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第1版(2006年12月1日)平裝:338頁
開本:0開
ISBN:7802252105
條形碼:9787802252103
商品尺寸:22.9x15.4x2cm
商品重量:422g
品牌:時代聯合
ASIN:B0011BZPCA
內容簡介
《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既刻畫了懷有崇高宗教信仰的勇敢的清教徒形象,也讚美了土著人的溫文爾雅和慷慨大方,更描繪了雙方慘烈的戰爭場景和生存智慧。細節生動而真實,讓人身臨歷史真實境遇。《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既沒有把這段歷史寫成歐洲移民的“光榮史”,也沒有處理成印第安人的“血淚史”,立場客觀,通過雙方所遭遇的各種危機和戰爭以及應對方式,來揭示雙方的生存智慧以及共同生存的艱苦努力。而這對當今危機日增的世界亦具有現實意義。“五月花號”載著第一批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新大陸,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和戰爭,終於促發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創生。然而,從第一個感恩節到獨立戰爭之間150多年的故事,不僅為中國讀者所陌生,在美國也是一段“被集體遺忘的歷史”,是一段“被跳躍過的歷史”。
《五月花號》生動再現了這次航行,掀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以及一系列美國傳奇背後的真實歷史。《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試圖揭示,美國國家的誕生和美國精神的形成其實是“一連串事件”的結果,既有必然性因素,也有偶然性因素,堪稱一部寓微觀於巨觀之中的豪壯史詩。
編輯推薦
《紐約時報》2006年十大好書之一,真實再現美國歷史的源頭。"我們喜歡的是淨化過的、主題公園式的、沾沾自喜的歷史,沒有血腥、憤怒和不討好之處。但是,如果《五月花號》當之無愧的贏得了廣大讀者,也許一些美國人在感動之餘願意重新考慮那一切。"——喬納森·亞德利,《華盛頓郵報》
"PHILBRICK的《五月號》的成功在於他帶著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用自己的見解挑戰美國初始的兩個神話。原來的清教徒既不是宗教愛國者,也不是嗜血的征服者;與之交友、後來又背叛了他們的土著人比人們通常所相信的要更老於世故、不那么和平。——吉姆·羅西,《洛杉磯時報》《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得到國內很多歷史學者及作家的好評,並有劉蘇里先生為之作序。
媒體推薦
書評《紐約時報》2006年十大好書。
珍妮特·瑪斯林,《紐約時報》:“〔PHILBRICK〕寫了一部有見地的、引人入勝的歷史作品《五月花號》充滿了驚奇,那本該是這個國家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事件,卻被集體遺忘了。正如PHILBRICK所指出的,國家的記憶往往從第一個感恩節跳躍到美國獨立戰爭,對其間的一百五十年一無所知。”
喬納森·亞德利,《華盛頓郵件》:“我們喜歡的是淨化過的、主題公園式的、沾沾自喜的歷史,沒有血腥、憤怒和不討好之外。但是,如果《五月花號》當之無愧地贏得了廣大讀者,也許一些美國人在感動之餘願意重新考慮那一切。”
吉姆·羅西,《洛杉磯時報》:“PHILBRICK的《五月花號》的成功在於他帶著自己的同情和理解,用自己的見解去解挑戰美國初始的兩個神話。原來的清教徒既不是宗教愛國者,也不是嗜血的征服者;與之交友,後來又背叛了他們的土著人比人們通常所相信的要列老於世故、不那么和平。”
“五月花號”載著第一批歐洲移民來到北美新大陸,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和戰爭,終於促發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創生。然而,從第一個感恩節到獨立戰爭之間150多年的故事,不僅為中國讀者所陌生,在美國也是一段“被集體遺忘的歷史”,是一段“被跳躍過的歷史”。
《五月花號》生動再現了這次航行,掀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以及一系列美國傳奇背後的真實歷史。本書試圖揭示,美國國家的誕生和美國精神的形成其實是“一連串事件”的結果,既有必然性因素,也有偶然性因素,堪稱一部寓微觀於巨觀之中的豪壯史詩。
作者簡介
作者:(美)菲爾布里克譯者:李玉瑤胡雅倩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代表作有《海洋深處》(2000,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和《光榮之海:偉大的南太平洋探險,1938-1842》(2004,獲“羅斯福海軍歷史獎”)。其《海洋深處》被認為是麥爾維爾《白鯨》的歷史考證版,菲氏亦成為電影《白鯨》的顧問。非氏在美國知名度很高,不僅是暢銷書作家,還是數十家頂級紙媒的撰稿人,數家電視和廣播的常客。
目錄
關於本書序美利堅的立國是一連串事件
前言兩次航行
一發現
第一章他們知道自己是天路客
第二章危險的沙洲和咆哮的海浪
第三章進入無人區
第四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五章隆冬
第六章在一片黑暗陰霾的沼澤地上
第七章感恩節
二融合
第八章防禦牆
第九章不安寧的進程
三教區
第十章一支小蠟燭
第十一章年邁的母親
第十二章審判
四戰爭
第十三章戰火點燃
第十四章萬軍之神
第十五章奇怪的方式
第十六章棄暗投明
後記良心的追問
譯後記
序言
兩次航行我們所有人都想知道創世之初是什麼樣子的。從宇宙大爆炸到伊甸園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我們一直渴望時光倒流,回到那久遠的年代,那個一切都還是嶄新的、都還充滿著約定的年代。我們對自己說,或許在那個時候,我們能夠開始明白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種種錯綜複雜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開端都很少如我們希望的那樣清清楚楚、容易搞懂。比如,“五月花”號的航行,大多數美國人都把這一事件和美國的誕生聯繫在一起。
至少我們都聽到過一些關於這個故事的描述:1620年“天路客”如何航行到了新大陸尋找宗教自由;在簽定“五月花”號公約之後,他們如何登上了普利茅斯巨石,如何與當地的萬帕諾亞格人交上朋友,那些土著人如何教他們種植玉米,他們的酋長馬薩索伊特如何幫助這些天路客慶祝第一個感恩節。在這樣一個令人振奮的開端里美國誕生了。
同許多美國人一樣,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度對這個和民族起源有關的神話有所懷疑。我總覺得這些戴著寬邊帽、穿著系帶鞋的天路客們就像是一群假期遊行者,跟維多利亞時代的詩歌一樣糟糕。我曾以為,今天在理解當代美國的雙重性時,“天路客”和“五月花”號應該是最容易被忽視不計的。
但正如我所發現的,天路客們的故事並不是以第一個感恩節收尾的。當我們期待了解這些天路客以及他們的後代如何與萬帕諾亞格人和平共處了五十多年,而這份和平又是如何瞬間土崩瓦解演變成為美國土地上一場最致命的戰爭的時候,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歷史便成了另外一回事:嶄新而豐富,矛盾重重且錯綜複雜。這已不再是那個我們已經熟知的故事,而是一個我們需要去了解的故事。
1676年,也就是“五月花”號之行的五十六年後,一艘名字類似但名氣遠不及“五月花”的“海上花”號從新英格蘭海岸出發了。同“五月花”號一樣,它載運的也是一船乘客。不同的是,“海上花”號上不是那一百零二名後來變成了殖民者的乘客,而是一百八十個被運往加勒比海的美洲土著奴隸。
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總督,也就是“五月花”號的乘客愛德華·溫斯洛和蘇姍娜·溫斯洛的兒子喬賽亞·溫斯洛,為“海上花”號的船長提供了資金和必要的地質編錄。在一份印有官印的證明上,溫斯洛如是解釋:這些土著人,有男人、女人和小孩,均參與了一起反對殖民地統治的起義,並且犯下了殺人、謀殺、暴亂等滔天罪行。結果便是這些異教徒犯人被判終身為奴。
“海上花”號是新英格蘭船隻當中為數不多的帶著土著奴隸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船。但是在1676年之前,巴貝多和牙買加的種植園主當時對奴隸並不感興趣,況且那些奴隸已經表現出了要起義的決心。至於“海上花”號上的印第安人到底怎么樣了,我們無證可查;但是我們知道,曾經有一艘船,滿載著美洲奴隸,該船的船長途中被迫冒險向非洲駛去並且順利靠岸。因此,在“五月花”號航行之後的半個多世紀,這艘從新英格蘭出發的船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
溫斯洛關於“海上花”號的那份證明里提到的叛亂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菲利普王戰爭”。菲利普是那個1621年歡迎天路客們的萬帕諾亞格人首領馬薩索伊特的兒子。五十四年之後,即1675年,馬薩索伊特的兒子將歡迎變成了戰爭。那根將印第安人和英國人聯繫在一起幾十年的脆弱紐帶已經無法挽回地斷裂了。
“菲利普王戰爭”持續了僅十四個月,但是它改變了新英格蘭的面貌。維持了五十五年的和平,印第安人和英國人的生活已經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以至於戰爭開始的時候,許多地區的印第安人發現他們自己還處在,用一位編年史作者的話來說,“非常迷惑,不知所措”的狀態。一些印第安人選擇支持菲利普;另一些人加入了殖民者的軍隊;還有一些選擇中立。暴動迅速蔓延,直到整個地區變成一個可怕的戰場。新英格蘭一百多個村鎮中的三分之一被焚毀和遺棄。甚至有人提議在麻薩諸塞人的主要定居點周圍修建一個防禦工事並將環行防線以外的村鎮放棄給菲利普和他的同盟。
殖民者的軍隊最終勝利了,但代價是慘重的。新英格蘭將近七萬人捲入了這場敵對衝突。到戰爭結束時,這片土地上有五千人死亡,其中四分之三是土著美洲人。按照所占百分比,“菲利普王戰爭”死亡的人數是內戰的兩倍多,至少是美國獨立戰爭的七倍多。這些數據還不包括那些戰爭結束後被裝上“海上花”號即將成為奴隸的土著人。五十六年之後這場矛盾才顯露出來,然而一個民族對自由的追求以對另一個民族的征服和奴役而告終。
是菲利普把我引向了對天路客的研究。當我在研究我的居住地楠塔基特島時,在該城的資料中看到了一個關於萬帕諾亞格人首領的記錄。為了試圖弄清楚為什麼菲利普當時的總部在現在的羅得島的布里斯托,卻渡過了六十五英里的水路來到楠塔基特島,我意識到我必須從研究菲利普的父親馬薩索伊特和天路客開始。
我對於那個時期的最初印象是兩種互相矛盾的預想:一個是關於天路客們如何象征了所有和美國有關的美好東西的歷史悠久的傳統;另一個是今天同樣為大家熟知的關於邪惡的歐洲人如何消滅了無辜的美洲土著人的傳說。很快,我就了解到,現實當中生活於17世紀的印第安人和英國人實在是太精明、太寬宏大量、太貪婪、太勇敢——總之一句話,太充滿人性——以至於根本無法想像。
沒有馬薩索伊特的幫助,那些天路客不可能熬過第一年。因此,他們作為這個酋長的忠實支持者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刻。在馬薩索伊特看來,他也幾乎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前程會和這些英國人聯繫在一起。從這方面來看,在感恩節這個講了無數遍的陳舊故事裡隱藏著一大堆令人驚訝的真相。
其實,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印第安人和英國人並非過著祥和的、一成不變互相支持的、田園詩般的生活。相反,這是充滿鬥爭和妥協的五十五年,一個不停地付出與索取的慘痛過程。只是當雙方都意識到他們互相需要對方時,就會有和平。然而,他們的第二代開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事情。
菲利普的鬥士們1675年6月開始發動攻擊,這並不是因為殘忍的和無名的暴力使得印第安人別無選擇。這些暴力從一開始就存在。戰爭在新英格蘭爆發是因為兩個領導人,菲利普和喬賽亞·溫斯洛允許了戰爭的爆發。印第安人和英國人的彼此相似使得“菲利普王戰爭”根本沒有發生的跡象,因此戰爭的爆發幾乎讓每個人都非常吃驚。
當暴力和恐懼充斥整個社會,這裡便瀰漫著一種壓倒一切的把敵人妖魔化的企圖。由於在“菲利普王戰爭”中遭受了史無前例的痛苦和死亡,這種企圖尤其高漲。因此,印第安人和英國人開始將昔日的友鄰視為非人或者魔鬼就不足為奇了。不過讓人驚訝的是,即使在美國歷史上最殘酷的一場戰爭中,都有英國人相信印第安人不是生來惡毒的,同樣,也有印第安人這樣看待英國人。正是這些矢志不渝地堅信人性本善的人們把戰爭帶到了尾聲,他們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
這將留給新英格蘭的後代們一個編造出來的並且讓人信以為真的美好神話,這個神話已經成為了每年歡度感恩節時的主要話題。正如我們應該看到的,天路客們在操心是誰第一個登上普利茅斯巨石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考慮。
我們了解到的關於17世紀新英格蘭的大部分信息都是從英國人那裡得到的。不過在最近的幾十年里,考古學家、人類學家,還有民俗學者們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們對當時土著美洲人的文化的了解。但這並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任何關於那段時期的描寫大都來源於同時代的英國人寫的記錄、歷史、信件、檔案以及詩篇。
我的焦點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一個為大家所熟知,另一個則不是那么出名。他們就是普利茅斯總督威廉·布拉德福德和班傑明·丘奇。丘奇在成為印第安鬥士前是個木匠,他的外祖父是“五月花”號的乘客。布拉德福德和丘奇沒有絲毫的相似之處,他們一個虔誠而頑強,另一個則魯莽而高傲。但是他們都做過同樣的事情,那就是都揭露了他們在新英格蘭的各自的生活。他們合在一起便共同講述了不同時代的人在這五十六年里的最初對新大陸的發現、在那裡安營紮寨、後來共同的生活以及最後的戰爭,這個美國西進直到最後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不斷重複的方式。
這頓時變成了一個最基本但又不容易弄清楚的故事。故事以一艘行駛在寬闊而又洶湧的大海上的航船開始。
後記
要透徹地了解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恐怕就是從這個民族的起源開始。那么美國的源頭在哪裡呢?沒錯,正是那艘承載了太多夢想與激情的“五月花”號。我們已經聽說過無數個關於它的美麗傳說,然而如此親密地與它接觸,這還是第一次。《五月花號——關於勇氣、社群和戰爭的故事》生動再現了“五月花”號的那次航行、1620年秋新英格蘭怪異的空曠海岸,以及影響未來幾個世紀形勢發展走向的大大小小的決定。我們在作者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帶領下登上了破舊不堪的“五月花”號,陪著一百零二名乘客在寒冷又漏水的船艙里度過了兩個月的漫長旅程,和狂風暴雨搏鬥,與疾病匱乏抗爭。最終到達普利茅斯之後,我們又跟著天路客一起展開了艱苦的求生之路。是的,天路客的故事並不是以第一個感恩節作為收尾的,這篇時間跨度長達五十五年的史詩剛剛才揭開序幕。天路客在美洲的第一個五十年不是一幅雙方心平氣和、通力合作的動人圖景,更多的是一出耶穌受難復活劇,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或悲慘、或自私、或英雄,他們竭力維持一種搖搖欲墜的和平狀態——直至那場在美國領土上最血腥的戰爭爆發。當你自認為對美國的形成過程瞭然於胸時,這本書所揭示出來的真相能讓你汗顏。
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是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他的《光榮之海:偉大的南太平洋探險,1838—1842》曾榮獲“西奧多和富蘭克林·D.羅斯福海軍歷史獎”,而《海洋深處》獲得了2003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時代》雜誌曾經讚揚《海洋深處》“像施了符咒一般攝人心魄”,現在,菲爾布里克以全新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美國神話背後的真實故事,又一次對我們施展了他的敘述魅力。所以,他是我們需要感謝的第一位。
其次需要感謝嚴搏非先生和新星出版社,是他們第一時間發現並引進了這本書。再次要感謝在翻譯過程中給予我們幫助的可愛朋友們,謝謝你們!
本書第一、二部分由李玉瑤翻譯,第三、四部分由胡雅倩翻譯。由於我們的理解及文字水平有限,難免掛一漏萬,譯文中的缺點定然不少,請讀者不吝指教,待有機會時加以改正。
譯者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