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間詞話典評》成書於1908年,百年來的寂寥悲戚,早已在遠去的風中飄散無蹤。再讀此書,好似月下聽花,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地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一霎車塵生樹杪,陌上樓頭,都向塵中老。”我們都會在那煙塵中慢慢老去。遠處的煙塵下,不經意間我們又看到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背影,但他只是轉過身,慢慢消失在時間的河流當中。作者簡介
衛淇,本名康偉。康姓故國在衛,《詩經?衛風》的起篇是《淇奧》,故以衛淇為名。現居深圳。喜好古典詩詞和歷史。目前已經完成和正在創作的作品有《人間詞話典評》、《凋零的時光——詩說歷史》、《詞人與花兩相若》等等。前言
《人間詞話》成書於1908年,到今年剛好是一百年。百年來的寂寥悲戚,早已在遠去的風中飄散無蹤。再讀此書,好似夜聽花落,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的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人間詞話》誠為古典文藝美學巨著,但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部詞評書來讀。讀《人間詞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讀王國維。他的學識和才華奠定了評論的基礎,他的性格和價值取向卻決定了評論的方向。王國維最注重的是“真”,他本人也是一位詩人,最終他不肯違背自己內心的“真”而選擇了結束——結束自己的生命和畢生的理想。書中好詞佳作的深情婉致亦讓人心靈震顫,我們在讀王國維的同時,也是在品讀其中掩藏不住的那一縷縷久遠的幽香。
本書將對《人間詞話》手稿本一百二十七條逐一點評,另外加入補遺,主要評說王國維對歷代詞人的看法和他的其他詞論。
《人間詞話》被很多人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對古典文藝美學有極深刻的影響。但評論《人間詞話》的意義並不是本書的寫作目的。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能和大家一起讀一本還原成詞評的《人間詞話》,了解一個有性格有才華的王國維。應該說,一個真實的人,比一個被高高捧在華麗光環中看不甚真切的文化偶像更讓人尊敬。
解讀這本詞話之前,還是先聊聊老王吧。書如其人,這話一點都沒錯。
有句話說,古往今來中國三大天才死於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國維。這話傳播甚廣,影響甚深,也為《人間詞話》贏得了無數關注的目光。但事實上,這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屈李王三人不是同行,看看靜安兄的詩詞,再看看屈李二位的哲學歷史學上的成就,應該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王國維是天才,應該也算得上一個,但是屈李二位在中國古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巔峰之上的巔峰,天才之中的天才。正所謂說起楚辭,必頌離騷;說起唐詩,必稱太白。而楚辭和唐詩,幾乎可以說代表了幾千年中華文學的淵源和鼎盛。不可否認,王老先生足夠優秀,但把這么大頂帽子生生的扣在老王頭上,還是嫌有些大了。公平的說,把王國維當作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結束的強音,應該更合適一點。
對王國維來說,寫文學評論應該還算不得是他的主業,《人間詞話》看起來更像是茶餘飯後的隨筆。靜安兄的古文功夫可以說爐火純青。他是當年遜帝溥儀封的“南書房行走”,還賞“著在紫禁城騎馬”。這要是在康乾時期,那可不得了,策馬上朝,何等的威風。清代才子仿佛只有清初朱彝尊才享有此殊榮。老朱當年五十一歲布衣入選博學鴻詞科會試,被招入南書房,賜“紫禁城騎馬”。於是乎老朱興奮之餘寫了首《恩賜禁中騎馬》:“魚鑰千門啟,龍樓一道通。趨翔人不易,行走馬偏工。鞭拂宮鴉影,衣香苑柳風。薄游思賤日,足繭萬山中。”好歹他伯父朱茂暉也是明末復社成員,為國家危亡憂心勞力,老朱怎么就不學學同為大儒的顧炎武、呂留良拒絕清廷徵召呢?當然了,到了那個年頭,所謂“著在紫禁城騎馬”真正的賞賜不可能是高頭大馬了,估摸著也就是一個小馬鞭。那陣子溥儀早已退位多時,也沒多少錢,估計買的還是地攤貨,可真委屈老王了。老朱後來可是擔任廷試讀卷官,想來王國維的地位也不會差到哪兒去,當時如果溥儀當時能重開科考,出古文試題十有八九要找他的。
《人間詞話》妙語連珠,不落窠臼,對詩詞看法深刻獨到,但他對詞人的看法卻不盡公允。在我們看看老王如何點評千古名句,如何點評歷代詞人之前,先來了解了解他的生平吧。他的觀點和他的性格以及所處的歷史環境委實有莫大的關係。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德禎,字靜安,又字伯隅,號禮堂,又號觀堂、永觀,浙江海寧人。他4歲喪母,父親王乃譽是商人,經常出門經商,對子女教育也甚嚴。因此王國維自小養成孤僻的性格。
王國維出身書香門第,但並不熱衷於科舉,他兩次到杭州參加鄉試不中之後更加傾向於新學。1898年甲午戰爭後他到上海在梁啓超主編的《時務報》當書記校對,同時加入羅振玉辦的“東文學社”,用業餘時間師從藤田豐八等學習日文及理化等課程。此時王國維開始接觸到西方哲學和美學思想,並開始萌生了對相關著作的濃厚興趣。羅振玉很欣賞王國維的才學,於是在經濟上幫助他,留他在東文書社當庶務。二人由此結下深誼。1901年他在羅振玉資助下赴日留學,後不久因病回國。1903年他出任南通師範學堂教員,1904年任江蘇師範學堂教員,講授心理學、倫理學及社會學,此時他開始閱讀康德、叔本華等人的著作,對其學術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06年,羅振玉去北京在學部做官。王國維隨之入京,任學部總務司行走,次年改任學部圖書館編譯、名詞館協調等職務。他對叔本華、康德、尼采哲學頗有興趣,在《教育世界》發表過一批哲學論文,介紹德國哲學,又從事詞和戲曲的研究。1908年《人間詞話》問世,1912年《宋元戲曲考》問世。辛亥革命後,羅振玉、王國維逃到日本居住。羅振玉對他說:現在世變很激烈,士欲可為,舍返經信古未由也。王國維聽了羅振玉的勸告,便盡棄前學,專治經史。他運用羅振玉的大雲書庫所藏經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墜簡等,經過研究寫出一批學術論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應猶太巨商哈同之聘,為《學術叢編》雜誌編輯,後又任倉聖明智大學教授。他仍從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證,和沈曾植等研討學術,關係密切。1923年他召為南書房行走,為已廢的清室皇帝溥儀當先生。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王老先生認為這是“大辱”,悲憤之中欲以死勤王,結果在家人嚴密監視下未遂。1927年,北伐軍即將進軍華北,北洋軍閥即將崩潰,老王恢復帝制的最後希望破滅。這時候老王終於在留下那句著名的遺言“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之後,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
正應了葛洛夫的那句話:“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老王就是這么一個只認死理腦筋不拐彎的人。說句老實話,也只有老王這樣執著的人才真的是塊研究國學和史學的料。前面說他不能與屈李二位齊名不假,但是尊稱他老人家一聲大師那還是不過分的。王國維的一生剛好經歷了清王朝的覆滅。他是個恪守傳統、拒絕革新的人,他不能理解革命,亦幻想著清廷能夠復辟成功,可惜他的願望一一破滅。老王至死也沒有剪掉他的辮子,這在當時是少見的。中國最後一個傳統士大夫蒼老而悲涼的背影,在一汪碧藍如玉的湖水中,漸漸的沉沒、消失,永不再現。王國維的悲劇是那個時代的縮影,中國的古文明已經步入遲暮之年,再也經不起西方列強的摧殘和國內革命浪潮的衝擊,走向了徹底的沒落。
《人間詞話》才情高絕,但一些觀點卻失之偏頗。老王對歷代名詞和詞人的種種看法,不僅僅源於他深厚的古詩文功底和卓然的才華,也在一定程度上源於王老先生的這種固執、保守而又帶著些偏激的性格。
精彩書摘
《人間詞話》之二【古今之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歐陽永叔)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的這段話,的確是深得其理。《人間詞話》賴以成名的數段話中,這一段毫無疑問要占據一個重要的位置。這段話比喻貼切,佳句宛如渾然天成般鑲嵌其中,讓人稱絕。王老先生正是“成大學問者”,說的這些話也正是他的切身感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一境界說的是入門之前,心中茫然苦楚,不知從何開始。王國維最得意的學問在於史學、古文字學和美學。這幾門學問,千頭萬緒,典籍浩瀚如海,那種想要入門之前的彷徨、痛苦與渴求,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比喻,實在是再貼切不過。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裡老王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不是說他引用得不好,而是他弄錯了作者。這句是柳永的名句。當然了,小錯誤而已,無傷大雅。古往今來的大師無不經歷過此階段。不執著,無以成。既已入門,注定將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老王在亂世之中,一心治學,那種執著、悲憤、孤苦的心境,恐怕不是現代人所能理解的。唯有這種執著與隱忍,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大師地位。
“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前面兩句,也許是很多人的感觸。但這第三句里的境界,恐怕能領會者,就只有寥寥數人了。以勤為徑,很多人都如此,但是要攀上頂峰,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了。那種靈犀一點,參透真諦的大智慧、大喜悅,也只有古今中外各個領域中的天才們能感悟得到了。這種頓悟就好比是掉在牛頓頭上的那個蘋果,釋迦牟尼眼前的那棵菩提,一切的一切忽然間都豁然開朗,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在這一瞬間都得到了完美的補償。想必老王當年亦有如此心境吧。
老王說自己這樣解詞,恐怕詞作者不會同意。怎么說呢,其實這段話已經不是解詞而是感悟了。引用一下倒也無妨,而且恐怕晏、柳、辛重生再世,對此妙論,也應該會會心一笑,不以為意了吧。
三境界論被很多人奉為座右銘,在廣大人民民眾中廣為流傳。不過就像以前天氣預報裡面放的世界名曲一樣,聽多了就如同飲白開水一般。真正用心去體會其中真味的,想來實在是不多。
王國維篤信正統,思想保守。柳永是出了名的浪蕩子,在這裡老王把詞作者誤記為歐陽修,也許是無心之失,但也反映了他有意無意地追慕古代先賢、把自己與正統的士大夫相類比的思維傾向。老王非不推崇柳永,但相比起柳永的成就,《人間詞話》里所提及的柳永的詞作少之又少。及至後文老王推崇北宋之詞,貶低南宋之詞,乃至於幾乎片語不提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成就卓著的宋詞大家,和他的性格以及這種思維傾向是分不開的。大家慢慢的看下去就會明了。
順帶介紹一下文中提到的詞和作者。這段話只是引用而非評詞,領會到那種心境即可。這裡就不詳加點評了。
柳永(約987-約1053),初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人。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一生坎坷,據說早年應試時曾作《鶴沖天》,其中有云:“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看到後極為不滿,黜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無奈之下,自號“奉旨填詞”,流落勾欄瓦肆,混跡歌樓妓館,放浪形骸,作詞自遣。柳永之詞,多用長調,大量運用日常俚語,鋪敘白描,其詞坦蕩真摯,恣縱不羈,自成一格。他的詞多反映下層人民的情感生活和自己流離漂泊的切身感受,因此極受當時人民的喜愛,“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當年的柳永,真好比是詞界的天皇巨星,如果當時有簡訊投票的話,即使那些公卿士大夫評審們不滿意,他也是當時毫無爭議的詞界第一人。柳永在古典詩詞界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如果要像唐宋八大家那樣評選古今十大詞家,柳永當居其一。
蝶戀花柳永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辛棄疾(1140-1207),自幼安,號稼軒,歷城人。其人文武雙全,慷慨磊落,經歷頗富傳奇色彩。在他22歲時,自率義軍2000餘人投奔到耿京的抗金軍中。後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親率50騎兵,直入5萬之眾的金兵大營,將張安國生擒活捉,並綁縛建康處死。辛棄疾一生以復國中興為己任,然而入仕南宋朝廷後,歷經沉浮,終於受人猜忌,不被重用,鬱鬱而終。其詞剛健壯闊,境界雄偉,與蘇軾並稱“蘇辛”,是豪放派中的傑出代表。
青玉案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