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做人、怎樣做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人是值得人們研究的人生智慧。《做人智慧一點通:聰明與愚蠢的做人差別》詳細闡述聰明與愚蠢的做人差別,告訴你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智慧,讓你能夠提升做人的新境界,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際交往變得更瀟灑、更充實、更祥和!聰明人與愚蠢者在做人上究竟存在著哪些差別?《做人智慧一點通:聰明與愚蠢的做人差別》將聰明人與愚蠢者的做人差別並列來說、交替來說、互比來說、集中來說,形成一種藝術、一種風格、一種啟迪、一種功用。願您讀過之後,因掌握聰明人的做人智慧而成功!
目錄
NO.1智者做人低調愚人做人張揚\1
NO.2智者謙虛為人
愚人狂妄自大\8
NO.3智者懂得感恩
愚人怨天尤人\15
NO.4智者豁達大度
愚人小肚雞腸\22
NO.5智者寬恕能忍
愚人有仇必報\32
NO.6智者肯吃虧
愚人占便宜\39
NO.7智者得失兩便
愚人患得患失\45
NO.8智者拿得起放得下
愚人磊不破拋不開\52
NO.9智者一切隨緣
愚人強求一切\58
NO.10智者自得其樂
愚人自尋煩惱\66
NO.11智者珍惜身邊的一切
愚人忽視身邊的事物\75
NO.12智者善屈尊
愚人強伸頭\89
NO.13智者行中道
愚人走極端\96
NO.14智者唯求心安
愚人不怕虧心\103
NO.15智者見好就收
愚人貪心不足\109
NO.16智者付出
愚人索取\120
NO.17智者肯替別人著想
愚人只替自己打算\127
NO.18智者孝敬父母
愚人不盡孝心\136
NO.19智者原諒別人的缺點
愚人挑剔別人的缺點\143
NO.20智者讚美別人的能力
愚人嫉妒別人的才華\150
NO.21智者維護別人的面子
愚人傷害對方的自尊\159
NO.22智者急人之難
愚人一毛不拔\166
NO.23智者主動適應別人
愚人要求別人適應\174
NO.24智者欣賞對手
愚人敵視對手\183
NO.25智者笑對流言飛語
愚人怒對飛語流言\191
NO.26智者甘於平凡
愚人甘於平庸\.197
NO.27智者得理讓人
愚人爭強好勝\206
NO.28智者守住本分
愚人越過底線\213
NO.29智者反省自責
愚人執迷不悟\228
NO.30智者承擔責任
愚人推卸責任\236
NO.31智者做金錢的主人
愚人做金錢的奴隸\241
NO.32智者找準自己的位置
愚人擺錯自己的位置\250
NO.33智者依靠自己
愚人依賴別人\258
NO.34智者說“我最棒”
愚人說“我不行”\264
……
前言
知識、能力只是外在的東西,還有一些內在的東西在學校的課堂里是無法學到的,那就是做人的智慧。做人的智慧決定你是否能在社會上行得正、走得端、活得好。一個人無論多么聰明,多么能幹,背景條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他也許能獲得一時的成功,但最終的結局將會是失敗。會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遠,充分體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聰明的做人方式,就是教你掌握一套靈活多變的處世手段。做人肯動腦筋,就可以瀟灑自在地遊走於各色人物之間,經營人生,提升人氣,收穫人脈。從某種意義上說,做人也是一種能力。
做人要明白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本書會告訴你聰明人的做人方式。
做個有志向的人——立個志向,樹個目標,人生才有行走的方向。心在哪裡,路就在哪裡。有了志向,才有做人的本事、氣魄和膽略。
做個善良的人——一個善良的人,就像一盞明燈,既照亮了周圍的人,也溫暖了自己,善良無須灌輸和強迫,只會相互感染和傳播。
做個有教養的人——有教養的人在自己獨處時,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為他人著想,與人為善,淡然從容,管好自己的口。
做個樂觀的人——這世界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人生苦短,與其事事張弓拔弩,不如學著“幽它一默”。
做個寬容的人——人間的是非善惡,世道的冷熱榮寵,只有放寬心胸坦然接受,路才會越走越寬。
精彩書摘
在人生的漫長歲月中,每個人都會面臨無數次的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無盡的煩惱和難題,使我們不斷地失去一些我們不想失去的東西,但同樣是這些選擇卻又讓我們在不斷地獲得,我們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補償,但是我們得到的卻是別人無法體會到的、獨特的人生。因此面對得與失、順與逆、成與敗、榮與辱,要坦然待之,凡事重要的是過程,對結果要順其自然,不必斤斤計較,耿耿於懷。俗話說“萬事有得必有失”,得與失就像小舟的兩支槳,馬車的兩隻輪,得失只在一瞬間。失去春天的蔥綠,卻能夠得到豐碩的金秋;失去青春歲月,卻能使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
一位成功人士對得失有較深的認識,他說:得和失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事情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面,也就是說凡事都在得和失之間同時存在,在你認為得到的同時,其實在另外一方面可能會有一些東西失去,而在失去的同時也可能會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人之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潭裡不能沒有月輝。哲學家培根說過:“歷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頂上的松陰,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寵辱得失而拋卻自在?又何曾因風霜雨雪而易移萎縮?它們踏實無為,不變心性,方才有了千年的閱歷,萬年的長久,也才有了詩人的神韻和學者的品性。終南山翠華池邊的蒼松,黃帝陵下的漢武帝手植柏,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過它們的骨幹,三九冰凍裂過它們的樹皮,甚至它們還挨過野樵頑童的斧斫和毛蟲鳥雀的齧啄,然而它們全然無言地忍受了,它們默默地自我修復、自我完善。到頭來,這風霜雨雪,這刀斧蟲雀,統統化做了其根下營養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盤”。這是何等的氣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嚴和人格與金錢地位、功名利祿作交換,最終腰纏萬貫、飛黃騰達的小人的蠅營狗苟算得了什麼?且讓他暫時得逞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