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其一】本無家可歸,原無路可走。若有路可走,還在大門口。
【其二】莫夸家裡富,家富今人醜。若實到家人,一毫亦無有
作品賞析
“本無家可歸,原無路可走。”對禪宗而言,這是表達了極高的悟境。佛性禪心是絕對的“一”,無內無外,不動不靜,還談什麼“歸家”,“走路”呢。在這裡,恰恰又是對明末黑暗政詒的控訴。在萬曆年間,政治敗壞得真的是使人們無家可歸,無路可走了。“若有路可走,還在大門口。”對禪宗對“心學”而言,“有路可走”還屬於用功階段,這就說明了沒有到家,沒有入門,更不用說升堂入室了。所以最多不過只是“還在大門口”而已。當然,李贄這首詩,主要是談玄論道。但卻為他的敵人留下了陷害他的口實。溈仰宗的香岩智閒禪師,曾有“今年貧,錐也無”,用一無所有來表達見道之心。對禪宗而言,心地中若有知識、有見識,都是“塵埃”,必須達到“一念不生”,把一切內容淘洗乾淨,才能見道。李贄這裡“若實到家人,一毫亦無有”,也表達了這層境界。哪知明末思想禁錮,“莫夸家裡富,家富今人醜,”卻成了刺世,譏諷權貴之言,當然,也不排除李贄有意用禪來反對當道的意圖。
作者簡介
李贄(1527一1602),明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原名林載贄,號卓吾、宏甫,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龍湖叟等。福建省泉州人,回族。明代後期“心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激烈地反對道學,公開以“異端”自居,反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受到了殘酷的打擊和迫害。為了表示他堅決的不妥協,甚至出家當了禪僧,仍然沒有逃過權貴們的迫害,終於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處死。他的思想,在沉悶的明末思想界中,有如旱天之雷,雖未成雨,卻震撼了整個思想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