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對企業併購行為的研究可以從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個不同的角度展開,針對併購整合的研究所涉及經濟學科的已有成果,主要包括:現代企業理論(包話產權理論、契約理論和交易費用理論)、產業組織理論、資本市場理論等。針對併購整合的研究所涉及管理學科的已有成果主要有:公司戰略與競爭力理論、企業組織結構與組織行為理論等。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簡稱長三角研究中心)是教育部(2001年)批准設立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屬南京大學的實體研究機構。該基地由教育部和南京大學共建,依託南京大學文理各科的雄厚實力,發揮經濟學等學科優勢,以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吸引校內外高水平研究人員,共同開展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活動。內容簡介
眾多學者的歷史考證表明,企業併購重組失敗的機率要遠大於成功的機率,這已是不爭之結論。那么,為什麼企業還會“樂此不疲”、“前赴後繼”呢?一般的解釋是,在市場化運行的經濟社會裡,企業的競爭壓力是巨大的,除了日常經營活動的努力之外,企業總是希望通過併購重組,去化解生存之壓力,實現發展之宏圖。但在現實中,還有其他的原因和動機嗎?對併購重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從比較專業的角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巨觀、產業(行業)、企業。從巨觀的經濟運行層面,我們看到的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在不斷地重新配置著資本要素;媒體的解讀則更多的是從渲染、獵奇的目光,津津樂道於“財務槓桿之絕技”、“資金調度之秘法”,“法律法規之巧用”,等等。媒體的解讀對社會的引領作用是顯見的。當中國經濟突破了體制的束縛,取得了令世人羨慕的長足發展之時,浮躁之氣漸次撲來,……中國的實踐,改革開放三十年,企業重組自有其獨特的歷史路徑,與發達之市場經濟比較,顯然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以歷史進程的角度考察,中國近二十年的企業實踐,在公司制度建設、公司治理及併購重組的實踐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經濟,民眾及國家體系,都還深處快速轉型的社會形態之中。轉型社會的本質告訴我們,隨著舊體制的打破,不同“群體”的“利弊得失”感受差距會很大,當新體制的建立不夠迅速、不夠完善時,社會普遍的認同感、信賴感在下降,民眾的不適應性,牴觸性在高漲。……我們還看到,中國的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實踐,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背景下,方法差別之大,結果差別更大,……作者簡介
姜寧,男,1957年出生,現任南京大學商院、經濟學院(投資與金融、企業併購重組)授;南京大學投資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自1990年以來,參與並深度介入國內十余大中企業的股份制改制、改組工作,主持相企業集團發展戰略的設計,以及相應資本、產重組的具體策劃;深度參與了若干家高科企業的上市重組工作;曾擔任若干家境內外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已出版和發表專著5部,文二十餘篇。目錄
第一部分概況、歷史及相關理論第1章企業併購概述與歷史
第1節概述及分類
第2節企業併購簡史
第2章企業併購的現狀
第1節國際併購現狀
第2節國內併購現狀
第3章企業併購相關理論簡述
第1節併購研究中的相關經濟學理論
第2節併購研究中的相關管理理論
第二部分動機、手段及其綜合
第4章企業併購的動機
第1節企業擴張性戰略動機
第2節企業常規性、防禦性動機
第3節企業併購中的其他動機
第5章企業併購的基本手段
第1節收購
第2節兼併與合併
第3節重組與剝離
第6章併購中的公司價值評估
第1節併購價值概述
第2節企業併購中主要評估方法
第3節收益法中主要參數的確定
第4節價值調整與確定
第7章信託與公司併購
第1節信託收購概述
第2節信託收購的操作
第3節信託與管理層收購
第4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第8章公司併購中的反併購策略
第1節公司反併購概述
第2節反併購策略手段
第3節中國公司的反併購實踐
第三部分設計、實施與再實踐
第9章併購方案準備與設計
第1節前期準備
第2節方案設計中的程式與方式
第3節方案設計中的其他重要方面
第10章併購執行方案與實施
第1節執行方案的操作內容
第2節併購的執行程式與檔案
第3節兼併中需關注的其他問題
第11章國有企業改革與重組
第1節國有企業改革的歷程回顧
第2節國有企業改制的模式
第3節國有企業改制與管理層收購
第12章破產重組
第1節企業破產的界定與適用
第2節破產企業的重整
第3節重整計畫決策與法律程式
前言
眾多學者的歷史考證表明,企業“併購重組”失敗的機率要遠大於成功的機率,這已是不爭之結論。那么,為什麼企業還會“樂此不疲”、“前赴後繼”呢?一般的解釋是,在市場化運行的經濟社會裡,企業的競爭壓力是巨大的,除了日常經營活動的努力之外,企業總是希望通過“併購重組”去化解生存之“壓力”,實現發展之“宏圖”。但在現實中,還有其他的原因和動機嗎?
對“併購重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從比較專業的角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巨觀、產業(行業)、企業。從巨觀經濟運行的層面我們看到的是,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在不斷地重新配置著“資本”要素。從產業(行業)層面我們看到的是,行業內的“生死拼殺”和行業間的“漲落興衰”。從企業的層面,雖然是“成少敗多”,但眾商家還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你方唱罷我登場”……併購市場的“苛刻與殘酷”,在付出大量“慘敗的成本”之後,也只是成就有限的幾個“英雄企業”。真是“市場”如“戰場”,“一將成名萬骨枯”啊!
對“併購重組”,媒體的解讀則是另一番景象。遍布社會的財經類媒體出於對讀者需求的考慮,對併購重組的描述多是以“渲染”、“獵奇”的目光,津津樂道於“財務槓桿之絕技”、“資金調度之秘法”、“法律法規之巧用”,等等;或者是重點突出企業家獨到之眼光、驚人之魄力,資本“騎士”之無比力量、高超財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