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別戀,移情別戀。
中年似乎還是移情別戀的季節。
勇氣,隨著青春消逝,
中年變得灰濛濛的,
到處是虛幻的中年之夢。
中年,一個被現實攔腰斬斷的人,
假如還有愛,
假如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愛人,
為自己捏造一個吧!
然後用蔓延的鈍痛打發來來。
作者介紹
皮皮,原名馮麗,作家,用童話人物做筆名。1990年代末因愛情小說“突然有了讀者”,從此享譽文壇。因筆名之故,曾被很多人想像成是“新新人類”。
作品:長篇小說《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愛情句號》、《所謂先生》等。
圖書內容
第一部分
“三年前,你從國內回來,人變了,總是很低落。我已經是快六十歲的老頭子了,不然,我會試試幫你振作起來。我要說的是,你四十多歲了,不是四歲,不該總是由著自己。困難總是要碰到的,面對困難的時候,人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的尊嚴,不是嗎?總是順利,豬就該跟人一樣體面了。”
第二部分
放下電話,我想在你清楚沒有任何猶豫的允諾中多沉浸一會兒,哪怕之後所有的一切都以另外的面貌出現!可惜,我害怕,耽擱了時間,怕在我耽擱的時間裡你已經做了什麼。
我馬上就得請求你的原諒,這很悲慘。在這封信里,我得把電話里沒說的話寫出來,這會讓你很失望,很難過,你就是不原諒我,我也能理解。我甚至不希望得到原諒。
第三部分
那個一直等待的女人,過了一輩子自己希望過的生活。我到了不惑之年才發現,與那個女人相比,我架空了自己的生活。經常是做自己的事,也覺得跟自己沒關係。方儀從心理學角度把它解釋為一種自我保護。可惜,對理論,哪怕適合我的理論,我也不再有興趣。
精彩書摘
愛上你之前,所有的美麗,我即使看到了,也覺得它們是身外之物;現在它們似乎能夠走進我心裡,這時,我好像才明白何為美麗。
——摘自本書第21頁
我第一次在車裡拉起你的手時,我就知道,這跟我過去生活中發生過的不同。坦白地說,我一擁抱你,就不想放開,這當然跟性有關係,另一方面也跟這種感覺有關:拉著你還是擁抱你,讓我那么心安,覺得有力量,覺得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能應付,都不用擔心害怕。
——摘自本書第30頁
有時,我想,40歲開始第一次戀情,也許根本不晚。這個近黃昏的年齡像一個絕佳的酒窖,有著合適的溫度,有著年輕所沒有的理解和耐心,有從容和豁達……我們能釀出……天吶,我在說什麼,太自戀了!年輕人至少有我們最缺乏的品質——勇敢。
——摘自本書第41頁
我們這代人完了。一切都得通過“得到”來認證,最後的結果就是精神畏縮吧。
——摘自本書第83頁
這跟良心沒關係,是我不想辜負生活給我的這次重生的機會。
——摘自本書第114頁
在這么短的時間裡,米歇爾為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首先是性愛世界。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性可以是這樣的,性可以如此純潔,可以像運動那樣昂揚,可以那么強烈……吳黔,我得承認,之前,我從未熱愛過任何一個身體,包括自己的。因為沒有一個人的身體喚起過我這樣的欲望。米歇爾做到了這一點,讓我想起過去聽說的一句話:男人的愛情一座山,女人愛情一層衫。如果我被這句話說中了,我該懷疑自己對米歇爾的愛情僅僅是性?不可能。我根本不懷疑我對他的愛情,即使是因為性,我也不會有半點兒懷疑,愛情就是愛情。
——摘自本書第145頁
書評
《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 》(沈天依)
若干年前讀過皮皮的《所謂先生》,一知半解,多半因自己還未戀愛和婚姻,然而今日讀《別戀》,多少卻被其情真意摯給征服了。
貼身夫妻卻未必相互了解,時光帶他們入中年之流,除應付生活庸碌之外,個人已然失掉存在價值。《別戀》圍繞的是離異女性吳黔與文化官員常文之間的一段婚外戀,從一封封電子郵件的相互傾訴抵達他們的心靈深處,那種除卻年齡、經驗和世俗約束之外的激情卻依舊那么熾熱,根本不輸於年輕人。驚人之處,在於這個尷尬的年齡又遇上這么尷尬的戀情。
故事本身很老調,作者卻通由中年人視角來掘盡靈魂深處的隱秘痛楚,她通過一對男女及他們與知己好友的郵件往來,道出了中年群體在情感世界的斑駁、曖昧、孤注一擲,尤其對女性一方而言,婚姻是一道精緻而有束縛意味的項圈,明正言順套進去,規範了自己卻阻止不了丈夫的背叛;強擠入別人的項圈,又要仰人鼻息,磕磕碰碰,你躲我避,三個脖頸被勒得喘不過氣。
難道說貌美如花、芳齡二八女子當小三就理所當然,萎謝黃花、半百徐娘就只能舔舐傷口?
吳黔的好友方儀在經歷婚姻失敗之後,也在異鄉他國遇到心愛的男人。時至中年,連自己都討厭肉軀之時,卻在男人的激情中找到了純粹的快感——對於婚姻破裂、孤獨無助的中年女人而言,還有什麼能解救她於世俗萬惡的塵寰呢?唯有這簡單、純粹而不追求任何結果的性快感。這是從身體出發去頂撞社會倫理常調的一種悲觀情緒,是方儀們在婚姻觀上的集體憑弔。
朱天文在《炎夏之都》里,為中年人剖析過婚姻、外遇在現實社會裡投射下的恐怖陰影,青春期留存下的肉體欲一直盤桓於意識深處,肉身如蛾撞蛛網般在社會錯綜複雜的糾葛里無從掙脫,唯有那點不願退卻的意念在尖叫:“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
書中描寫的那些中年人,他們更渴望的並非婚姻,而是在人生過半時能找到真正吻合需求的另一半,這不同於年輕人只在乎身體的刺激和快樂,而是沉澱已久對身體重新喚起的記憶,對快樂和生命重新進行洗禮後的膜拜。社會對中年人的一般定義是承上啟下、頂梁之柱,規範了他們的職責和地位狀況,卻實在忽略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因此,“別戀”可一分為二,對常人而言,這個詞取自“移情別戀”,對吳黔來說,這樣的不倫之戀寄寓著警世意義,是規勸她早日放手,“別”去“戀”……
人到中年,面對責任和死亡,難免會催發出對人生“意義”的思索,然而感情一旦有了“意義”,就會變得理智,當它缺失“意義”,又會瞬間迷失。皮皮將這種兩難處境裡的人們刻畫得真實而富有靈氣,也許正是圍繞她自身和這一人群所散發出的類似氣味,她展開了追逐。只能說,這種氣味略帶苦澀,儘管它也曾經芳香過,它略帶灰色,儘管它也曾經絢爛過,其中的複雜只有你到這個年齡段才會真正咂摸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