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劇一開場,一名英國顧問給劇中主人公美國商人丹尼爾•卡瓦諾(DanielCavanaugh)提供了一些建議,這樣他就能避開普遍存在的蹩腳翻譯問題:“在中國經商,要永遠帶著自己的翻譯。”
丹尼爾來到貴州省會貴陽,向該市新建的漂亮的藝術中心推銷英語指示牌。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烈(PaulAndreu)在北京一個人工湖上建造了一座鈦金屬和玻璃混合結構的、充滿夢幻色彩的文化中心以來,中國每個省會城市都希望擁有一座類似的建築。然而,隨著這部喜劇的展開,人們意識到,語言是最不重要的問題之一。誤解是更根本性的問題。當丹尼爾力求與該省文化局長達成一份協定時,翻譯描述了他的家鄉克利夫蘭,離芝加哥很近,於是文化局長把談話帶到了意料之外的方向。他說,他喜歡芝加哥,特別是那裡的牛排餐廳。丹尼爾的銷售說辭被帶離了軌道,但他回答,連鎖牛排餐廳Smith&Wollensky是他的第二個家。翻譯解釋說:“有時他會住在這家牛排餐廳。”蹩腳的翻譯對雙方都有影響。這位局長的助手在瀏覽丹尼爾的公司OhioSignage的網站時,就對網站上糟糕的中文大加嘲笑,而丹尼爾是讓一個學語言的學生來寫這段文字的。
創作背景
2005年,當黃哲倫來到中國時,他就在上海參觀了一個這樣的藝術中心。黃哲倫之前的作品包括1988年上演的獲獎劇作《蝴蝶君》(MButterfly)。這個藝術中心運用德國的時尚設計,採用來自義大利上好的大理石,但標牌的翻譯很爛,而這在中國是普遍的現象。殘疾人洗手間的標牌是這樣寫的:“畸形人廁所。”當《夢遊中文》(DreaminginChinese)一書的作者、美國作家黛博拉•法羅斯(DeborahFallows)去年在北京宣傳她的新書時,針對書中對於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英語語法的蔑視,聽眾中有一位年輕中國女子提出強烈抗議。該書講述的是學習中文國語的困難。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小意外,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學習英語,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和其它國籍的人在學說中文。在最近的廣交會上,人們明顯看出了如今在中國經商已經變得容易多了,在這次交易會上,遠至衣索比亞和巴西等國的零售商和批發商討論了辦公家具和聖誕裝飾品的交貨事宜。藉助一些手語、像樣的產品目錄以及用於中國所有複雜侃價的方便工具——計算器,再加上夠用的英語,幾乎所有人都能用順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