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京華周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京華時報社主辦,京華周刊雜誌社編輯出版。京華時報社為此投資近億元,通過自有發行、郵局發行和全國都市報發行等渠道,覆蓋全國各省市,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
《京華周刊》與紮根北京市場的《京華時報》不同,雖然他們系出同門,但作為一份全國性的刊物,《京華周刊》的發行量起點便在40萬份,範圍涵蓋全國範圍內的報亭、車站、機場、超市等各個零售渠道,讓讀者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信息的更新與社會的發展。
歷史沿革
《京華周刊》的前身為《大地》雜誌,後者是一份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大型新聞時事綜合性半月刊。讀者曾涵蓋國家黨政機關高層、企業公司管理人員、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及社會團體等。
《京華周刊》在接手上述讀者群以外,還將覆蓋更多的中產階級和知識階層,以及那些日後即將影響中國社會進程的有志青年。
2011年1月18日。《京華周刊》將以攪亂現有新聞雜誌格局、樹立高端領袖氣質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定位內容
《京華周刊》定位於一本新聞評論刊物,意在博聞於事、明辨於理、悅覽於趣。這是一本面對中高端客群群體的綜合性新聞雜誌。其英文刊名是《Thisweek》,包涵匯聚菁華,周知天下之意。
期刊內容分為封面故事、時事、財經、文化、生活和專欄等板塊,時事、財經和文化類板塊都將以“特別關注”的形式,對當下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和分析。在編排時,以信息量大、稿件高質、思想獨特為刊物品質恆定的標準。
在社會化媒體時代,這是一本要成為信息管家、思想顧問、輿論領袖的革新性新聞雜誌。它幫助讀者從紛繁複雜、真假難辨、良莠不齊的信息潮中,篩選出最有利於自己價值判斷和道路選擇的信息,達到資訊結構的平衡與完美。
在“信息全球化”的時代,很多聲音變成碎片,淹沒在洶湧的信息潮里;而數位化還帶來的另一種可怕的情境——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在網路世界裡成為“真實”,“實事求是”的要求變成奢望,信息接收者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變得茫然和困惑。
《京華周刊》認為自己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幫助讀者淘汰垃圾信息,成為現代人快節奏生活里的信息管家,力求做到——“一本雜誌在手,天下新聞盡收”。
發行模式
根據京華周刊雜誌社的計畫,2011年的前兩個月,雜誌都將以月刊的形式發行,隨後是為其半年的半月刊,再然後是旬刊,每月三期發行。在2012年實現每周發行的周刊模式。
《京華周刊》,2011年1月18日正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