相近的結論——更不用說海豚和類人猿了。
今天,在動物王國的精神和心理能力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儘管某些地方還需要加強,但我們已經可以嘗試著將它們連線成一條橫貫整個領域的思維脈絡。雖然這些故事形形色色,但我們仍然希望這條紅線從頭到尾都透著光亮。我們同樣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和動物打交道的過程同這些例子做一番比較,或許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