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藝術史(三) 內容簡介
本書為《劍橋藝術史》(一、二、三)的最後一冊,以探討19、20世紀藝術為主線,這是值得我們最為關注的一段藝術史,因為古典藝術經藝術的革命,最終走到了我們這個最為複雜和變幻的時代。最後一卷“繪畫欣賞”,更是我們閱讀《劍橋藝術史》的精彩總結。劍橋藝術史(三) 本書前言
研究19世紀的藝術,無論是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還是從1780年伊曼紐爾・康德完成其《純粹理性批判》開始;無論是到1880年左右塞尚推出其早期繪畫,還是到本世紀初“現代藝術”大繁榮為止,這個歷史時期紀年表上都是確定的。其中部分的原因,就是從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改造了歐洲與新世界(即美國)的社會、政治與文化變革紛繁複雜,而這些變革又影響到全世界的藝術。藝術史專家已經在這個時期鑑定出許多藝術流派與運動,而這個事實就使人們不能像給其他歷史時期那樣為它起個單一的名字,諸如“文藝復興”、“巴羅克”、“羅馬風格”、“哥德式”等等。
本書對19世紀藝術作簡單介紹,目的是對這一時期的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的主題、構思與風格特點加以鑑別。本書從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研究開始,這兩個專門術語是用來描述大約在1750―1850年之間視覺藝術中的兩大潮流的,它們有時涇滿分明,有時又清濁不分,糾纏在一起。本書指出這一時期的主要畫家和雕塑家,分析其代表性的作品。 新古典主義與其他古典復興運動不同,它專指在羅馬興起的“新的古典主義”,是反對羅可可及巴羅克藝術中的某些方面而興起的,並且曾傳遍歐洲與新世界。新古典主義的開拓人班傑明・威斯特和喬舒亞・雷諾茲等早已被確認無疑了,而其主要畫家,如J・L・大衛和J・A・D・安格爾的作品,則顯示了2新古典主義的高尚情操與線條處理,這些恰恰是新古典主義的內容與形式的最大特點。新古典主義作品,如安東尼奧・卡諾伐和海勒姆・鮑爾斯的雕塑,還常常表現出強烈的感情,而這個現象一般認為是屬於浪漫主義的。
浪漫主義比起新古典主義來,其起源較不確定,界限也較不清楚。雖說它和新古典主義一樣具有很強的目標感,但它的表達方式則更偏重於主觀隨意性,較少理性成分。這個特點在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作品中表現得特別明顯,戈雅通過他自己對世界的觀察,重新認識了人為生存而進行的鬥爭,這表現在他關於戰爭與心理衝突的主題中。對泰奧多爾・席里柯和歐仁・德拉克洛瓦的繪畫,以及安托萬―路易・巴里、弗朗索瓦・呂德和奧古斯特・羅丹的雕塑所作的介紹,可以分析出浪漫主義繪畫與雕塑的標誌――熱情與自發性。 浪漫的情調也表現在風景畫中,浪漫風景畫最初由J・M・W・透納、約翰・康斯特布爾和卡斯帕爾・達維德・弗里德里希等人的作品所發掘,我們解釋了他們對其他主要流派和藝術運動的影響,比如說,闡述了康斯特布爾對巴比松畫派的影響,而這些人正是法國印象派的先驅。我們還討論了土生土長的美國和澳大利亞風景畫派,以此來說明19世紀風景畫的不同風格。
在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藝術中,理念與幻想的成分逐漸占了上風,這在一群法國青年藝術家中引起反感,他們認為藝術家只應該畫出自身感覺所能及的東西。這種新現實主義的主要倡導人是古斯塔夫・庫爾貝和愛德華・馬奈,他們的觀點與技巧對生成法國印象派有很大影響,而印象派是現代藝術的第一次大運動。 19世紀初,一群被戲稱為“拿撒勒畫派”的德國青年畫家對準確地表現自然發生興趣,這種興趣又和對14、15世紀的宗教繪畫重新發生的興趣糾合在一起。與此相仿,1830年代,英國的拉斐爾前派在處理客觀物體以及紋理和光線時準確地複製自然,由此把“給自然以真實”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法國印象派是在一小群先鋒派畫家的作品中產生的,他們對新的現實主義及準確地描繪了可見的自然非常關心,他們日益反對學院派的限制,同時又更為重視畫前的速寫。我們在分析主要的印象派畫家如克勞德・莫奈、奧古斯特・雷諾瓦和愛德加・德加等人的一些作品時,還闡述這一運動對當時的藝術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並研究它對後來幾代人的長久衝擊力,尤其是通過保爾・塞尚、保爾・高更、喬治・修拉和文森特・凡・高的作品而產生的衝擊力。 工業革命對英國藝術和工業的影響在19世紀初有深遠的含義,無論在英國還是在國外都是如此。我們在這裡討論了威廉・莫里斯和工藝美術運動;討論了約翰・拉斯金的影響,他是19世紀最有影響的藝術評論家;還討論了詹姆斯・惠斯勒的唯美主義。對“新藝術”的大師如奧布里・比爾茲利、路易・康福特・蒂法尼以及查爾斯・倫尼・麥金托什的作品的分析,可以闡明唯美主義、工業化和中世紀工藝傳統的復甦是怎樣與多種繪畫裝璜形式結合而在19世紀末產生出這種獨特的裝飾風格的。
劍橋藝術史(三) 本書目錄
序
1 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
引言(15)
新古典主義:質樸而莊嚴肅穆(17)
浪漫主義:激烈而熱情奔放(25)
2 雕塑 單質雕塑(44)
多質雕塑(55)
美的精髓與自然之愛:奧古斯特・羅丹 (58)
3 浪漫派風景畫 英國的花園風景(64)
J・M・W・透納:寫形傳神(66)
約翰・康斯特布爾:捕捉一瞬間(75)
德國的浪漫派風景畫(82)
新世界的浪漫派風景畫(85)
4 法國的現實主義與印象派 古斯塔夫 庫爾貝(91)
愛德華 馬奈(96)
咖啡館與畫室(103)
印象派畫家(104)
5 從現實主義到後期印象派 拿撒勒畫派(118)
拉斐爾前派(119)
工藝美術運動(125)
J・A,麥克尼爾・惠斯勒(131)
新藝術(139) 象徵主義和幻像派藝術(146)
後期印象派(148) )
……
劍橋藝術史(三) 文章節選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既起源於極端抽象派繪畫,又起源於達達派;極端抽象派從想像中提取內容,達達派的重點則是對物體作隨機的安排。超現實主義感興趣的是發掘和展現無意識的心態,而不像達達派那樣,企圖去摧毀現有的藝術。超現實主義認為,科學的、理性的觀點占優勢已太久,現在,應該把想像力解放出來,讓人們了解它詩意的、而不是科學的那一面。超現實主義這個名稱是 1917年紀堯姆・阿波利內爾(Guillaume APollinaire)在描述他的一個劇本時創造的;超現實主義藝術運動則從1924年開始,一直延續到30年代。這個運動有它的組織,其理論則由法國作家安德烈・布雷東提供。布雷東學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並自詡是他的一個信徒。但弗洛伊德認為無意識的心靈活動是不加掩蓋的,他還對這種心態進行科學的運用,這些和超現實主義關於充分自由地表現的思想,又完全不是一回事。
超現實主義的根可以追得很深。20世紀初,當無意識的心態被大書特書的時候,先鋒派的文學和繪畫,就想起15世紀的畫家希羅尼姆斯・布希(Hieronymus Busch),因為在他的繪畫裡,中世紀人們隱藏得最深的欲求和恐懼,全都被轉換成象徵性符號。有些符號是傳統的,另一些則來自畫家的想像力。在中世紀,這些強烈的感情並不埋藏很深,只要向前跨一小步,就能盎然躍於畫中。布希在他那個時代所表現的,正是後來弗洛伊德用更科學的方法表達的那種,也就是說,符號可以是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紐帶。
在布希的木板畫《地獄中受詛咒的人》里,撒旦並不是傳統的撒旦,他沒有角,沒有尾,也沒有那種邪惡的表情。他坐在一張凳子上,把罪人塞進自己的嘴,然後就直接穿他身而過。撒旦的頭是一隻初生的雛雞的頭,這樣處理很奇怪,因為我們把雛雞看成是無辜的東西。這樣一個撒旦並不從香食人類中得到歡樂,他正在把一個新來的罪人塞下去,似乎他並不真心想要他;而正因為他並不真心想要他,所以他永遠也不會得到滿足。他對自己所做的事無動於衷,正是這一點,使他變得極其醜陋。
馬格里特(Magritte)筆下的孩童如同布希的撒旦一樣,也是同樣地無動於衷。那孩子穿戴講究,顯然一點都不飢餓,但他竟在啃一隻剛被殺死的鳥,看起來就特別令人噁心。他的臉上毫無表情,卻正在莫名其妙地從事破壞。他已經喪失希望,他和撒旦一樣,取自那人類共同經歷和共同畏懼的同一淵藪,這個淵藪,我們稱之為集成的無意識。 布希和馬格里特先後相差400餘年,但他們都使用了象徵性符號,以表現那種完全絕望的同一感情。
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n)也是一個技巧嚴謹的畫家,他自稱具有和精神病患者完全相同的一切習性,比如幻想、幻覺、固執等等。但與精神病患者不同的是,精神病人深信自己的幻境是真實的,而達利則完全了解想像的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的區別。他把自己豐富的幻想帶進真實的世界,畫出它們,用這種方法使幻想變成真實。 達利的軟面鍾就和其他許多超現實主義的形體一樣,是起源於一句雙關語: La montre moll――“伸出您的舌頭”,但同時也含有軟面鐘的意思。這樣,鍾就畫得像軟軟的舌頭了,達里說,這些東西都喜歡受虐待,期待著一個可怕的結局。他們坐等在沙灘上,深知那刻板的時間之鯊魚將把它們統統吞食掉,就像板魚鋪展開自己的身體,準備讓鯊魚把自己吞食掉一樣。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中最偉大的也許是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他好像生來就是個超現實主義者。小時候,他的想像力就非常豐富,他觀察的現實生動活潑,還摻揉進自己的幻想成分。畫下這些幻想、還有自我引發的幻覺,對他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恩斯特常常畫森林,他畫的森林都密密層層,充滿了不祥的預兆。陽光照射在森林上,但穿不透密密的叢林;有時,他畫的城市也是這個樣子。這些畫都陰森恐怖,你越是細看,就越覺得它們像一場惡夢。
恩斯特曾就這些森林作過說明,說它們既是馳騁想像的勝地,又是個人面對死亡危險的地方。年輕的恩斯特第一次走進森林的時候,他體會到的正是這種既有魅力、又擔驚受怕的感覺。初看之下,他的畫似乎都是些裝飾畫,但漸漸地,其中的險惡氣氛就顯露出來了。恩斯特的森林全都是符號,就如德國浪漫派畫家卡斯帕爾・達維德・弗里德里希的那樣(邊碼第15頁);但恩斯特的符號卻不那么容易辨認出來,因為它不是那種傳統的符號。恩斯特的符號是從他自己的想像中得來的,他讓我們自己去識別它,或對它一竅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