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美)尼克森(Nickerson,A.B.) 等著,賀婷婷,徐慊譯,王建平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1
頁數:179
字數:103000
包裝:平裝
定價:¥25.00
叢書:學校常見心理問題譯叢
編輯推薦
學校常見心理問題譯叢由加州大學“諮詢、臨床和學校心理學項目”副教授S.R.Jimerson等諸位業內專家聯合撰寫。
北師大心理系林崇德教授、同濟大學趙旭東教授傾情推薦。
此套譯叢特別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撰寫。基於學校教師的工作需要,提供了有關多動症、自閉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品行障礙、自傷問題和早發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種常見兒童期發展性精神疾病的豐富資訊。為一線教師識別、評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實用信息,並詳細介紹了在學校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干預的豐富建議。
內容簡介
此套譯叢特別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撰寫。基於學校教師的工作需要,提供了有關多動症、自閉症、創傷後應激障礙、品行障礙、自傷問題和早發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種常見兒童期發展性精神疾病的豐富資訊。為一線教師識別、評估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了最新、最全的實用信息,並詳細介紹了在學校環境中如何進行有效干預的豐富建議。
作者簡介
審校者介紹
王建平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精神醫學主治醫師。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在中國科學院和哈佛醫學院做臨床心理學博士後各兩年。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心理諮詢與研究中心創始人,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副主任;中國第一批心理諮詢與治療督導師、創傷治療師;主編和翻譯《變態心理學》《認知行為治療》以及多部相關著作,發表中外文學術論文80餘篇,培養碩博士生20餘名。她曾在美國學習和從事認知行為治療3年,曾在中外多個大學做訪問學者和客座教授,並於多個學會和學術期刊任職。在臨床實踐方面,她主要從事心理障礙的評估和診斷,心理諮詢與治療以及臨床督導等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強迫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生機制以及青少年常見情緒問題的認知行為療法干預。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為什麼學校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應該閱讀本書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定義
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教育支持服務
本書的宗旨和結構
第二章 病 因
創傷性事件方面的變數
環境因素
個體的內部易感性
總 結
第三章 流行病學相關情況
暴露於創傷性事件
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病率
暴露於與創傷性事件相關的其他後果
與創傷後應激障礙相關的其他情況
第一章 導論
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暴露於極端創傷性事件後出現焦慮障礙相關症狀的疾病。這些事件包括暴力性的個人攻擊、自然或人為災難以及事故。在美國,基於社區人群的研究估計出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終生患病率為8%;在總人口中,兒童和青少年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終生患病率估計為6%~10%;在一些城市中,這個數字高達30%。
儘管總人口中的創傷後應激障礙終生患病率是重要的指標,但對曾經暴露於創傷性事件中的個體患病率的調查更有意義。美國創傷後應激障礙中心(NationalCenterforPTSD)報告顯示,在那些經歷過創傷的兒童和青少年中(15%~43%的女孩和14%~43%的男孩),有3%~15%的女孩和1%~6%的男孩可能會被診斷出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此外,高危樣本中兒童和青少年的創傷後應激障礙比率更高(3%~100%)。研究指出,目睹父母殺人或進行性侵犯、本人遭受性虐待、經歷過校園槍擊事件或者暴露於社區暴力中的兒童極有可能發展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如表1.1所示,美國犯罪受害者研究和治療中心(NationalCrimeVictimsResearchandTreatmentCenter)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研究樣本有4023人)發現,性侵犯和人身攻擊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為普遍(Kilpatrick&Saunders,1997)。而且,在遭受過性侵犯的兒童中,30%的人報告在其人生的某個階段患過創傷後應激障礙,且20%的人持續表現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在遭受過人身攻擊的受害者中,23%的人曾患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果把這些研究結果推廣到全美青少年中,估計大約有200萬人在某些時刻曾經遭受過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困擾。
除此以外,在符合創傷後應激障礙標準的青少年中,大約75%的人也符合重度抑鬱、物質濫用或物質依賴的標準,或二者皆具。大量證據表明,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青少年出現學業成績低、好鬥、行為不良和物質濫用的可能性將增大。
表1.1 青少年中不同受害類型的發生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患病率
受害類型男性中
的比例女性中
分類與標籤
心理諮詢治療>危機干預與心理援助