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此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做的一首五言律詩,主要描寫了詩人侍從唐玄宗於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婉轉鳴啼。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池南柳色半青青,
縈煙裊娜拂綺城。垂絲百尺掛雕楹,上有好鳥相和鳴,
間關早得春風情。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
是時君王在鎬京,五雲垂暉耀紫清。仗出金宮隨日轉,
天回玉輦繞花行。始向蓬萊看舞鶴,還過茝石聽新鶯。
新鶯飛繞上林苑,願入簫韶雜鳳笙。


注釋

⑴歌: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樂府》:《樂府》命題,名稱不一。蓋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歌”後發展成為古詩的一種。宜春苑:王琦註:《雍錄》:天寶中即東宮置宜春北苑。龍池:在興慶宮唐玄宗即位時所居宅院內。

⑵瀛洲:與下文的蓬萊本是海上仙山。這裡指池中洲渚。

⑶紫殿:帝王宮殿。《三輔黃圖·漢宮》:武帝又起紫殿,雕文刻鏤黼黻,以玉飾之。

⑷綺城:繁華的城市。

⑸間關:形容鳥鳴婉轉。

⑹鎬京:西周國都。遺址在今西安附近。這裡借指唐京城長安。

⑺“五雲”句:言云彩呈現於於天空。五雲,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古人用以占卜吉凶、豐歉。這裡作天空美景。紫清,指天上。

⑻玉輦:秦漢後帝王后妃所乘之車。《通典》:輦,秦為人君之乘。漢因之,以雕玉為之,方徑六尺,或人挽,或駕果下馬(矮小的馬)。

茝若:漢宮殿名,在未央宮內。《三輔黃圖·漢宮》:未央宮有芷若殿。茝通芷。這裡泛指唐宮殿。

⑽“新鶯”二句:言上林苑中,新鶯之啼聲縈繞,與笙聲相雜。上林苑:秦之舊苑,漢初荒廢。漢武帝重新擴建。《三輔黃圖·苑囿》:漢上林苑,即秦之舊苑也。這裡泛指皇家苑囿。《簫韶》,舜樂名。鳳笙,即笙,像鳳身,故曰鳳笙。

作品簡析

此詩主旨在詩題中概括得簡潔清楚:詩人侍從唐玄宗於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婉轉鳴啼。全詩分兩段。“春聲”以上九句寫柳色鶯聲,用“春好”二字總提。先寫柳。柳色,青青;柳態,裊娜;柳絲,修長。次寫鶯聲。鶯聲婉轉,與春風相和,故曰早得春風情;隨風入雲,使千門萬戶聽到了春聲。自然風光再配以人文宮室。紫殿紅樓,柳拂綺城,絲掛雕楹,使得春景錦上添花。其餘八句寫君王賞柳聽鶯。“是時”二句寫儀仗之盛。“仗出”四句用“出金宮”、“回玉輦”、“向蓬萊”、“過茝若”,寫觀賞地域之廣,苑囿景色之美。仗,儀仗,借指君王。天,對君王的敬稱。末二句謂鳥鳴與簫聲相混雜,使得春聲更為美妙。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