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藝術史(二)》

本書前言對一切愛好美術的人來說,17世紀藝術大有看頭。 荷蘭風景畫:大地的風光(102) )的肖像畫就表現一個這種類型的興旺人家,它代表在18世紀的英國處境不錯的那個階級。

劍橋藝術史(二) 內容簡介

正如倫勃朗繪畫和米開朗基羅雕塑,17世紀的藝術大有看頭。包括建築在內,藝術家能出色地表達故事情節,巧妙地喚起情感、表現人物、渲染氣氛,它們在直接地對我們說話,面對它們,我們就好像在讀一本書。18世紀的藝術花園,充滿古典主義視野,也蘊藏著藝術的革命――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的衝突。17、18世紀的世界藝術如何風雲變幻?請試讀《劍橋藝術史》(二)。

劍橋藝術史(二) 本書前言

對一切愛好美術的人來說,17世紀藝術大有看頭。這時有第一流的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家能出色地表達故事情節,巧妙地喚起感情、表現人物、渲染氣氛。不同藝術家表達同一故事時可以有不同方法,對所畫人物和所熟悉風景的觀察也不同,但他們都非常直接地對觀眾說話,所以我們看起他們的作品來,常常就好像在讀書。

誰如果第一次接觸這種藝術,最好的方法也許就是用這種方法讓藝術直接向他說話。本書的插圖都是精選的,正好可以讓我們這樣去欣賞,即使我們還不可能看到這些繪畫、雕塑或建築物真品也罷。當然,只要有機會,還是應該去看原物的。在一幅畫面前,我們可以努力找出繪畫的主題,看看畫上的人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在那兒;而站在建築物前或裡面,就可以想想它對我們產生了什麼影響,為什麼會有這種影響。這樣做是很有趣的――即使只靠書中插圖之助也罷――它可以讓我們判斷:在時光流逝300多年後,作品還在什麼程度上向我們直接“說話”。

看藝術品與讀書讀詩差不多,它可以通過實踐而逐步熟悉,在理解它的“語言”和藝術家的意圖之後,它就會變得簡單易懂。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幫助大家掌握這門藝術,書中將記載藝術家創作的背景,人們要他們做什麼,他們自己想做什麼,我們還要講藝術家是怎樣取得某些效果的,學會辨認不同作品的特色。

書中每一章都討論17世紀藝術的一個重要側面,比如它怎樣從上個世紀的藝術中發展出來;它如何追求印象深刻的現實主義風格;它的色彩和動作;其他藝術家所提倡的比較拘謹的創作手法;能夠讓我們透察時人性格和抱負的肖像畫;以及對風景和日常生活環境的不同看法等等。假如讀者願意,各位可以在看完插圖後立即閱讀大家最感興趣的章節―――一甚至直接討論單個的藝術作品也行―――而不必先看全書、對本世紀的成就取得較全面的了解。書後還附有對生僻術語的解釋和書中主要藝術家的生平介紹。

本書僅想作入門的指南,因此書後開列一些讀物供進一步參考。馬德琳・梅因斯通在寫作時,曾希望能和她的讀者分享她對17世紀偉大藝術的熱愛之情―――就像她在擔任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教育部主任時,曾成功地和聽她講解的人分享過的那樣。不幸的是,在她開始動筆寫作時她已經身患癌症,未能完成就離開了人世,但她仍為個別繪畫和雕塑品寫了許多精采動人的評述―――第二、第三章的許多段,以及第四至第七章的 絕大多數。這以後,填空補白、概述背景、書寫結尾章節和大部分序論的任務就落到我身上。我以同樣的熱情寫作,把這看作是對她最後的貢獻,她和我共同生活了這么久,而我又在那么多方面欠著她的情。我還要提另外兩個人―――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安妮・博依德,出這套書就是她的主意,和帕特里夏・赫福德,她是我們的好朋友。我相信馬德琳也會要我代她致謝的,她們在她困難之時・不斷地鼓勵,伸出援助之手。此外我自己也要向她們致謝,她們也不斷地鼓勵過我,沒有她們的鼓勵,我是不敢承認我所做的工作能達到summamanus(最後的潤色)的。

羅蘭・梅因斯通 
1980年4月於聖奧爾本斯

劍橋藝術史(二) 本書目錄

前言
1序論
17世紀初的羅馬:教會的勝利
從文藝復興到巴羅克藝術:繪畫
雕塑和建築
2雕塑:大理石上的人物動作和血肉之軀
神話故事雕刻
教皇的墓棺
人物胸像
聖彼得大教堂的華蓋和聖彼得的座椅
3繪畫:用光表現的現實 卡拉瓦喬
卡拉瓦喬在佛蘭德爾和荷蘭的追隨者
倫勃朗的宗教作品
4繪畫:佛蘭德爾的色彩和華麗畫面
魯本斯和義大利藝術 魯本斯的宗教作品(62)
樂觀精神處處在(65)
佛蘭德爾和荷蘭花卉畫中的色彩(69)
5繪畫:受理性抑制的感情 阿尼巴 卡拉齊及其門徒(72)
普桑(75)
路易十四的宮廷藝術(77)
6繪畫:巴羅克肖像畫 魯本斯和凡 代克的宮廷畫像(83)
法國的宮廷畫像(86)
荷蘭市民的群體像(88)
倫勃朗揭示人類靈魂(91)
委拉斯開茲(97)
7繪畫:風景、市容和室內
佛蘭德爾風景畫:魯本斯的宏大場面(100)
荷蘭風景畫:大地的風光(102)
古典派風景畫:羅馬原野(104)
荷蘭市容畫:維米爾筆下的德爾夫特(106)
荷蘭室內畫(107)
8建築及各種藝術的統一 壯麗的設計(113)
羅馬教堂的外觀(118)
形成空間的新方法(121)
天頂畫向天國攀登
義大利以外的巴羅克建築(126)

……

劍橋藝術史(二) 文章節選

世界及其風韻

18世紀的人看起來與我們大不相同,他們硬梆梆地坐在肖像畫裡,衣服裹得緊緊的,男人壓在三角帽和繡花背心裡,女人裝在鯨骨裙和鯨骨做的胸衣中。但除開這種衣衫舉止的不同外,他們也還有許多地方很像我們這個時代。在精神方面,他們與現代世界出奇地相像,在我們這個無神論的時代出現之前,他們比任何社會的人都更少受到性的束縛和社會的禁忌。由於沒有禁區,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現實表現得直率而玩世不恭,時常帶一點猥褻,但很少會顯得激動。

18世紀的社會輿論及生活細節通過信件、回憶錄等等流傳下來,這些主要出自於富裕有閒人之手,比如英國那個著名首相①的小兒子霍勒斯・沃爾波爾、法國宮廷貴族聖西蒙公爵等。喬治二世的宮內大臣赫維勳爵也為英國宮廷做了同樣的事,他生動無情地記下了漢諾瓦王室的家事。這時人的老練通達和大方地接受人性的精神,蘊育出這個時代的許多藝術作品。

比如說,小說就是一種18世紀廣泛流傳的藝術形式,塞纓爾・理查森在《帕梅拉》和《克拉麗莎》中敏感地探討了女性的心靈,而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老面孔。這些書在英法兩國立即獲得成功,表明理查森觸及了一個敏感而重要的時代問題:對社會中的個人,正形成一種近代觀念。 再比如說,在18世紀,女藝術家的專業才能得到了廣泛的承認,英國的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和法國的維熱・勒布倫(Vigee ie Brun)夫人就是這樣。婦女可以有發揮才能的天地,有機會享受社會交流和知識交流的歡樂。社會之優雅超凡,在精緻的羅可可繪畫和建築中表現出來。新古典主義的發展則反映社會的知識特點和熱切求知的精神;然而它的根,卻深扎在17世紀之中。

路易十四於1715年去世,他在形成西歐的政治地理方面,所作所為遠超出其他任何人之上。他締造了一個同盟體系,以法國為其調節及領導力量。在法國國內,他樹立了絕對君主權的樣板,招致其他國王羨慕不已。但儘管這些都很重要,法國的影響卻在其他方面更為深刻。時裝、風尚和18世紀上流社會的整套高雅文化,無一不以凡爾賽宮和巴黎為榜樣,法語則成為有教養社會的國際語言。太陽王①也許並沒有打算這樣做,但他給歐洲的未來留下了印記。17世紀下半葉,在社會和藝術方面最能代表歐洲的,就是凡爾賽宮,它那傲慢而巨大的形體,是在用石頭表達一種政治制度。它式樣嚴謹,規模宏大,給人以深刻印象。它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特色糅合在一起,是一個古典式作品。

凡爾賽宮建成後大約一百年不到,昂熱一雅克・加布里埃爾(AngC--Jacques Gabriel)在凡爾賽的花園裡為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造了個亭子式的小宮殿,名字叫“小特里亞農”。它建於1762至1768年之間,也是古典式建築,但一般把這種風格叫作“新古典”式,以表明建築師是在刻意重現古羅馬偉大建築的壯麗和純樸。這座建築遠不止表現了羅馬的莊嚴,它親呢而舒適,設計得讓屋子的主人可以逃脫一下宮廷中沉悶的禮儀,房屋外表歡快的簡樸與沙龍廳房中的裝潢相對應,裝潢和家具的穩健修飾造成統一而強烈的空間和光亮感。與凡爾賽宮那些沒有個性、莊嚴壯觀的房間相比較,這種設計就具有強烈的個性。對比真是太明顯了:凡爾賽要儘量顯得輝煌壯麗,小特里亞農則儘量想避開這種冷酷的需要。隨著18世紀向前推移,一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優美自然的格調日益被宮廷和貴族所器重,被他們作為社會行為的準則而接受下來。

帝王的地位曾被視為神明,18世紀則逐步消除了這種神秘色彩,它不僅反映很多君主已具備更多的政治現實感,而且表明人們不大需要這種傳統了。安妮女王是英國最後一個“摸一摸”病人便以為可以祛除中風的君主,由於繁重的政治事務,也由於醫學的進步和歐洲越來越強烈的民主潮流的衝擊,那種認為國王們通體靈光、有創造奇蹟之力的看法消失了。因此當路易十四在1715年去世時,他的帝王形像已經發生變化。比如,雖然說貴族們仍舊支持國王,但已經看出他們的默許是君主繼續存在的必要因素。 中等階級由於繁榮而意識到自己的潛力,無論在政治上,社會上還是藝術上都如此。社會文化的進步對出身於工農勞動階級的人來說也許仍舊遠不可及,但對一般有錢的中等階級商人和企業家來說,藝術贊助卻變得切實可行了。英法畫家步17世紀荷蘭、佛蘭德爾藝術家的後塵,也開始創作賞心說目的室內景致和優雅別致的風景繪畫,以供小康之家室內張掛之用。

亨利・沃爾頓(Henry Walton)的肖像畫就表現一個這種類型的興旺人家,它代表在18世紀的英國處境不錯的那個階級。他們的日常生活表現出相當程度的舒適與優雅:父母坐在按現代化方式包裝起來的沙發上(在 18世紀50年代之前,普通家具一般是不加全包裝的,甚至在18世紀下半葉以後,家具包裝還往往只意味著給椅子加一個可以移動的墊子)。一家老小正在讀書,這是又一個證據,表明教育正在普及,人們對知識問題感到興趣,而這正是時代的特徵。當時書的生產已很便宜,而且像其他工業品一樣,生產規模越變越大。書一開始是用紙封面裝訂的,後來書商,接著還經常加上印刷商,都開始把書裝在簡便的布殼或皮殼裡,他們還向有錢的主顧建議,讓他們自己挑選皮製封面,來表現不同程度的豪華。富有的藏書家也許會故意把書裝訂成和他大量的其他藏書一個樣子,沃爾頓這家人大概就是把他們的書裝訂在經久但又別致簡樸的皮封面裡。他們也許會有一小批藏書,收藏著小說、訓訪和詩文集等等。

風雅的有錢人為充實精心規劃的藏書而蒐集藝術和建築書籍,由此創辦出真正的綜合性圖書館。在設計師和學者出版的成堆對開本書刊上,充斥著建築圖紙、古希臘羅馬的插圖繪畫、古代廢墟的平面測量圖(例如新近在龐貝和赫克拉尼昂發現的廢墟)。這些書排列在優雅別致的圖書館架子上,就如同在威爾特郡斯托爾海德的理查・科爾特・霍爾爵士(St Richard ColtHoars)的圖書館那樣。這些房間表現了書籍的力量,它會把古典藝術和建築的激情傳遍全歐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